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桃花盛開,品讀《詩經.桃夭》,感受古代婚禮上的最佳祝福

2021-01-10 品詩詞

在《論語.季氏篇》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有一次,孔子看見他的兒子孔鯉,便問他:「有學詩嗎?」孔鯉回答說:「還沒有學。」孔子就教導他說:「不學詩,無以言。」意思是說,不學詩的話,是沒法說話的。於是,孔鯉便乖乖地回去學詩了。

孔子提到的詩,指的便是《詩經》。《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對中國文學有著極為珍貴的藝術價值。

今天,我們走進《詩經》中的《周南.桃夭》,一同感受這首詩的文化和歷史魅力。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這是一首在婚禮上表達讚美和祝福的詩。這首詩分為三部分,通過對桃花的花朵、果實和葉子的描繪,對新婚夫婦表達祝福之意,真是既含蓄又形象。

第一部分先描寫了桃花的形象,桃花在春風的吹拂下競相開放,色彩鮮豔似火,一簇簇的桃花茂盛而又充滿生機。

在詩中,將桃花的鮮豔美麗比喻新娘,更重要的寓意是,這個即將出嫁的姑娘會使夫家人丁興旺。

詩中的「「華」,指的便是花,由於「花」這個字出現的比較晚,所以一般用「華」來表示。

在古代,姑娘的最終歸宿便是出嫁,相夫教子,成為賢妻良母。不像現在,很多女人為了追求自由和理想選擇單身,所以詩中的於歸,指的便是古代女人的歸宿。

說完了桃花,便開始說果實。桃花盛開固然好看,但是終究會隨風飄落化為塵土或者流入水中,桃花的凋謝是為了長出果實,詩中的果實,指的便是傳宗接代,生出健壯的小孩。

詩中的「蕡」,在現在看來並不常用,在這裡指的是碩大的果實。

在民間有「桃三李四杏八年」的說法,桃樹在果樹中長得最快,結出果實也最快,所以才以桃樹來比喻新娘的人生歷程,祝福新娘子今年結婚,明年就能生出白白胖胖的娃。

寫完了桃樹的果實,還要寫桃葉。

古人對生活的觀察力真是非常細緻,當摘完桃子的時候,樹上才會長出茂密而繁盛的葉子,此時的葉子隨風擺動,也預示著家族人丁興旺,兒孫滿堂。

詩中的蓁蓁,指的便是繁盛的桃葉。

古人喜歡多子多孫,大家族同住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在以農耕為主的時代,尤其是男孩要多,這樣會有更多的勞動力。

這種觀念和當代明顯有很大的不同。

這首詩將桃花比喻美女,可謂大膽而又貼切。桃花,象徵的愛情,也預示著美好的未來。唐代詩人崔護在《題都城南莊》中描寫了桃花,其詩為: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此處的桃花,見證著他與女子的愛情故事。

