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關係問題,自古是天下第一難題,尤其在2020年春節晚會上的一齣戲,更讓人看到,這不僅是農村,而且是城市年輕人面臨的最棘手的問題。
隨著年齡增長,孩子大了要娶親,娶親結婚生子,伴隨的問題隨之產生。
在農村,年輕夫妻要出外打工,孩子由誰帶,這個問題很現實,如果雙方父母身體尚好,哪一方帶都可以,如果婆婆一方身體較差,媳婦自然不滿意,動輒就是「孩子都是由我媽帶大的」。說這話的時候,好像你說話的對象不是自己的老公,而像是對著另外一個男人,滿是陌生。
在城市,兩口子要上班,經濟條件許可能夠請個保姆,如果經濟緊張,只能讓父母親從老家到城裡帶孩子。面臨的問題都是一樣的,「婆婆進家門,事事非非加倍生」。究其原因,不外是生活理念、育兒觀念的不同,於是乎,父母要這樣,吃熱的;兒媳要那樣,吃涼的。於是矛盾重重,最後兒媳說一句:「你媽能做啥,啥也不會還添亂。」好像自己的婆婆是個多餘的,導致丈夫不滿意、婆婆挨冤枉、媳婦受委屈。
既然婆婆和兒媳天生是一對矛盾,不共處不就沒有矛盾嗎?在現實中很難做到。既然要到一起生活,還要避免矛盾,應該怎麼做?我的理解是:「好婆婆」是「好媳婦」寵出來的,「好媳婦」背後有個「好男人」。
已婚女性恐怕都有發言權。對「好婆婆」的定義,恐怕也是各抒己見。
在未嫁之前,成熟的女孩多數都會打聽男孩的父母親是怎樣一個人,畢竟將來在一起生活,遇到一個把自己當成女兒看待的好婆婆,當然婚後的日子會過得更加幸福。
我的閨蜜剛懷孕幾個月,婆婆就上門來伺候,每天變著花樣給她做各種可口的飯菜,從不會逼著她吃一些不喜歡吃的食物,或者是奇奇怪怪的養胎偏方。
午休起床後的水果、每天晚飯後的運動、日常天氣變化後的衣物……凡是兒媳能夠想到的問題,婆婆基本上都已經準備得妥妥噹噹的。
最主要的,婆婆對生男生女的態度十分開明,說只要兩口子喜歡,生男生女都是親孫子,都會對孩子好。
生產後,閨蜜上班,婆婆在家帶孩子,疼愛但不溺愛,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也多數徵求父母的意見,從不包辦,全家一起,其樂融融,讓同事都流露出羨慕的眼神。
事後我問她:「你怎麼就能遇上這麼一個好婆婆?」閨蜜告訴我,婆婆剛開始和她一起時也有過戒心、不同的意見和矛盾,是她在和婆婆相處的過程中,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努力拉近了與婆婆的情感距離,而這一切的實現,還得益於她老公。
她告訴我,在她的心目中,一個好婆婆至少應該具備幾個顯著的特點。
1、對待孩子問題上思想要開明。現在社會講究男女平等,但能夠秉持這種觀念的婆婆並不多,有的婆婆還是希望生個男孩延續香火。
2、在要對待兒媳態度上如閨女。兒媳進了門,就是要和兒子過一輩子的女人,她離開自己的爸媽進入這個家,就是這個家庭的一員,千萬不能產生「兒媳不如女」的想法,也不能出現疼女兒不疼兒媳的現象,更不能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兒媳身上。
3、不固執己見、不拘泥傳統。有些婆婆總認為自己是長輩,隨便插嘴兒子買房買車、孩子教育等重大決定,這樣的做法不可取,畢竟年輕人的思維活躍,與時代接軌,站得高看得遠,老人如果按照傳統觀念還認為「房子會降價」「哪裡讀書都一樣」,這就顯得不合時宜。
老公在和愛人交流時告訴她:「媽媽是一個思想不落伍、行動不退步、個性很鮮明的退休人員,她隨和可親、喜歡乾淨、愛看電視、散步遊泳,你只要能夠順著她的喜好和特點,保證你們兩個的關係和親母子一樣。」
而聰明的老公在母親面前,卻盡說兒媳的好話:「媳婦在家是獨女受盡疼愛,除了愛吃零食外也沒什麼毛病,她知道您愛乾淨、愛看電視、愛遊泳,說住一起絕對不幹涉您的自由。」
結語:「三句好話當錢使」。「哪個母親不疼兒」?母親一聽兒子把媳婦說得這麼好,心裡自然舒服。到了家裡,兒媳處處禮貌、謙讓、配合,婆婆的心裡還有什麼「疙瘩」解不開,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於是出現了令人羨慕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