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偶然在網上刷到了一個視頻:
有個40歲的單身女子,當問到結婚條件時,她說:「我家庭條件一般,沒啥要求,能給弟弟買房,讓他娶上媳婦就行!」
據她說,20多歲時談過一次戀愛,但是因為彩禮達不到要求,就分手了。
她一直在等待能夠滿足她條件的人出現,放出豪言「隨著年齡增長,相親對象質量變低,但是條件是不會變的。我相信我堅持下去,一定會遇到對的那個人。我覺得把最好的東西留給弟弟,肯定是對的。」
網友聽到她的想法,怒評:「你和你弟過一輩子去吧!」還有的人表示鄙視:「既然你那麼愛弟弟,怎麼不自己掙錢?」
現實生活中,這種為了弟弟甘願犧牲自己幸福的人,被網友叫做「扶弟魔」。
02
扶弟魔的意思是自我犧牲式的對弟弟付出,對弟弟不計成本的奉獻,心甘情願委屈自己,讓弟弟過上好生活。
在扶弟魔們的眼中,他的娘家人才是真正的親人,但夫妻財產共享卻是理所應當的。
她們認同的理念是:「我用我的錢讓我的父母、我的兄弟過得好點怎麼了?如果你反對,你就是自私冷漠、無情無義!」
扶弟魔出身在重男輕女的家庭,從小到大,姐姐聽到最多的話是:「你是姐姐,難道不應該為了弟弟.....」
如果姐姐與弟弟發生了矛盾衝突,永遠都是姐姐的錯。
但凡稍微有點不不注意,將會受到斥責「你就是心狠, 就不知道關心弟弟!你弟那麼小,你讓著他怎麼了?」
從小到大,她們就被灌輸著 「他是你弟弟,你就得幫他」的思想。
在這種原生家庭,女孩是沒有自主意識的,得到父母關愛的前提,是要關愛弟弟。
前一段時間,「22歲女孩拒絕撫養弟弟,被告上法庭敗訴」 引起人們熱烈討論。
22歲的女大學生麗麗,讀大學所有的費用,都是靠著助學金和兼職,好不容易熬到畢業,結果第一份「工作」,竟然是父母讓她撫養弟弟。
父母給出的理由是:年紀大了,養不起2歲的弟弟。
《民法典》規定:有負擔能力的兄、姐,對於父母已經死亡或者父母無力撫養的未成年弟、妹,有扶養的義務。
所以,麗麗敗訴。
通過剝削女兒,來保證兒子的一生無憂,這樣的家庭令人窒息。
03
電視劇《安家》中的房似錦,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她的父母就是像吸血鬼一樣纏著她,無論她掙多少錢,父母都會把錢拿去給弟弟,甚至要求她給弟弟買房。
而她對家人逆來順受,以及無論怎麼被欺負都不反抗,這種就是成功被洗腦後的樣子:我是姐姐,我就得幫襯著弟弟。
令人生氣又絕望,扶弟魔可能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只知道要把自己的所有給弟弟。
可惜,儘管如此盡心盡力,扶弟魔們卻沒有得到絲毫的關愛。
《都挺好》裡蘇明玉也是出生在重男輕女的家庭,她與所有的扶弟魔不一樣。
她清醒的知道,兩個哥哥不靠譜,母親怨恨自己,父親軟弱,所以她並不會把希望寄託於這家人之上。
她知道一旦接受家人的索取,將會是個無底洞,所以,當家人提出無理要求,她是狠心拒絕的。
她是從原生家庭中掙脫出來的人,找到了合適的出路,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
原生家庭是不能改變的,但是又確確實實可以不做妥協,任由剝削。
04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扶弟魔是不覺得自己有什麼不對,反而覺得幫助弟弟天經地義。
由於她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姐姐應該幫助弟弟」,這種無止境付出思想形成後,很難改變。
導致結婚後,扶弟魔分不清楚娘家和小家的區別,通過挖男方的錢財,來補貼娘家,傷害小家的感情。
最終,扶弟魔們也得不到幸福,讓人覺得可悲又無奈。
每個無底線接受父母剝削,無條件為弟弟付出的女孩們,應該要建立正確的認知:
每個姐姐生下來都有自己的人生,不是為了弟弟而活,至於婚姻,更不是為了讓弟弟過好交易的籌碼。
每個人都是珍貴的存在,沒有那麼多的應不應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