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看的不僅是兩個人的契合程度,更是兩個家庭的三觀是否一致。要是不處於同一個頻道上,日積月累,遲早也會有翻船的一天。
不要在一段無望的婚姻中過度消耗,如果可以,在踏入之前多一點斟酌的空間,三思而後行。
訂婚儀式搞過了,婚紗照拍了,酒店定了,親朋好友大部分都通知了,本來今天是表妹曉月結婚的大好日子。可是,就在國慶長假前的一天,才被通知不用參加婚禮了。
原因是:這婚黃了,表妹曉月不嫁了,把彩禮也全數退了回去。可這又是怎麼回事呢?讓大家都雲裡霧裡的。
本來覺得這本來好好的事情,是不是因為年輕人的傲嬌而耍了小脾氣?跟表妹曉月詳談一二之後,頓時覺得: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這婚黃得好,散得妙!
曉月是這個五線城市的一個事業編制人員,未婚夫是公務員,比曉月大2歲。其實,曉月從小就是學霸,學的是技術型的專業,事業編制屬於人才引進特招的,其實前途也不可限量。
可是,就因為這編制上的小小差別,導致男方父母總覺得曉月像是撿到寶一樣,才能找到自己的兒子(他們兩個小年輕是朋友介紹認識的)。口中總是有滿滿的優越感,曉月父母雖然心有不滿,但總歸是為了小年輕的幸福和諧,就當吃了啞巴虧,日子總是小兩口自己過得嘛。
對於結婚一事,雙方老人都是編制內員工,條件在小地方還算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婚房是男方全款買的,因為也沒加女方的名,這一點曉月父母倒是有自知的,畢竟自己也沒出過錢,人家男方掙的,實在沒必要加女兒的名字,況且他們也給曉月在婚前就購置了一套二居室的房子。
為此,曉月父母還自己掏錢買了3萬多塊的家電,送給小兩口當作結婚禮物。上半年兩人已經訂婚,初步定了正式結婚的日子,男方送去的9.8萬元彩禮,女方說也收下應個景,等正式結婚的時候雙倍當嫁妝拿過來。
隨著婚期的接近,但是男方對於婚禮的準備卻是悠閒的很,菸酒等物資也沒有去採購,連酒店催了好幾次菜單要定下來也是慢慢吞吞。但有一件事是急的,男方催促女方早點把彩禮退回來。
曉月心裡有些不滿,居然連結婚戒指都催促了好幾次還沒去買。於是問了一句,這婚你還結不結?
沒想到這麼一問,倒是不知道為啥把未婚夫激怒了,他說,」你難道還想退婚不成?婚紗照拍了,酒店定了,親朋好友同事領導都知道了,看誰丟得下這個臉?「
曉月說,那又如何,也可以不結的。
未婚夫說,不結可以,把彩禮退回來。
好好的一段本來即將圓滿的婚姻,就這麼說散就散,沒有任何糾葛。
但是小城畢竟是小的,沒有不透風的牆,曉月知道了未婚夫為何甘願退婚的原因,也知道了男方一家故意拖延的背後,是一顆蠢蠢欲動想悔婚的心。
原來,未婚夫前不久同學會遇到了他的高中同學丹丹,也是回來在一家單位當公務員,兩人相談甚歡,且丹丹也挺主動的。
未婚夫猶豫了,把這事告訴了自己爸媽,他自己爸媽一琢磨:丹丹的工作比曉月好,丹丹家條件也比曉月好,丹丹的爸爸還是一個部門的小領導,而曉月爸媽都是普通幹部,這哪個女人對自己兒子有更多的助力作用,大概已經可以窺見清晰了,成年人都懂得做出如何對自己更有利的答案。
雖然喜酒喝不成,親朋好友有了議論,不過也是要誠心恭喜曉月,從一段可能危機四伏的婚姻中抽離出來,明哲保身就是對自己最妥善的安排,希望今後餘生的每一天,都能把快樂掌握在自己手中。
雖然說,愛情很絢爛,婚姻很現實。但是現實不等於功利,更不是急功近利,像曉月未婚夫一家的行為,無非就是」騎驢找馬「,他們把婚姻作為讓自己更容易走上成功之路捷徑的契機,必須好好利用一番才不枉費。
多少婚姻,敗給了三觀。不僅是兩個人的三觀要一致,背後的兩個家庭,同樣需要三觀的一致。
也許,當人們終於走進婚姻,才發現生活考驗的遠不止是愛情,階級,三觀的巨大差異,不斷衝擊著他們的婚姻,使婚姻岌岌可危。如果真的是這樣,在結果變得更壞之前,就要懂得抽身離開和全身而退。
親愛的姑娘,你要相信,不合適的婚姻,一定要及時止損,不結這個胡七八糟的婚姻,真的比勉強自己隱忍煎熬要幸運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