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影片《美麗心靈》是以1994年諾貝爾獎獲得者約翰·納什的生平經歷為基礎而創作的勵志片,描寫了一個嚴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從成功到頹廢,再從人生的低谷走向輝煌的曲折故事,闡述了人性的力量與脆弱, 同時也告訴人們,我們要積極地面對問題,去努力地克服它,戰勝它。
影片中的約翰納什是一個沉浸在數字世界裡的天才,他不善交際,自我封閉又充滿對學術的野心。1947年不到20歲的納什到普林斯頓大學讀數學系的博士,他整天沉迷著的只是一件事:尋找一個真正有創意的原創理論——管理動力學。他像一切對事業雄心勃勃的人一樣,以自我為中心,對他的對手不屑一顧。但另一方面,納什也是一個悲劇人物,他的一生為精神分裂症所困擾,甚至幻想出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人物,折磨著他。在歷經苦痛的人生裡,納什一方面運用自己那聰明絕頂的大腦進行科學研究,另一方面也在與他的大腦中的幻象進行著頑強的抗爭,在妻子、同事與朋友的支持與幫助下,經過30年的痛苦磨礪,在博弈論和微分幾何學領域潛心研究,最終,理性為他帶來了心靈的和平,納什終於摘取了科學事業上的桂冠,1994年納什獲得了諾貝爾獎經濟學獎。
納什是非常幸運的,因為他不僅有深愛著他的妻子,還有很多熱心幫助他的同事、朋友和學生。普林斯頓大學在納什陷入麻煩的時候,接納了他。而他的同事和朋友不斷的給他爭取諾貝爾獎,給他以鼓勵和幫助,令人感動。
影片最後當看到納什在咖啡廳接受大家的贈筆以及在獲得諾貝爾獎時的演講時,我已經熱淚盈眶,這位天才式的人物是在經歷了多少的磨難之後才有了這樣的成就啊!
本片也榮獲8項奧斯卡提名,最終奪得第74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和最佳女配角4項大獎,可謂實至名歸。
《美麗心靈》這部影片帶給我的不僅是心靈的震撼,也給了我一個重大的啟示。在生活中,我們具備實力卻也往往被一些我們自造的煩惱和困境所束縛,這種煩惱要麼來自於對自己的不自信,要麼是因為給自己過大的壓力,更有可能只是自尋煩惱而已,其實我們根本不用為一些無謂的事情而煩惱,凡事都有解決的辦法,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我們完全可以不必理會這些事物,尤其是那些虛幻的東西。我要做的就是,好好活在現實世界裡,珍惜身邊的人,堅持自己心中最初的夢想,撥開層層迷霧,去開闢自己的一片天地,開開心心地生活。
有位名人說過——世界上最難戰勝的人是自己。的確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過不了自己心中的坎,我們渴望超越自己已有的成就,我們渴望戰勝自己的怯懦,我們渴望凡事都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但往往這些事是困難的,但在看了《美麗心靈》之後,我感受到了納什的執著和堅持,人的毅力原來是如此偉大,人可以戰勝自己,贏得勝利,並且快樂和堅強地活著。
「精誠所致,金石為開」,人只有突出重圍,堅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保持一顆美麗的心,才後有所成就,成為一個快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