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有兩種職業最難做,一是算命,二是嫁人。
原因無他,只因未來不可預測。
警察可以憑著犯罪結果推測犯罪手法和動機,而嫁人卻無法用結果去決定選擇。「如果我知道他會變成這樣,我就不嫁給他了」「如果我知道他結婚後是如此愛護妻子,那麼當初我就選擇他了」。這樣的如果,沒有任何意義。因為嫁人本身就是一場賭博,用自己終身做賭注的一場博弈。如果個個都能預知結果,天下豈不是對對夫妻都幸福美滿?
女人挑選對象,無非是從已知的男方條件出發,綜合分析和評估,最終篩選出那個對自己來說風險最小的,最有可能獲得幸福的。
前兩天我發了一篇關於知否的微頭條,認為顧廷燁並不適合明蘭,明蘭選擇他不是明智之舉。結果底下收穫了好多文鄒鄒的反駁。大部分理由是曼娘那段是過去式了,而且顧廷燁有男子氣概有擔當,遇事能保全明蘭護著明蘭。
我一陣無語。用已知結果來決定選擇,這無疑是詭辯。我發這篇微頭條時,是站在一個待嫁閨閣女的角度,那個時候的你,能預知顧廷燁婚後生活嗎?一個古代待嫁女兒身,挑選未來夫君無非看這幾個條件,一是家世,二是男方自身能力,三是男方婚前房中人和子嗣情況。顧廷燁除了滿足條件二,其他的都不行。顧家世的確高,侯府出身能不高?可是他的爹娶過三任夫人,生了三個嫡子,一個孩子一個媽,這情況就陡然複雜起來了,就是盛老太太年輕個n年,也未必吃得消這樣刀光劍影的生活,更可況明蘭?另一方面,顧在頭婚之前,就屋裡美貌通房不斷,出來後又養外室還生孩子。這其中固然有小秦氏的陰謀,而且在古代有小妾有通房也是正常的,但沒人逼他養外室吧?沒人逼他生外室子女吧?還搞得驚天動地人盡皆知。顧在侯府的時候就讓一個丫鬟懷孕過,只是被他爹下令灌了藥流掉了。他爹為什麼這麼做?因為他爹從小教育他要娶高門嫡女,這樣出身的閨閣女才能當家理事,保得家族興盛。你在婚前就搞出個庶子來,哪個高門嫡女瞧得上你?早被嚇跑了。顧只記住了高門嫡女四個字,但其他的不聽他爹的話啊,為自己沒能保住孩子而懊悔,所以後來曼娘的孩子拼命也要保住,不覺得自己自不量力,虛偽至極嗎?一邊打著娶高門嫡女的主意,一邊用曼娘的孩子來彌補自己心中的遺憾。可恥可恨。
當然,以上很多情況是書中的明蘭不得而知的。但是,家世複雜,外室和非婚生子女是人盡皆知的,光從這兩點就可以把顧廷燁排除在良人範圍之外。當顧設計盛家時,只有如蘭的反應才是最真實的,她的選擇也是符合邏輯的,因為她不願去冒這個風險。在此插一句,肯定會有人反駁,如蘭拒絕顧廷燁是因為文炎敬。話是不錯,但這只是其中一個原因。要說如蘭有多愛文炎敬,不見得,這裡如蘭更多的是把文當作一桿稱,如果顧二家世不複雜,也沒有外室和非婚生子女,名聲不那麼糟糕,儘管是鰥夫但也無傷大雅,那麼明顯顧二這邊砝碼更重,如蘭權衡之下會倒向顧二這頭的(她可是貨真價實的嫡女,還要為家族考慮)。如蘭和明蘭性格不同,但是有一點很相似,那就是都沒有攀高門的心思,追求祥和寧靜的生活。以當時條件來看,顧二是完全無法滿足其中任何一位姑娘的願望的。
不過,也勿怪評論區裡如此多噴向我的口水,因為不論書中還是劇中顧和明蘭婚後生活的描寫,都完全是眾多讀者想要的理想狀態。獨寵一人!三千弱水只取一瓢!太完美了,各位看官,也太不真實了。
私以為,寫文無非體現兩種價值觀,一是虛,二是實。虛,即甜寵瑪麗蘇,怎麼甜怎麼完美就怎麼寫,譬如丁墨。實,即反映人生百態,酸甜苦辣百味齊全,譬如林笛兒。實的境界,就好像一塊醜陋的有裂縫的巖石中,開出一朵並不美的花。
知否的價值觀,整體上來說是「實」。但是,顧是全書最大的敗筆。其他的配角們,塑造的都比顧有血有肉。長柏正人君子吧?被丫鬟摸摸小手都是一副我被侮辱的委屈樣,有一個高門嫡女的妻子海氏,房裡還有一個通房羊毫。每次海氏在羊毫侍寢後盯著她喝下避子湯都露出一副如釋重負的神情。長楓在真正敬服柳氏後,也沒有徹底改掉風流的毛病,還在柳氏懷上嫡子前和丫鬟有了孩子。顧這種萬花叢中過,葉葉都沾身的人,還是放在古代那種環境下,突然在婚後變成情聖一般的人,著實讓人覺得不可思議。愛到極致,才會有身心合一。顧並沒有多愛明蘭,怎麼就對明蘭守身如玉了?
言盡於此,各位自行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