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人|巫育辛:聽大師談治學——回憶恩師吳景榮先生

2021-01-11 騰訊網

編者按:感謝巫老師賜稿!

上世紀著名英語教育家吳景榮(1915---1994)先生是我的舅公,也是我的privatetutor.他一生致力於英語教學,桃李滿天下,並且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因為我在昆明,他在北京,所以他以信函的方式給我講英語。我當年沒有好好保留舅公的書信,造成極大的損失。不過我還可以找先師寫過的文章,同時憑著記憶,拼湊出一篇小文章,與讀者分享,同時也是為了紀念他老人家。我有幸聆聽過他的治學方法,並從中受益匪淺。

在舅公的書房裡,有幾乎一面牆那麼多的兩個書櫃的書,可是他的中文書比英文書多,可見他很重視漢語的閱讀和研習。他曾說:四十年代在大西北從事教學工作的時候,冬天天寒地凍,有感寫下兩句詩「雁聲天外遠,寒氣枕邊凝。」他給我父親的書信都是半文言的,很有書卷氣。

在談到英國文學的時候,他說:英國文學沒有法國文學和俄國文學那樣的燦爛輝煌,可是莎士比亞和雪萊是英國文學的兩個高峰,他們的作品是值得認真閱讀的。其它的作家可以一般的了解一下。在談到美國文學的時候,他說可以讀海明威的《戰地鐘聲》(ForWhom the Bell Tolls)和霍桑的《紅字》(ScarletLetter)。作為研究簡奧斯丁的英國文學專家,他建議我一定不要學英國文學,因為太玄了,可以把英語作為工具,然後學習歷史,比如英國或美國歷史,也可以學哲學,經濟等。

在談到使用工具書的時候,他說開始學英語的時候可以用英漢詞典,但有了一定的基礎後,就切切要學會用英語雙解詞典和英英詞典。我後來在學習中發現這個方法很重要,是學習英語的捷徑。不過要知道名詞的意思,就要用英漢詞典了。他推薦的英文原文詞典是韋伯斯特英語詞典。

在談到業餘時間怎樣讀書寫文章時,他說:讀自己喜歡的書,寫自己喜歡的文章。

在談到學習二外法語的時候,他說:用學習英語的方法學習法語,就可以避免走彎路。

在談到朗讀英語的時候,他說:首先要讀得正確,然後再求流暢和速度。

在談到英語聽力訓練的時候,他說:可以打開電視或收音機多聽英語,這樣你的耳朵就漸漸習慣了聽英語。

在談到英語教學的時候,他說:憑良心辦事。一定要認真批改學生的作業。(聽他的學生朱維鈞說他二十多歲的時候,受聘於重慶中央大學,接替許孟雄的教學工作。開始的時候,學生們不服他。他認真批改學生的作業,滿滿的紅色筆跡就足矣讓學生們學好英語。就這樣他贏得了學生們的尊敬。學生當中後來成為大師的有張道真。)

在談到英語寫作的時候,他說:英語的文體以簡潔為其特色。還說:寫作一定要帶來一定的信息。此外,有時候在一篇文章裡,一個詞的意思英美人常再用近義詞來表達,以展示文字的variety.比如,如:已經用過help,需要再表達就可以用assist;policeman和 cop表示同樣的意思,在同一篇文章裡,可以先後出現。他說寫好記敘文,說明文,散文僅僅是個基礎。寫文章的高級階段是寫好論說文,比如英國作家培根寫的論說文。他的研究生每周要寫一篇論說文。比如:論職業道德等。他還說過,要想寫好文章,一定要多讀書,從書中吸收養分。

