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浙地區興起的「兩頭婚」現象在網上引發熱議,頗受市民關注。即夫妻雙方皆是婚娶婚嫁,既不是男娶女嫁,也不是男方入贅,夫妻兩頭走,一般會生育兩個孩子,分別隨父母姓。
近日,記者走訪發現,「兩頭婚」現象在我市農村地區也在悄然興起,多見於獨生女或兩個女兒的家庭,一般結婚前約定好一胎姓氏隨男方,二胎姓氏隨女方並將戶口落於女方家庭,滿足雙方家庭「傳宗接代」,小夫妻與各自的原生家庭聯繫更緊密等需求。
採訪中,多位當事人向記者分享了「兩頭婚」家庭生活中的喜、憂,專家對「兩頭婚」現象進行了分析並給予相應建議。
雙倍疼愛,兩家歡喜
今年29歲椒江的李婷(化名)是家中的獨生女,在嘗試招上門女婿無果後,經村子鄰居介紹,和如今的丈夫相親、戀愛後選擇「兩頭婚」。結婚後,李婷的戶口不遷出,繼續留在原生家庭中,夫妻倆育有2子,大兒子隨爸爸姓,小兒子隨媽媽姓。
小夫妻常年在外地做生意,也在外地購置了房產,節假日會在雙方父母家輪流住一段時間,陪陪父母。「因為兩人都是獨生子女,雙方家長都會給小家庭一些貼補,平常誰的父母有空就會過來幫著帶孩子,可以更多地依賴父母一些。」李婷說,自己的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喜好,而且因為「兩頭婚」的緣故,父母常來照料,也不會因此被鄰居和男方爸媽說閒話,不會有太多顧慮。
據介紹,夫妻雙方和孩子享受雙倍的疼愛,也滿足了女方爸媽不捨得孩子嫁出去,保留自家姓氏的願望及緩解了生養女兒的養老焦慮,兩家歡喜。
孩子問題爭執較多
採訪中,記者發現,部分「兩頭婚」的小家庭目前也面臨與孩子相關的一些擔憂。如,由小夫妻共同撫養的兩孩,部分長輩對自家姓氏的孩子更加偏愛;孩子稍大些,女方父母希望隨女方姓氏的孩子交由自己撫養;還有部分女方婚後面臨長輩的「生育綁架」。
椒江的李倩(化名)2年前生了一個男孩,隨丈夫姓,這些天,她因長輩的連番催生二胎顯得有些疲憊。「雖說婚前兩家商量好生倆娃,二胎隨媽媽姓,但生了孩子後,才發現生養孩子的不易,目前撫養一個孩子精力勉強尚可,但倆娃真的心有餘而力不足。」李倩說,長輩的緊催讓她壓力大,為此還爭吵了多次。「以前都說男方有傳宗接代任務,現在女方也逃不了。」
雙方家庭要互相理解、照顧
台州市婦聯權益家兒部兼職副部長、12338維權專家團成員、浙江孚吉律師事務所主任朱美聰分析,這一代獨生子女多了,因傳宗接代、財富傳承、理念變化、村中拆遷問題需增添人口等因素催生了「兩頭婚」現象,這是解決現實問題的一種折中方式,但該現象具有一定的階段性和時代特徵,日後會隨著家庭孩子的增多有所緩和,成為家庭多樣化、眾多婚姻模式中的一種支流。
「不過小夫妻與兩邊的原生家庭關係密切,有較深的牽扯,這對夫妻關係的緊密度會造成一定的衝擊,對小家庭的建設也不是特別有利。」朱美聰說,夫妻帶著孩子兩邊住或是將隨女方姓氏的孩子交由女方父母撫養,對孩子的成長不太友善。「孩子不停轉換生活環境,特別是兩個不同城市間,對孩子而言是奔波,會造成其不適應;其次,不同於家長、長輩的陪伴,手足間的陪伴成長會增強孩子的幸福感,如若將兩個孩子分開撫養,對孩子不公平。」
「雖是婚前商量好生倆孩,但倘若遇到小夫妻身體不好,只能生一個孩子或是不能生的特例的情況怎麼辦?」朱美聰說,兩個人結婚了,此後兩個家庭便是一家,這些情況都需要雙方家庭互相溝通、理解、照顧、體貼,才能讓小家庭更和睦幸福。
責任編輯:餘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