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大部分父母是「倚老賣老」的。
父母靠著「長輩」「生育者」的身份,對我們肆意要求。教我們如何做到他們所期望的「孝順」,教我們如何做到他們所期望的「成就」。
他們的「身份」決定了他們的高度,他們不會「犯錯」,不會「低頭」。甚至把他們的錯誤強加在我們子女身上。古人都說:子不教,父之過。而現在,錯的都是身為子女的我們。
就像他們沒有做到的,希望我們做到。而當我們沒有做到的時候,就是我們的錯,他們沒有做到,是沒有錯的。這時的藉口是,我們沒做到所以希望你們做到,我們要是能做到了還要你們幹什麼。當他們做到的時候,藉口又是我們都能做到,你們怎麼做不到,要你們有什麼用。
為什麼身為父母可以隨意制定改變規則,而身為子女就要被迫參與且實行。
這種父母子女關係向來不平等。父母可以選擇我們的出生,他們可以決定我們「生死」,我們卻不可以選擇父母。
當我們出現問題時,他們從不會從自身找答案,只會不分青紅皂白的指責我們。他們不斷教育我們什麼是對錯,如果他們的教育一開始就是錯的呢,誰又來教育他們。
「尊老愛幼」這個詞的前半部分也是常常被家長使用。他們要求我們尊老,但他們何時愛幼了。
媽媽的那些「名言」:「我是你媽」「你這麼跟你媽說話」「我都是為了你好」「我是你親媽,我怎麼會害你」…這些話傷了多少子女的心。
他們要求我們理解體諒他們,他們何時理解過我們。
在父母眼裡,我們的身體不舒服是為了逃避學習工作裝的,我們的不開心是想太多想的。我們不會因為工作累,只會因為遊戲累;我們不會因為工作委屈,只會因為瞎想委屈。
父母所期望的子女應該像傀儡般,像提線木偶般,任由他們掌控。
父母的所有可以因為「父母」這個身份被原諒,而子女卻不可以,子女的錯需要終身贖罪般去乞求原諒。
為什麼中國教育教不了父母如何做「父母」,因為他們更享受「父母」這個身份所帶來義務,而不想承擔「父母」的責任。
多少抑鬱輕生的孩子,多少叛逆的孩子,但這些始終喚不醒「裝睡」的父母,他們始終認為這些是孩子自己心理問題。
」父母這個詞太過沉重,有愛有恨。
希望父母子女可以相互學習教育,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