在談到如何成為一個作家的時候,他說:一個作家首先應該是一個很老練的人。(所謂老練就是閱歷深,經驗多,穩重而有辦法。)我想,就如曹雪芹所說:「人情練達即文章。」

他還說:寫作的基礎和前提是閱讀。要廣泛閱讀,從閱讀找突破口。在1984年第4期的《英語世界》的識途篇,他寫了一篇「從閱讀找突破口 --向自學英語者進一言」的文章。文中寫到:「一般說來,學語言總離不開聽,說,寫,讀。兒童學本族語出生地的語言,總是從聽,說入手,所謂牙牙學語,全世界都一樣。讀,寫則是另一種特殊技能的培養與訓練。讀寫的能力是區別文盲與非文盲的標誌。成年人學外語,特別是自學外語,依我看,應該以閱讀為突破口,以一會帶動全局,不要提出聽說領先,更不要提出四會並舉。成年人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比較強,而模仿力,記憶力卻不如兒童。這就是我們考慮問題的出發點,即所謂揚長避短,從實際出發,不從教條出發。

作者父親、作者舅公吳景榮現實,黃宗甄(黃宗英的堂哥,著名植物學家)

閱讀技能可以在沒有老師指導下掌握,詞彙也可以不斷豐富積累,因此閱讀能力不斷提高,轉過來也可以為聽,說,寫提供必要條件。當然,閱讀技能的培養需要一個過程,也需要一定的先決條件。那就是先要學會基礎語法與基本詞彙。拿英語來說,一般成年知識分子多少知道一些詞的意義,也大體懂得一些構詞的道理,但他們的知識很零碎,概念很模糊。所以首先要把語法和詞彙理一理。語法不求精通,但求知其大概,明其脈絡;詞彙則求簡明扼要,著眼於常用,切忌獵奇。有人對外國的流派,看做天經地義,亦步亦趨,低估語法的作用;當然,也有人死抱住語法不放,鑽牛角尖,錯誤地認為語法正確,句子就一定正確了。其實,情況根本不是如此,所以學外文還得讀大量的書。

但是怎樣閱讀,閱讀什麼呢?看法卻有分歧。比如,在大學課程裡,我們往往分精讀和泛讀。外國朋友反對「精讀」,主張「速讀」,而中國有精有泛。三百多年前,培根在他那篇有名的隨筆《談讀書》裡早就講清楚了:「Somebooks are to be tasted, others to be swallowed, and some few to be chewed anddigested,…」

作者與吳景榮先生

如果你讀什麼書都是「走馬觀花」,一目十行,那麼效果也不會好。但是你如果字字推敲,那麼效率也不會太高,最後只會落得個抱殘守缺,孤陋寡聞。當然,有些文章是範文,或者某些書是你專業的經典著作,你還得「細細咀嚼。」但大量的文章你只要瀏覽,「品嘗」。這些書雖然算不上百讀不厭,但可以使你增長見識,了解情況。你必須能夠「速讀」而又能掌握精神實質,沒有這個本領,你就成不了專門人才,趕不上時代的步伐,進行不了科研,更說不到同外國交流。

閱讀是成年人學習外語的關鍵,工作的需要。如果閱讀得法,能力會步步提高,速度會越來越快,興趣會越來越大,信心會越來越高。閱讀本領提高了,聽,說,寫也會自然跟上去,從一會達到四會;如開始就從四會出發,對成年人來說,就會造成曠日持久,甚至中途輟棄,一事無成的危險。

成年人自學外語是可以辦到的,業餘學也無不可,但方法要對,速度的幻想要丟掉,可是也不要上洋學究的當。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安排學習外語的時間,書可以根據興趣和志向選擇,從易到難,以易為主;分量大小,速度快慢都由自己掌握。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學了一門外語,你會覺得自己進入一個新的世界,增添新的能力。學習成了一種愉快的事情,而不是一種負擔。」

他總的治學理念是:讀寫是一切之本。

我的舅公吳景榮離開我們快三十年了,可是他對讀書的熱愛,至今仍影響著我。他親口說:「讀書多快樂啊!」的確,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他正是在閱讀古今中外書籍的過程中成就了一生的事業。

