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前提示,本文那味太重,請謹慎觀看。
歡迎大家來到玻璃心老渣男的內心世界,不過聽一個老渣男講愛情怎麼看都不是一個理智的選擇,常規勸退一下單純善良的心靈,然後歡迎一下還在看下去的渣男/渣女們。
先不聊愛情,我們先來講講什麼是開心。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釋,開心,指心情舒暢,快樂。然後再去搜快樂的解釋,發現快樂的解釋就是開心。從一個理工男的角度來看這個解釋,就覺得這種解釋跟放屁一樣,這就好比我們定義了兩個概念,兩個概念彼此相等卻又不能跟其他概念聯繫。所以在我論述開心是什麼的時候我要先定義一個開心的概念。(要提前說明的是我並不是什麼學者,也不會用特別學術的角度去定義,只能說拋磚引玉。)
我要說一句讓大家嘲笑的話了,首先我們應該認識到我們都是人(常規廢話)。既然是人一切的情緒都可以用生物理論來解釋。具體到開心來說就是多巴胺及其他激素的分泌問題(別問我其他激素是啥我不知道)。那什麼可以讓多巴胺分泌那?比如吃東西,比如運動,比如做有成就感的事,還比如愛情。
但是開心或者說快樂的產生與多巴胺分泌的多少還是沒有直接關係。快樂其實來自於多巴胺的落差。什麼是落差?你小時候,吃冰淇淋,第一口,味道很驚豔,很甜很香,超出預期,那冰淇淋就帶給你了快樂,但是你吃著吃著,慢慢適應了,冰淇淋雖然味道還是一樣的,你卻覺得沒有第一口那麼好吃了。第一口冰淇淋,給你帶來的快樂,就是來自於落差。人類的快樂,也是同理,不是多巴胺本身分泌得多你就快樂,而是多巴胺分泌前後的落差,落差值越大,你越快樂。(此段為抄襲,不搬對文章也沒影響,但是我覺得人家確實寫的好,就搬過來了,也算是多一個吹逼小技巧)
通過上述論述我們大致可以知道愛情只不過是讓多巴胺分泌的一種手段,而多巴胺分泌會讓生物體自身感到愉悅。所以我們所說的愛情,或者愛別人,其本質只是為了讓自己開心或者說只是為了取悅自己。(第一次扣題)
但是只從生物性談人類總歸是有些死板,雖然結論往往正確,但是很難讓那些文學青年或者自以為是文學青年的人接受(比如我)。畢竟很多人都只是教條的經驗主義者(包括我),所以我必須用一種大家都能聽得懂的語言來闡述這個問題,也算是用另一個層面來分析吧,當不同的推導過程都指向同一個結果的時候,或許可以證明結果本身的正確性。
我們為什麼會愛一個人?這是一個答案很模糊的問題。之所以說答案模糊,是因為每個人都會給出答案,但是其答案往往不具備研究價值。我們都知道愛上一個人的有兩種形式,即一見鍾情和日久生情。我們不妨從形式入手論述隱匿其中的邏輯。
一見鍾情,何為一見鍾情?一見鍾情指男生或女生一見面就對對方產生了感情,一見面就喜歡上他(她)。這就意味著我們並不了解對方卻對對方產生了感情,那麼我們愛的是對方本身還是對方在我們心裡的一個不寫實的鏡像?我們當然愛的不是對方本身,道理很簡單,因為我們並不了解。那如果我們愛的只是一個不寫實的鏡像的話,那麼這個鏡像是誰來補充的細節?我們能保證在不了解對方的情況下鏡像完全真實嗎?如果不真實是誰加的濾鏡?這個濾鏡又是什麼樣的?是否可以確定我們給別人加的濾鏡是滿足我們對心目中幻想的人的要求的。如果是這樣我們所謂的一見鍾情不過是用一個客體去滿足我們對於伴侶的幻想,從本質來說你愛的只是幻想中的對方能滿足你的要求,也就是你其實是愛自己。(第二次扣題)
再說日久生情,意思是指相處的日子長久了,就會產生感情。也就是說是在充分了解對方之後,發現對方能滿足自己的需求後才會愛上對方(非車)。這樣的感情難道不是基於客體對自身要求的滿足而產生感情的嗎?從本質來說不還是愛自己嗎?(第三次扣題)
插一句題外話我對日久生情是不感興趣的,用計算機思維來講,所謂日久生情就是進行條件篩選,條件符合併驗偽之後再去發展。這種行為無意於把人指標化,當你按照你的標準選了一個80分的對象,然後再看到90分的那是否要拋棄80而選90那?90之上還有91 92……從本質上來說日久生情並愛上一個人,只是你的樣本量不夠大而已。
好了終於到了結尾,寫了這麼多,也論證了愛情的本質是愛自己。我要告訴你的是正因如此愛情的時候自私一點並不是什麼可恥的事情,失戀的時候也不要有太多情緒,畢竟我們是愛自己,捨本逐末就不好了。
然後還要告訴你,當認清了一切現實之後還是要相信愛情,畢竟你還年輕,總要做點不理智的事,否則又怎麼會有故事那?
如果你能看懂這篇文章所講,很顯然我不會恭喜你,雖然這篇文章是寫給你們看的,但是我並不希望任何一個人看的太懂。
如果你看的不是太懂,卻依然看到最後了,罵一聲傻逼,然後就當一切都沒有發生過,去大膽迎接你的愛情,不幸失敗的話,再回頭看看,起碼明白,這個世界還有很多傻逼,和你一樣,你並不孤獨……
當然我不會祝你失敗,我只會祝你成功。
畢竟我喜歡的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還沒有故事的女同學(當然如果腰細腿長胸大長相8分以上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