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老人說:「人情如紙張張薄」,看透這三個人,你將苦盡甘來

2020-10-03 南山大叔
  • 作者:南山大叔
  • 原創作品,抄襲、洗稿必究

01

晚上,和鄰居70歲的王大爺聊天喝茶。我們聊起人生的是是非非,人情世故。老人說,古人云:「人情如紙張張薄」,我們做人,總要要面對很多世間的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的,其實,這都是非常正常的世間常態,我們想開了,就淡然了。一個人,陷入困境的時候,特別要明白懂得這個道理,同時,在為人處世方面,更要懂得看透身邊的這三個人,你就能苦盡甘來了。那麼,70歲老人所說的這三個人,究竟指的是誰呢?

02

第一個人:得寸進尺的親友。

70歲老人說,在我們風光的時候,我們的身邊,總是會聚集著很多人。而很多人,其實都有一種「富貴不歸故裡,如錦衣夜行」的炫耀心理,當我們風光的時候,我們總是喜歡大包小包地往家裡帶東西。這時候,我們身邊的某些親友,就能嗅到一些信息,於是,在我們回家的時候,他們就會樂滋滋地湊上來,對我們噓寒問暖,很是關心。而我們呢,也會投桃報李,給他們一些禮品,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困難。漸漸地,這些親友就成為了我們家的常客,一旦我們回來,他們就會不失時機地找上門,得寸進尺地求這求那的。

一旦我們的能力無法解決,他們就會很不高興,在我們背後說三道四的。一旦我們落魄了,他們更是會對我們翻臉不認人,有的甚至還裝作看不見我們的樣子。這就是所謂的人情冷暖世態炎涼,這就是「人情如紙張張薄」的現實,也許,當我們看透了這些得寸進尺親友的嘴臉之後,我們就學會了遠離他們了。也許,好好地過著我們自己的生活,努力讓自己東山再起,我們才能真正地實現苦盡甘來的人生目標。

03

第二個人:酒桌上的狐朋狗友。

70歲老人說,人活著,總要和人交往。但是,人生路上,我們所碰到的朋友,往往是泥沙俱下的,有一些朋友,是知己之交,而有些朋友,卻只是酒桌上的狐朋狗友。這樣的人,在我們風光的時候,總是會跟在我們後面,吃香的喝辣的。在酒桌上,這些人會拍著胸脯,對我們信誓旦旦地承諾,更有甚者,他們還會拉著我們的手,要和我們「桃園三結義」。這樣的人,看似豪爽,看似肝膽義氣,可以為朋友「兩肋插刀」,其實,他們的這樣一種表現,只是一種表演罷了。

不信你看,一旦我們落魄了,或者我們遇到某些困難了,回頭去求這些人,他們馬上會找個藉口拒絕,然後,你就再也找不到他們了。也許,這就是所謂的「人情如紙張張薄」的真實寫照吧。其實,這樣的人,只是一種名義上的朋友,他們真正的名字,應該叫「狐朋狗友」。所以,在生活中,我們要懂得看透這樣的「朋友」,遠離這樣的「朋友」,只有這樣的,我們的生活才能遠離苦澀和不確定,我們才能真正地回歸我們甜蜜的家庭生活啊。

04

第三個人:無情的前任。

70歲老人說,老百姓常常說:「貧賤夫妻百事哀」,這句話,還是有一定道理的。當一個人落魄的時候,甚至落難的時候,兩個曾經愛過的人,也會出現分道揚鑣的現象。更有甚至,在婚姻存續期中的夫妻,也會出現「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的悲哀場面。在這樣的一種情形中,往往是一方陷入人生的困境,另一方選擇了拋棄,或者跟著其他人離開了。

當一段婚姻,出現了離分,陷入困境中的一方,會苦上加苦的。有的人,往往難以承受這樣的雙重打擊,陷入了自暴自棄,甚至做出一些過激的行為,其實,這都是一種錯誤的選擇。在這樣的一種逆境中,我們要真正地看透這個前任的無情,學會用心如止水的心態,去面對這一場已經消逝的婚姻,然後,用我們的努力,低頭前進。我們要相信「人情如紙張張薄」後面的那一句話,「世事如棋局局新」,相信靠著我們的努力,必能東山再起,讓那個無情的前任,再也高攀不起的。

05

朋友們,70歲老人說:「人情如紙張張薄」,看透這三個人,你將苦盡甘來。大家覺得這個老人家的話有道理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精彩的評論,我會置頂鼓勵哦。