相關焦點

  • <寬容>背後有故事 張信哲撰文回憶"恩師馬兆駿"
    背後有故事 張信哲撰文回憶"恩師馬兆駿"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27日 10:11 來源: 來源:北京娛樂信報    一月二十一日晚,第四屆北京2008年奧運會歌曲徵集評選活動在北京啟動,本次活動是北京奧運會開幕前的最後一次奧運歌曲徵集活動
  • 徐志摩與陸小曼婚禮上,恩師梁啓超說了這樣一番證婚詞,讓人尷尬
    徐志摩在留學期間,認識了民國才女林徽因,也為林徽因深深的著迷,但是林徽因在得知徐志摩那時已經是別人的丈夫(那時還沒有和張幼儀離婚)時,林徽因毅然的拒絕了他,並迅速與梁啓超的兒子梁思成結了婚,而梁啓超又是徐志摩的恩師。
  • 2021長江鋼琴大師巡迴之旅——安天旭音樂會大師班南京站圓滿成功
    1月7-8日,由南京海知音琴行主辦、柏斯音樂集團擔任活動總策劃的2021長江鋼琴大師中國巡迴之旅——長江鋼琴藝術家安天旭鋼琴獨奏音樂會暨大師班南京站圓滿成功。安天旭是當今炙手可熱的青年鋼琴家,長江鋼琴藝術家,活躍在中國、俄羅斯和美國,多次在國際比賽獲獎。
  • 那些成功學大師:除了成功收割了「韭菜」,就壓根沒有成功過
    取而代之的則是對西方成功學的推崇,以及因此而誕生的一系列掛羊頭賣狗肉的成功學大師。至於為何能有此成就,如此成功,原因自然就是在成功學的學習上。她的師傅乃是成功學大師、軒轅國際產業集團的負責人姬劍晶。而姬劍晶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亞洲銷售女神」的徐鶴寧的徒弟,「中國成功學鼻祖」陳安之的徒孫。
  • 耿齊——我熟悉又陌生的先生
    撫摸著這一季春風,回首往昔,時光留不住歲月,跟隨先生學畫已是整整八年了!過去的日子,都歷歷在目,仿佛是一個又一個的昨天,清晰可見!先生是位和藹之人。記得第一次見先生是在2010年農曆重陽節之後的一天,那年我19歲。
  • 恩師侯耀文離世,郭德綱2000萬買下其別墅,郭德綱:想讓師父安心
    郭德綱說過一句話:「但凡一個有文化的人,說『讓他來』,我就認投了呀。我願意給你當狗……」這是他對當年進京拜師那段往事的回憶。當年郭德綱懷揣著相聲演藝的夢想,來到北京,但是單打獨鬥的野路子並不被主流相聲圈接納。他給大佬們端茶引座,只為了能找一個師父,名正言順地在闊氣的禮堂說相聲,可人家連正眼都不看一下。
  • 刷個短視頻,我怎麼就中了成功學大師的毒?
    很快,我反應過來:不,這是成功學大師登陸短視頻了。我不屑地點著拒絕,可沒過幾天,系統又樂此不疲向我繼續推薦。好像有一隻無形的大手,透過手機屏幕裡伸出來按著我頭說:你都那麼平庸了,怎麼就不能學點成功學呢?我明白,算法也許無辜,這是由成百上千萬的小愛心組成而來的。這份喜歡也許無辜,點讚的人可能跟我有同樣的不屑,投放愛心只是他們表達嘲諷的方式。
  • 成功學大師陳安之,怎麼突然消聲匿跡了?
    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沒有發現,之前在培訓界赫赫有名的成功學大師陳安之,難道一夜之間消聲隱跡了?之前身邊好多朋友都去買他的書和他徒弟徐鶴寧的書籍看,大家都被他們激情的演講,激勵人心的語錄所撼動,聽過的都覺得人生感覺充滿希望。那為何突然近幾年卻沒有一點關於他們的信息呢?
  • 範曾結過三次婚,挖牆角娶朋友妻,恩師與其絕交,李敖:人品不行
