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婚夫妻,都是經歷過一次婚姻的人,這時他們對婚姻的價值取向也會發生變化,往往更多的是偏向自己,能夠把自己保護得更好不受傷害,所以關於二婚家庭的經營模式與頭婚就有了天差地別。這種模式對於頭婚來說,簡直是不可思議的,是毀家之利器,但對於二婚的他們來說都已是心照不宣的默契。
柴玉和周偉兩人都是二婚,雙方各自都有一個小孩。結婚後分別成為孩子的後爸後媽,兩人對待孩子時都看著不錯,有時比對自己的孩子還要熱情;
在生活開銷方面,是由男方周偉出,家務活一般就是柴玉來做;而到走親竄友時,自己家這邊的親戚朋友就自己出份子錢,如果涉及到自己家親戚有事時,對方也不會去過問什麼。
再到兩人發工資時,兩人也不會明言自己到底發了多少,都悄悄地把自己的錢存上,等孩子成年,就會給孩子開戶,再把錢轉到孩子的帳戶上;柴玉和周偉坦言,她需要給孩子籌備學費和嫁妝,則他一樣需要給孩子準備學費和買房子,雙方都為自家孩子打算著。
從兩人結婚到現在繼續維持著這樣的生活模式,有人問過他們這樣的生活是怎麼持續下去的?
他們表示:這樣的生活也很累,經常會在「你的,我的」上面產生不少的爭執,兩人時不時的都要防備著對方,把對方當賊一樣。但考慮到我們雙方都有孩子,雙方維持著一個家庭關係,可以給孩子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再說我們都在為自己的孩子打算,在孩子方面都說不了對方什麼;而且在家裡,一個不用出生活費,沒有吃住的壓力,對於另一個來說也可以承擔這些費用,還有人打理家務,我們雙方都覺得能湊合過下去。
這種各顧各的生活方式在頭婚中很少,家裡的錢都是一起用,由其中的一方來管著錢;但在二婚中,就很難做到,與其說是他們之間缺乏信任,倒不如說是對婚姻缺乏信任和安全感,當只有把錢拽在自己手裡,花在自己身上時才會覺得是最安全的。
就像他們也曾無奈的表示:我們知道這樣很傷感情,但我們畢竟是二婚,凡事都是要為自己盤算,多為自己打算才踏實;如果自己都不為自己著想,誰還會真正幫到你,而且大家也就圖著能把日子過下去,有個伴,不那麼寂寞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