相關焦點

  • 「人情如紙張張薄」:做人再有本事,也要給自己留下這幾條後路
    一個人經歷的風雨多了,必然會深刻明白「人情如紙張張薄」的現實,在很多時候,我們都是需要靠自己努力爬起來才行。所以,一個人在風光的時候,在很有本事的時候,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和行動方向,要懂得給自己留下這幾條歸家的路,才能有備無患啊。
  • 一個老人告誡我:「人情薄如紙」,頓悟這三句話,你將苦盡甘來
    王大爺走南闖北,經歷了許多世事艱辛,酒至微醺,王大爺告誡我說:南山啊,都說春餅薄,其實,人情更薄,我送給你3句話,你頓悟了,不管在怎樣的境遇下,就能準確把握自己的人生走向,即使落魄,也能苦盡甘來的。聽了老人的話,我點點頭,並把老人家的話,記在了筆記本上。第一句話: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 《增廣賢文》的5句名言:人情似紙薄,世事如棋局,人心狠如狼
    我最近在讀《增廣賢文》這本書,發現了書中有很多好玩有趣的句子,每一句都是經典,句句都暗藏著古人的智慧。《增廣賢文》的5句名言:人情似紙薄,世事如棋局,人心狠如狼01 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人生在世,就要講究人情冷暖,世事無常,從古至今,從來不缺少趨炎附勢的小人,在你得勢的時候,他們就去巴結你,但是你一旦倒臺,他們就會離你遠遠的。
  • 人情似紙 世事如棋
    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山中自有千年樹,世上難逢百歲人。【譯文】相距很遠的水源無法撲救近處的烈火,住得很遠的親戚不如近處的鄰居。當你有茶有酒的時候,很多兄弟朋友圍著你,可是當你遇到緊急危難的時候,卻連一個人也看不到了。人的情意像紙一樣,都是很薄的,世上的事像棋局一樣,每一局都不同。山中有生長千年的古樹,世上難遇活了百歲的老人。
  • 世態炎涼,人情如紙有厚薄,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依靠和被依靠
    什麼所謂的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這是真的嗎?在初到人世的時候,我們不用憂愁任何東西,父母已經為我們計劃好了我們人生當中很長的一段路。那時的我們感受到的都是美好,的確當時父母已經替我們負重前行。但那是由於父母對你的愛,因為他們愛你,所以他們甘願為你付出。就算是怎樣無理取鬧的要求,只要是對我們好,他們都會一一接受。曾經聽過一句話,人間正道是滄桑。社會上的事物,必然要經歷困苦。
  • 《增廣賢文》: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這三句話透了出了三條處世哲學,而且對我們職場人非常適用。很多人都評價曾國藩為「千古第一完人」,雖然我們的都知道,這不過是句褒揚的話,但話中的確蘊含了現代人對曾國藩的崇敬之情。職場是我們很多人幾乎無法迴避的問題,但它卻又讓我們很多人迷惑甚至不如感到恐懼,尤其是涉及到複雜的職場關係。
  • 一位70歲老人的忠告:不搭理這三個人,退休生活越過越自在
    一位70歲老人的忠告:不搭理這三個人,退休生活越過越自在!說得非常在理,不管多大年紀,都值得一聽。01竇志中老人今年已經70歲了,在他看來,退休之後如果想自在、清醒,最好不要理身邊的這三種人,就是嘴裡難得說別人什麼好話,經由他們舌頭散布出來的消息,多半都是與別人不好的一面相關的東西。其實成年人都是有屬於自己的行為判斷能力的,事實是怎麼樣,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就可以了,對於別人嘴中說出的判斷與敘述,也不必說分析、篩選之類的,總之只要是自己沒有與他們嘴裡給出惡評的人打過交道,沒有得出過什麼不好的感覺,那就不必多信。
  • 「人情似紙張張薄」,人過了40歲,再落魄也不求三人,古人的告誡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人們在到了中年之後,經歷了太多的坎坷經歷,你患難落魄了,才能品味出人情冷暖;只有你無助需要時,才能看透一份感情的真假。增廣賢文裡說:"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意思是人與人的情份薄的像紙一般容易撕碎,不來管哪時的事情你都得去面對。表現人情多淡薄,世事多變化。
  • 70歲老人棒喝:人到四十,還和這四個人走得太近,難有出息
    良好的關係,可以是「俞伯牙摔琴謝知音」,而不好的關係,則「道不同不相為謀」,彼此之間就是多說一句話,都覺得很煩。但是,是不是說所有好的關係,都可以給我們帶來好的幫助呢?對於這個問題,人到四十的我,也是非常的困惑,於是,我就去請教德高望重的南山老人。南山老人今年已經70歲了,但是他對人生卻有著獨特的見解。聽完我的話,南山老人棒喝道:人到四十,還和這四個人走得太近,將難有出息,你一定要改正過來啊。
  • 一位老僧說:人生中有「三個人」,你看透了他們,就贏了
    不管世道怎麼變化,總有三種人會教你成長和成熟,越早遇到這三個人越好。曾經有幸和一位老僧探討人生哲理,老僧說:人生中有「三個人」,你看透了他們,就贏了!第一個人是得不到的愛人。愛情永遠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轉折點之一,愛情會讓我們變得更加成熟,而得不到的愛人,會讓我們大徹大悟。有句話說得好「一個放棄了愛情的人,做什麼都容易成功!」