    如果提起現當代知名的畫家,人們可能會想到齊白石;文學家,也許會說是沈從文;但是集合畫家、文學家、甚至是宗教學家的人,人們的印象中就會出現那個觸碰禁忌的男人——範曾。大畫家範曾,才華是有的,但是他的人品一直受到人們的質疑和批判。他的恩師李苦禪先生更是與其絕交,晚年時期直呼後悔交了這麼個學生,說:"我沒有範曾這個學生……"。
  • 從初學到大師,學鋼琴各級別的技術指標~
    學鋼琴者大約90%停止於此。到這個程度的人,可以對付任何流行樂曲的樂譜,但基本上著名的鋼琴曲都與他無緣(獻給ELISE還是可以的,不過意境還得另說)。學鋼琴者大約99。9%停止於此。到這個程度的人,基本上解決了所有的技術難題,他剩下的任務就是錘鍊自己的樂感了。他可以勝任差不多70%的鋼琴作品(比較常見的),基本上可以從鋼琴系畢業了。現在可以考慮繼續彈下去,或者當教師。
  • 郭德綱發文緬懷恩師,追憶往昔,視為一生貴人
    相伴3載,離別13年,追憶往昔,唯有懷念與緬懷,郭德綱發文紀念恩師侯耀文先生。當年郭德綱「北漂」,欲紮根北京,在相聲這個講究師門的行當裡要想站穩腳跟,就必須拜師相聲名家。郭德綱深知這個道理,也曾攜重禮拜訪當年的相聲名家,但都沒有成功。
  • 張國榮和恩師黎小田的樂壇往事,天堂不再寂寞
    七十古來稀,黎老先生也算喜喪了,願一路走好。由互嗆開始的緣分1977年,張國榮參加麗的電視亞洲歌唱大賽香港區,參賽歌曲《American Pie》原版足有八分鐘,遠超過比賽的規定時間。「張國榮,你停下來。」歌唱比賽的評委黎小田對舞臺上的年輕人說。但沒想到臺上的這位挺有主見回了一句:「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首歌,唱一半就沒意義了!」
  • 林語堂先生和他的《開明英文讀本》
    《開明英文讀本》是林語堂先生為中國人量身定製的英語教材,此教材一出,不僅救活了一家書店——開明書局(當時正處於破產邊緣),而且為林語堂先生賺了一大筆銀子。最惹人注意的是,這套教材的橫空出世,很快就導致當時市面上其他的入門英語教材近乎絕跡。
  • 範廷鈺恩師:他贏在永不放棄 貴人助其走職業路
    範廷鈺恩師:他贏在永不放棄 貴人助其走職業路   記者撥通「劉二」電話時,他正在跟好友李岱春和陳先生小酌,為愛徒範廷鈺的奪冠慶祝。對範廷鈺的奪冠,「劉二」一點都不奇怪,他直言:範廷鈺贏在「永不放棄」。  貴人相助 範廷鈺才能走上職業路  範廷鈺奪冠後,記者連打了好幾個電話,才撥通了「劉二」的手機。
  • 戀愛大師【墨菲斯】石家莊年終講座
    ——墨菲斯白丁俗客工作室首次正式線下活動,戀愛大師墨菲斯年終福利重磅來襲!有些問題一直長期困擾著我們...我發自肺腑的表白為什麼沒法打動她?我為什麼頻繁的收到好人卡卻無法晉級?我為什麼長期陷在友誼區最終淪為gay蜜?
  • 我用努力賺錢,成功學大師靠騙我掙錢:聽懂,掌聲
    那這個時候,成功學大師就來了,他最大的特點就是告訴你:「我能帶你走捷徑,去賺錢。」,他是我的貴人相比較我們這些平凡人,某些成功學大師並不是在出身上多麼的牛逼,而是在他的成功道路上,所遭遇的貴人和神跡讓我們感嘆和為之追隨。
  • 【致恩師】9.10教師節祝福,祝全天下的老師節日快樂!
    【致恩師】9.10教師節祝福,祝全天下的老師節日快樂! 人之初,本無知, 幼到老,拜師恩, 學
  • 悼傅聰先生:他是追隨音樂的傳道者
    2020年的最後幾天,驚聞備受音樂界尊敬的傅聰先生不幸染疫,大家正在紛紛為他祈禱之時,傅聰先生離去了,結束了自己傳奇的一生。先生肉身雖逝,但他仍將以音樂的方式活在未來。在我心裡,傅聰先生是一位真正的大師,是世界鋼琴界真正的精神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