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港女」不是什麼好詞。我知道,你也知道。
按說這個稱謂原本是「香港女性」,可近來常被引申,泛指那些拜金、媚外、自命不凡的女性。所謂「毒男」和「港女」的罵戰,甚囂塵上,充斥著誤解和傲慢。
可這兩年有一個叫「港女精神」的提法,似乎洗盡了「港女」承載的貶義。
當人們討論「港女精神」時,報的是楊千嬅和鄭秀文的名頭,說的是《野孩子》和《勇》這樣的歌,聊的是《孤男寡女》和《瘦身男女》之類的電影。
這裡的「港女」也現實,也世故,但擠在都市生活的條條框框裡,同樣藏著對愛情和美好的渴望。偶爾覺得她們自我到有些自私,可仔細想想,何嘗不是另一種強大的堅持。
我寫情感專欄,常接觸各種困境和痛苦,提問者一通敘述之後,結尾的話往往是:「我究竟該怎麼辦?」這時候我都會想,去做個勇敢的「港女」吧。
2
林夕和黃偉文給楊千嬅寫過不少歌,最常提及的幾首,幾乎都和「港女精神」有關。
林夕寫《飛女正傳》,有別於傳統的柔弱細膩的少女形象,去描述為愛連生死都拋在腦後的「飛女」。
越過生死一刻,與你在電單車之中狹路相逢,你嘴邊的傷口,和我的發端一樣大紫大紅。不怕緊挨著頸邊,穿過橫飛的子彈,也要和你一起去躲避平庸麻木的現實。如果要和不愛的人勉強度日,哪個故事會更悲慘,我不得而知。
願意為了一個人不顧安危,也願意和一個人一起「看不起這個繁華盛世」。也許只是剎那的興奮,卻是一生閃耀的光輝。
這當然不是尋常意義上的愛情,卻有大多數成年人都缺少的衝動和果決。當楊千嬅唱起這首歌,我們明白她不是真的去拋頭顱灑熱血,可其中的瀟灑,有時比纏綿更動人。如果沒有強大的自我,說不出這樣的誓言。
3
至於黃偉文執筆的《野孩子》和《勇》,就更切中普通人的經歷與感悟。
愛一個人,曾經滿心歡喜,到後來卻漸漸寡淡如水。這種也不知進取,也不願捨棄的兩難裡,應該如何自處?
楊千嬅是這樣唱的:
明知愛這種男孩子,也許只能如此
但我會成為你最牽掛的一個女子
朝朝暮暮讓你猜想如何馴服我
若果親手抱住,或者不必如此
許多旁人說我不太明了男孩子
不受命令就是一種最壞名字
笑我這個毫無辦法管束的野孩子
連沒有幸福都不介意
對愛情沒有天真的憧憬,但也不自暴自棄或者自怨自艾。任你猜測命令或者貪圖索取,我都會用自己的方式來愛你。
哪怕這種方式,會讓人笑我是個「毫無辦法管束的野孩子」,可我連沒有幸福都不介意,又有什麼好害怕的。
愛情的相處,本質是進退的分寸感。要掌握分寸,最舒服的姿態不是予取予求,而是保持自我。一個人只有站定最習慣的位置,才能說出最真摯的話,表達最真摯的愛。
可是,愛情是極易受影響的。有時是外部的壓力,有時是戀人的期許,有時是自己的猶豫,每一個念頭,都可能讓想法變得模糊,甚至連自我認識都不甚清晰。
當自我都開始成為鏡花水月夢幻泡影,想要守住一段幸福,怎麼看都是純憑運氣。愛情這麼複雜的事,怎麼能看運氣的臉色呢?
4
那麼,「港女精神」和自我有什麼關係?
「港女精神」的另一個代表鄭秀文,曾經在臉書上有過一篇動情的自述,裡邊提到:「我不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不過偶爾還是會自我感性一下,想一下人生,想一下生活點滴。現階段的自己,快要踏入45歲,青春當然沒有了,變老是人人不能抵抗的道路,但是我一直盡力保持好我自己,而且以自己為榮,四字箴言:盡力、無悔。」
這是通透又堅定的話。
「盡力,無悔」後邊的潛臺詞,就是我知道自己是誰,要什麼,然後努力去爭取了。至於結果,因為拼盡全力,所以無怨無悔。
看見這段話,我想到楊千嬅的《勇》。
我也不是大無畏
我也不是不怕死
但是在浪漫熱吻之前
如何險要懸崖絕嶺
為你亦當是平地
我只是個再平凡不過的人,但因為堅定自己想要的人,想做的事,哪怕旁人從不贊同,連情理也不容,哪怕紅燈再紅,無人可擋我路,千軍萬馬我也要衝刺前行。原因很簡單,我沒有溫柔,唯獨有這點英勇。
不少人把這種「英勇」理解為對愛情的奮不顧身。確實如此。
可在我看來,這裡的英勇,不僅包括投身愛情,也包括拒絕愛情,不僅包括接納特定的人,也包括遠離無謂的人。甜蜜與痛苦,歡愉和煩惱,不過是形式,重要的是始終維繫自我的能量和界限。
當你因為愛情而茫然失措,可能並不僅僅是愛情的原因,而是你對自己的要求和狀態不再一清二楚。
在這樣的境遇裡,進退會失據,對錯會混淆,所走的每一步,將來都可能變成悔恨的起點。
愛情裡最勇敢的是什麼?不是為所欲為,而是無怨無悔。這恰恰要從對自己的了解和堅持開始。
如果想要愛得勇敢,「港女精神」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