  • 人情薄如紙,處於低谷時別做這三件事,以免被人瞧不起
    有句老話說:「人情如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可謂是道盡了現實中的人性。人性本就是趨利避害的,在生活當中,人們總是追隨強者,輕視弱者,正所謂「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人在貧窮落魄的時候往往會人微言輕,那麼這個時候就不要去做這三件事了,以免被人看不起。
  • 送70歲左右老人生日禮物什麼比較好?
    老人七十歲稱為古稀之年,老人七十歲稱為古稀之年。一是時間充裕,二是老人有自己的人生經歷,三是能為年輕人提供幫助與指導。老人七十歲稱為古稀之年,老人七十歲稱為古稀之年。在禮品上不能太隨意,也不能太過隆重或貴重。太隨意的禮品,送了一般老人會轉送給他人;太過隆重或貴重的禮品,老人會深感壓力。
  • 人到晚年,特別是到了70歲後,最害怕什麼?3位老人說了實話
    俗語說「人到七十古來稀」,隨著人均壽命的增高,百歲老人都很常見。活到70歲也只是老年生活的開始,隨著身體機能的下降,老人也不再像以前那麼無所畏懼。那麼人到晚年,特別是70歲以後,最害怕的是什麼?聽聽下面3位老人是怎麼說的。王奶奶 我不怕死,就是害怕孤單,我怕有一天死在家裡也沒人知道72歲的王奶奶早年喪夫,靠著炸油條把4個兒女撫養成人,如今他們都有了自己的家庭,都不在本地居住。只能年節的時候來看看她。
  • 結髮老伴離去,剩下的老人該何去何從?3個70歲過來人說了心酸
    然而再恩愛的夫妻,到了晚年,也總有一人要先離去,這是無法抗拒的事實。那麼面對結髮伴侶離世,遺留下來的老人又該如何生活呢?下面3個年過70歲的老人道出了現實。兒子臨走時,不善言辭的張三爺意外拉著他的手說:「以後對你老婆好點,有時間多陪陪她,多幫她做些家務,帶帶孩子,總之,做家務,帶孩子一點也不比上班輕鬆。可惜我明白的太晚了,這輩子對不起你媽啊!」兒子聽後,點了點頭,轉身抱了抱張三爺。
  • 人到70歲究竟怕的是什麼?無非這三點
    一、身體健康對於70歲的老人來說,老年病肯定是少不了,所以更加關注自己身體健康。生怕自己生病住院、臥床不起,連累子女,擔心自己成為了他們的負擔,心裡愧疚,只有無奈的嘆息。二、身邊沒有親人對於70歲的老人來說,害怕身邊沒有親人的陪伴,更害怕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先離開。
  • 人生過半,看透了人,識透了心
    人情雖然是人之常情,但人情有薄有厚,有真有假,有熱有冷,變化無常靠不住。因此,先哲們就總結出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的古訓。誰都知道,缺乏規章制度的社會容易產生混亂。規矩是人類生存與活動的前提與基礎,人們要自覺遵守規矩,只有這樣才能讓社會有秩序地發展與進步。人情社會,聽起來很順心,可又讓人很無奈。有情的時候,溫暖如家,無情的時候,流浪天涯。
  • 70歲老人:分財產時,才看清子女的"面目",真假孝順一看便知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孝親敬長是我國流傳千百年的優良品德,有些古人為了發揚這種品德,甚至還出現&34;的情況,如:郭巨埋兒、老萊斑衣等都是非常典型的例子。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巨大的生活壓力讓人們的思想變得不再純粹,即便是面對自己的至親,也常常會有欺瞞偽裝、甚至是相互算計的時候。
  • 「人情似紙張張薄」,身邊的這三種人,不如意時儘早遠離
    《增廣賢文》裡有這麼一句話:「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我們總說「人情冷暖」啊,春風得意時是暖,有一圈人圍著你轉,落魄不如意時,就是冷了,有的人情往來呢,脆弱得就像我手裡這張紙,你看,撕裂了就再也拼不回去。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在你不如意時,有三種人要儘量遠離。
  • 三個70歲老人說了實情
    三個70歲老人說了實情。 01. 而且這位老人當時還有關節炎,但是老人依然不辭辛苦的為兒媳婦付出,而幸福的衣服都被老人洗的乾乾淨淨,那時候沒有洗衣機,只能用手去搓衣服。 後來老人到了70多歲了,兒媳婦也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對老人也非常的照顧。
  • 70歲老人哭訴:38歲兒子三天兩頭回家「吃飯」,讓我心驚膽戰
    但是,如今的老人聚在一起,抱怨起子女來,卻總有說不完的話題。別看誰家一片和諧,那是沒拿出來說,一說粉飾再好也露餡。要不然,怎麼會說「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呢。兒子一說回家「吃飯」,老父親就心驚膽戰小區李大爺,今年70歲了,只有一個年齡38歲的獨生子。很多人都羨慕李大爺,說他就算只有一個兒子,家裡也不冷清,因為兒子隔三岔五就會回來陪他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