真正的朋友是怎樣的?今天基因寶來聊聊朋友這些事兒~
朋友是我們人生中的一部分,或許數量不多,但卻必不可少。
是什麼使我們和另一個人成為朋友呢?
高爾基說:最好的朋友是那種不喜歡多說,能與你默默相對而又息息相通的人。
我們之所以能和他人成為朋友,很多情況下是因為心照不宣的默契,而且很大程度上我們都會和年齡相仿、性格相同、愛好相似的人成為朋友。
除此之外,朋友也是那些和我們三觀一致、無話不談、目標相同的人。
例如俞伯牙和鍾子期,伯牙擅於演奏,子期擅于欣賞,以至於流傳出一段「高山流水覓知音」的佳話。
然而這樣的友誼世上少有,畢竟能有幾個人因為另一個人「破琴絕弦」呢?
雖然知音難覓,但每個人都會有幾個「閨中密友」,這些人可能來自於你的同學、同事、社團的成員……
那麼哪些人容易成為朋友?
我們總會認為共同喜歡一樣事物更容易讓自己和他人成為朋友。
但事實是:相比較喜歡一件事物而言,共同反感一件事更容易讓人產生聯結。
令人產生共消極態度的可以某位明星、一部電影、一個共同認識的人,或者一件社會事件等等。
Oklahoma大學的Bosson教授認為這來源於負性優先效應,即:與分享積極信息的人相比,共享消極態度會容易建立親密關係。
為了探究影響人們成為朋友的因素,Bosson教授做了一項研究,經過研究後發現:
共同厭惡某種事物的人,會認為自己更加了解對方,也容易獲得對方的積極評價,而且人在表達負面性評價時,更容易獲得信任。
根據此結論,他發現:聊八卦容易拉近人的距離。
因為人們口中的八卦、新聞等信息往往是負面性的,且相對於其他事而言,八卦更能引起人們的興趣,因此在聊八卦的過程中,你就不知不覺和他人聯結了關係。
因為相同的觀點,你們的關係或許會更親密。
所以,如果你想和一個人成為朋友的話,先和他聊點八卦。
除此之外,相識時間越長的人越有可能成為朋友。
堪薩斯大學傳媒學院的副教授Jeffrey Hall對人們是如何成為好朋友的這一問題進行研究。
他發現,一般而言,認識人們認識的3周裡,從相識到成為普通朋友需要43個小時,從普通朋友到成為朋友需要57個小時,從朋友到成為最好的朋友需要119個小時。
他還發現,大多數好的友誼是在認識3-4月內形成的。
但在這一過程中,有些人的親密程度是會降低的,能始終保持親密程度的人只有17%。
所以最終能成為好朋友的人,至少要在一起相處219個小時。
因此,相處時間越長的人就越容易成為朋友。
而且,人是否可以成為朋友,和大腦內的神經反應有關。
有關研究發現,在觀看同一部電影時,朋友之間的神經反應異常相似。
但隨著社交網絡中的距離增加,這種相似程度會越來越小,也就是說,隨著你們的關係漸行漸遠,你們的相似性會漸漸減少。
而朋友是可遇不可求的,人一生最好的朋友也只有那麼幾個,如果遇上「對味」朋友一定要好好珍惜。
因為:
朋友滿天下,知己有幾人?
大多數的朋友,不過泛泛之交。能成為我們朋友的人有很多,但能交心卻很少。
在我們感到憂鬱、尋求傾訴的時候,翻遍你的微信聯繫人卻找不到一個可以說話的人,而這也成為了我們生活的常態。
那麼人的一生中,最好的朋友能有幾個?
康奈爾大學的研究者在研究之後,告訴我們的答案是:2個。
研究者們調查了2000人,讓這些被調查的人列出過去半年內聊過深刻話題的朋友數量。
結果發現,有近20%的人列出名字的數量超過了2個,18%的人列出了2個名字,48%的人只列出了1個名字。
所以,對於大部分人而言,最好的朋友不會超過2個。
如果遇見能聊得來且能互相理解的朋友,請一定要:
雖然可以稱得上知己的朋友很少,但寶寶們還是要努力結交更多的朋友。
因為擁有更多的朋友不僅能夠獲得歡樂、尋求傾訴、了解不同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還能緩解疼痛。
根據《科學報導》發表的一項論文研究表明:朋友可以緩解我們生理上的疼痛。
科學家們探究了社交行為背後的神經機制,他們發現:社交活動會促進人體內啡肽的分泌,而內啡肽相當於一種天然嗎啡,不僅能讓人感受到快樂,還能夠起到鎮痛、麻醉的效果。
那麼交友真的會緩解疼痛麼?
研究者們進行了一項這樣的實驗。
他們尋找到100名健康的志願者,並對他們的社交狀況、生活方式、健康狀況等方面進行調查。之後讓這些志願者保持膝蓋彎曲,背靠著牆,並保持這個姿勢不動,測試他們能堅持幾秒。
參與者堅持的越久就說明對疼痛的耐受力越好。
他們發現,內啡肽水平越高的人對疼痛的耐受力越好。
而且參與者對疼痛的忍耐度和社交圈的大小有相關性,越能忍受疼痛的人,社交圈就越大,朋友越多。
而且,他們發現獨處會讓人的內啡肽水平下降,而且對於某些人而言,獨處的時間越長孤獨感越強,也越難感到快樂。
圖片來自基因寶App
所以綜上所述,朋友越多的人就越不怕疼。
那麼真正的朋友,是什麼樣子的?或者說,怎樣才算真正的朋友?
1、平等且尊重
這是成為朋友的首要條件。
社會心理學家Lisa F. Wood認為,在一段友誼中,比親密程度更加重要的是對對方「社會角色」的認可。
這種認可是多方面的,包括對方的價值觀、生活習慣、宗教信仰、性取向等,所以尊重對方是成為朋友的第一步。
2、三觀一致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有更多相同的興趣愛好的人更容易成為朋友,同樣有相同價值觀的人更容易促進親密關係的發展。
有關心理學家認為,人們會因為能以相同的角度看世界而和對方成為朋友。
而且,人們往往認為和朋友在一起是相當快樂的事,一般而言,人們認為好的友誼會有兩大核心特徵:享受、願意為其付出時間。
所以你和最好的朋友總會在聊天時滔滔不絕、無話不談,因為這是一件相當享受的事,而你也願意為對方付出時間。
3、不會主動越界
真正的朋友,知道「度」的重要性。
即使再好的朋友也會有彼此的界限,真正的好朋友不會肆無忌憚的說一些傷害他人的話,且對對方的隱私保持尊重,或者保持安全的距離。
換一句話:他們會考慮到關係的「舒適度」,不做越矩的事兒。
能有三五知己是人生中的幸事,你們都有幾個聊得來的朋友呢?
Genebox基因寶:
專注於為年輕消費者提供
準確、有用、便捷的
個人基因檢測產品。
現已加入基因社交功能
每日精準推薦21位
適合做朋友/戀人的小夥伴,讓社交更高效
生活再平凡,也是限量版
來基因寶,定製限量版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