讀《詩經》,不僅能感受到其中的藝術魅力,也能從側面了解周朝人的愛與恨,風俗與人文。

相關焦點

  • 《詩經·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最好的祝福獻給幸福的新人
    看見路邊桃花都開了,粉嫩嫩的,有小姑娘和大姐們在拍照,想起《詩經》裡的桃花了。詩經裡傳唱度最廣的除了《關雎》就是《桃夭》,沒怎麼讀過《詩經》的人,也能說出「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 《詩經》之美:《樛木》《桃夭》婚禮上完美祝福新郎、新娘
    人生有四大禮:開筆禮、成人禮、婚禮、葬禮。婚禮是人生中最大的事件之一,不管是在現在還是在古代,人們都非常重視婚禮。婚禮,原為「昏禮」,是華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婚禮習俗源於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文化積累。古代婚禮儀式大都以其禮儀的隆重和場面的鋪陳吸引眾多前來鬧洞房的親朋好友,在婚禮中,新人都希望得到更多親朋好友的祝福。《樛木》是南方地區婚禮上祝賀新婚男子的讚歌,在婚禮上賓客們一遍遍齊聲合唱這首祝福新郎新婚的歌,是整個婚禮充滿吉祥和喜慶的氣氛。《樛木》以興奮和濃烈的激情,表現了華夏民族淳樸、古老的婚禮祝福習俗。國風·周南·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
  •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詩經 周南 桃夭》賞讀
    【原文】桃夭 《詩經周南》桃之夭夭[1],灼灼其華[2]。之子于歸[3],宜其室家[4]。桃之夭夭,有蕡其實[5]。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6]。之子于歸,宜其家人。[2]灼灼:花朵鮮豔盛開的樣子。華:同「花」。[3]之子:這位姑娘。歸:女子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歸宿,故稱「歸」。[4]室家:夫婦。古人稱女子有夫曰有家,男子有妻曰有室。[5]蕡(fén):草木結實很多的樣子。此處指桃實肥厚肥大的樣子。有蕡即蕡蕡。[6]蓁(zhēn):草木繁密的樣子,這裡形容桃葉茂盛。
  • 《詩經·桃夭》面若桃花的女孩一定是幸福的!
    國風·周南·桃夭先秦:佚名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譯文:桃花怒放千萬朵,色彩鮮豔紅似火。這位姑娘嫁過門,夫妻美滿又和順。桃花怒放千萬朵,碩果纍纍大又多。這位姑娘嫁過門,早生貴子後嗣旺。桃花怒放千萬朵,桃葉茂盛永不落。這位姑娘嫁過門,齊心協手家和睦。
  • 「中國古詩詞選講」《桃夭》:古人嫁娶中祝福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桃夭》是一首祝歌,祝誰呢?祝一位出嫁中的女子。桃花開後,接了果實,「有蕡其實」,蕡(fen):表示碩大繁多,通過接上桃子來祝福女子出嫁後,不但早生貴子,還要多福多子。《詩經》中祝福子孫滿堂的詩句不在少數,例如《周南·螽斯》中的「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希望子孫像蟲兒的子孫那樣多。在第三段中,則是描寫其桃葉,「其葉蓁蓁」,枝繁葉茂,更進一步祝福不僅兒孫滿堂,還要家族如桃葉一樣繁盛。
  • 《詩經》中最美的婚禮,2500年前的婚禮是這樣的,看完心動了
    但其實,中式的婚禮絲毫也不輸於西式婚禮,那繁瑣而華麗的頭飾,繡滿了精美的花鳥圖案,每一處小細節都是代表著對新人的熱切祝福,所以相比較而言的話,小編我更喜歡中式的婚禮,尤其是看過了《詩經》中描寫婚禮的場面,越是對中式婚禮十分嚮往,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關於《詩經》中的婚禮吧,看看2500年前的婚禮是怎樣一番場景,不要太羨慕哦~《詩經》中描寫婚禮十分詳細的應該是《碩人》,它描寫的就是齊莊公的女兒莊姜結婚時的盛況
  • 詩經裡這首描述古代貴族婚禮的詩,場面真是壯觀
    《詩經》解讀第29期《詩經·召南·鵲巢》維鵲有巢,維鳩居之。之子于歸,百兩御之。維鵲有巢,維鳩方之。之子于歸,百兩將之。維鵲有巢,維鳩盈之。之子于歸,百兩成之。詞句注釋維:發語詞。鵲:喜鵲。有巢:比興男子已造家室。鳩:一說鳲鳩(布穀鳥),自己不築巢,居鵲的巢。
  • 低調的婚禮祝福——讀《詩經》第四篇《樛木》有感
    同時《詩經》也是一部有較高史料價值的古代文獻,其中許多詩歌記載了關於商周民族起源的傳說,商周之際的許多歷史大事件和民族早期活動的史實。孔子曾經說過「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yǔ)!」。孔子所說的詩三百中的詩就是指《詩經》一書,《詩經》中共有詩歌305篇,說詩三百隻是舉其整數而已。蔽:概括的意思。一言以蔽之就是說用一句話來概括《詩經》。
  • 今天我要嫁給你了,用《詩經》怎麼說?
