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需要變成同類人嗎?
「我曾單純地以為,只要我們兩個在一起,就可以互相改變彼此。
但是八年的時間過去了,我發現我們就好像兩條平行的鐵軌,中間永遠有著距離,永遠都不可能交匯。
我是怎麼想的,你永遠都不知道。你到底要什麼,我也永遠不清楚。」
《親愛的你在哪裡》播出到現在,我們發現:
這部劇的重心不在找丟失的孩子,而是藉由孩子丟失這一事件和尋找孩子路途上所顯現的各種矛盾,來解析婚姻的意義和夫妻相處之道。
結婚八年,丁宇和何雪琳之間沒有第三者的出現,也沒有原則上的問題,可是婚姻卻還是走到了岌岌可危,一碰就碎的地方。
孩子丟失前,雪琳一門心思的想要離婚。
看著每天不斷放低姿態迎合自己的老公,她滿心滿眼的嫌棄和不耐煩。
在她眼裡,她和丁宇是兩個世界的人。
她活不成丁宇那樣,也接受不了和自己格格不入的丁宇。
對她來說,改變不了彼此,就只能分道揚鑣,各自過各自的人生。
但結婚,就是為了同化彼此的嗎?
心理學家說過:好的婚姻,從來都不是改造對方,而是接納和尊重,從骨子裡影響對方,成為彼此離不開的人。
在《囧媽》裡,徐伊萬和妻子張璐曾經是無比相愛的。可是步入婚姻之後,他們的感情最終走向了破滅。
在伊萬心裡,妻子應該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做什麼樣的事,說什麼樣的話,他都有一個自己的衡量標準。
他為她買檯燈,他覺得她應該喜歡,可是她卻從來沒有喜歡過。
面對步入婚姻後,和自己理想中的妻子模樣有出入的張璐。
伊萬第一想法是一點點把她改造成理想中的樣子。
可是,她隨他意,她不快樂。她遂己願,他不開心。
就像丁宇和雪琳一樣:
丈夫丁宇按照他舒服的樣子活著,雪琳接受不了。
想要努力地去改變他,又無法真正打造出理想中的丈夫。
最終她只想要逃離。
薩爾丹曾說過:
「與所愛之人長期相處的秘訣是,放棄改變對方的念頭。」
這世上連兩片一模一樣的葉子都找不到,又如何打造出沒有差別的愛人呢?
婚姻這座橋,要想穩固長久,需要的是接納和尊重。
在《父母愛情》裡,江德福和安傑可謂是天差地別的兩個人。
安傑出身小資家庭,喜歡穿高跟鞋、愛喝咖啡、講究有禮節。
江德福農民出身、不懂西餐、不愛咖啡,甚至對這些東西有些嗤之以鼻。
可他們還是從青絲攜手走到了頭髮花白,相親相愛了一輩子。
一開始,安傑也想過改造江德福。比如要他飯前洗手、睡前洗腳、吃飯不許吧嗒嘴等等。
江德福雖然嘴上說著嫌棄她太講究,但還是會在她隨軍到島上不適應時,為她單獨建廁所、給她帶咖啡。
後來她沒有刻意地去改造他,他卻慢慢地向她靠近。
他沒有刻意地要求她,她卻一點點融入他的生活。
摩路瓦說過:
「幸福的婚姻中,每個人應該尊重對方的趣味和愛好。
以為兩個人可以有同樣的思想、同樣的判斷、同樣的欲願,是最荒唐的念頭。」
伊萬鍥而不捨地想要改造張璐,最後深愛的人各自天涯。當他明白婚姻的真諦時,曾經的那些深情卻再也回不去。
而江德福和安傑的愛情與婚姻,則讓我們見識到了:
無論是愛情還是婚姻裡,最合適的那個人,並不是你喜歡的東西我剛好全部都喜歡。而是你喜歡的,我也願意去喜歡,然後就真的喜歡了。
感情不需要誰壓抑真我、放低姿態去迎合、去改變。而是心甘情願的去遷就。
即使有時候真的無法將就,也可以在同一個屋簷下,你做著你喜歡的事,我幹著我鍾情的一切,然後彼此欣賞、齊頭並進。
就像丁宇所說的:
「婚姻裡,兩個人可以就是兩條平行的鐵軌。
各自有各自的天地和空間,但是二者相互依存,共同支撐著家庭這列火車的穩步前進。」
「婚姻鐵軌論」不是人們對婚姻失望和恐懼的理由。
相反,它是支撐整個家的存在。
婚姻裡,把兩個人改造成同一個人,就好比兩條鐵軌並在了一起,火車出軌,家也就散了。
相信在尋找孩子的路途中,雪琳會逐漸理解「婚姻鐵軌論」的真正意義,學會尊重、理解和接納,真正獲得幸福。
今日互動:
婚姻鐵軌論,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