    著,在古代指的是正門內兩側屋之間的地方,古代婚嫁的時候,男方往往在此處等待接新娘子。這首詩以新嫁娘的口吻寫成,英俊帥氣的新郎,正在「著」等著迎娶自己的新娘,新娘按捺不住激動而好奇的心情,悄悄往外窺視,看到新郎佩戴者白色的充耳,充耳上點綴著晶瑩的美玉,映襯著新郎越發玉樹臨風。充耳,又叫「塞耳」,是古代帽子兩邊垂下來的飾物。《毛傳》中釋義,「充耳謂之瑱」。
  •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古詩裡的桃花春景圖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風拂過,萬物復甦,春天給人以希望,桃花作為春天裡盛開的春花,其形色嬌豔,使得不少文人墨客都陶醉在桃花花開的浪漫裡,喜其形、愛其色,通過桃花寄予個人憂思,表達個人感情,留下不少寓情於景的詩詞,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幅桃花春景圖。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 桃花的寓意和象徵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上桃花始盛開
    桃花的寓意和象徵有很多。它可以象徵愛情、美貌、異性緣等。也可以象徵對美好生活的希望,如同通往人間仙境的一道門扉;還可以象徵學生,桃李滿天下就是指培養出的優秀學生很多。一、 象徵愛情象徵愛情的花有很多,而桃花對愛情的表達多種多樣。
  • 1段誓詞引用3次《詩經》,看了這唯美的婚書誓詞,你心動了嗎?
    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綿綿,爾昌爾熾。謹以白頭之約,書向鴻箋,好將紅葉之盟,載明鴛譜。此證!」它的大概意思是:今天這個喜慶的日子裡,連個家族匯聚一堂聯結姻緣,這對門當戶對的新人將永遠結成這段美好的姻緣。在今天這桃花盛開的時候,最是適合成家,祝福新人能像瓜蔓綿延一樣,子孫滿堂家族興旺。
  • 300個出自詩經楚辭的女孩名字,又美又颯,值得收藏
    《詩經》、《楚辭》分別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第一部和第二部詩歌總集,兩者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又美又颯。這個美的含義廣泛,既有內容美、意境美,也有韻律美、故事美。颯又是怎麼體現的呢?《詩經》內容豐富,貼近社會現實,《楚辭》浪漫而又正直不屈,充滿豪情壯志,正可以用一個「颯」字來概括。
  • 2006年陳奕迅的《最佳損友》,到古代就變成了詩經裡的《何人斯》
    詩經女孩年輕的時候聽《最佳損友》不知道什麼意思,等到懂得的時候卻已不再少年。生命裡人來人往,皆為過客,昔日交好的朋友不知道在哪一天在人群中走著走著就散了。詩經裡就有這麼一首詩《何人斯》,說的就是這個意象,一起來看。
  • 民國結婚證上的誓詞:典故頻出,寓意美好,彰顯中國傳統文化之美
    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綿綿,爾昌爾熾。謹以白頭之約,書向鴻箋,好將紅葉之盟,載明鴛譜。此證!」這段簡短的民國結婚誓詞,涉及諸多寓意美好的愛情典故。典故一:桃花灼灼,宜室宜家(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出自《詩經·周南·桃夭》,原文為:「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這是一首祝賀年輕姑娘出嫁的詩。
  • 春天盛開的愛情花
    我在乎一路上有她相伴往前走。我獨自地等待著,又獨自地尋找著,不知相伴的她在哪裡,我認準的那個人不應是無所謂的人。否則,她可以隨隨便便跟別的男人鬼混,妖裡妖氣娼娼妓妓,把睡了別人的男人當作是一種榮耀的事。如果遇見了這樣的女人,我一輩子的尊嚴就會被掃地出門。
  • 那就祝福:逃之夭夭,灼灼其華。
    出自《詩經·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蕢(kui)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zhen)。
  • 千古愛情第一篇:詩經《關雎》是婚禮上的一首讚歌
    #詩經#詩經中的第一篇就是《國風-周南-關雎》,這首精短的小詩讓我們在學生時代,第一次在課堂上正式討論愛情。《關雎》中描寫的「君子」對「窈窕淑女」的愛慕、追求、相思到最後鐘鼓作樂去迎娶,不知讓多少青春期的姑娘小夥臉紅心跳,可見穿越千年,愛情這種人類最本質、樸實的情感一點都沒有變過。
  • 移風易俗:詩經村鎮東詩經村疫情期間的6人婚禮
    一是詩經村鎮疫情期間所有紅白事必須第一時間向鎮裡、村裡報備;二是要求紅白事必須化繁為簡,縮小範圍,嚴控參加人數,做好必要的防護防控措施;三是辦事期間鄉村兩級幹部必須在場管理。正是因為詩經村鎮這樣的宣傳管控,2021年1月12日,在河間市詩經村鎮東詩經村舉辦了一場別樣的婚禮。婚禮是每個人一生中最神聖的環節。從相遇、相知到相伴,一路走來,幸福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