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爽又上熱搜了,這一次很勁爆。
幾個小時之前張恆發文否認詐騙、
借高利貸、借款潛逃至美國等傳言。
他說自己之所以在美國,
是為了照顧兩個年幼無辜的小生命。
從他發的澄清微博能分析出幾件事情:
第一,他已經有兩個孩子,
並且至少一周歲以上(從照片可以看出)
第二,他不是不想回國,而是被迫滯留,
也就是說孩子的事情沒有處理清楚。
第三,孩子很有可能是鄭爽的(後面會說明)。
正是因為這三點,
讓網友開始進行了深挖。
不久之後,有人爆料,
鄭爽和張恆在美國打離婚官司,
還涉及到了兩個孩子的撫養權。
這一下,網絡瞬間炸開了鍋。
有媒體聯繫到了張恆的朋友,他說:
「他確實是在美國這邊照顧兩個小朋友,
然後因為鄭爽女士沒有配合很多的法律程序,
導致他沒有辦法讓小朋友合法回國,
所以他才回不了。」
並且他還曝光了孩子的出生證明。
其中男童是2019年12月19號出生,
就在鄭爽張恆分手後第二天,
孩子母親是鄭爽。
而女童是在2020年1月4號出生的,
母親也姓鄭。
一時之間,所有謎團似乎都解開了。
鄭爽張恆在打離婚官司,
兩個孩子是張恆親生的,母親叫鄭爽。
還記的當初羅志祥周揚青分手的時候,
鄭爽說的話嗎:
「你的9年我心疼,你的文字還愛他。」
這次事情爆出以後,有網友戲謔:
「你的孩子我心疼,你的行為好絕情。」
雖然嘲諷,卻又真實。
其實,
談及鄭爽和張恆最多的三個字是:
「不匹配。」
2018年7月,
鄭爽張恆被拍到舉止親密,
二人戀情曝光;
之後,他們就經常在一起秀恩愛。
2018年8月22日,
鄭爽自曝收到張恆的禮物,甜稱其「你們嫂子」。
2018年8月28日,
張恆首次公開承認與鄭爽戀情,
維護女友及其粉絲,
鄭爽還經常公開談男友張恆,
大方分享二人的日常趣事。
2018年12月23日,
鄭爽與男友合開公司出資68%,
張恆任執行董事;
之後,網上便出現了眾多猜測,
並且對張恆的惡評如潮。
有人說:
「張恆就是個軟飯男。」
也有人說:
「張恆和鄭爽已經結婚了,看上了鄭爽的錢。」
在巨大的輿論洪流下,
鄭爽卻直白地坦言:
「我愛張恆,張恆愛我,
你不愛看沒人逼著你。」
她不僅直麵粉絲,
還經常在公開場合力挺張恆。
鄭爽說:
「我和張恆在一起後感覺比以前更有安全感了。」
2019年9月20日,
張恆和鄭爽一起參加了綜藝《女兒們的戀愛》。
在節目中,
張恆表現得很自我,對鄭爽經常冷暴力。
有一次,
為了給鄭爽一個驚喜,
張恆精心準備了數十件衣服。
但張恆問她怎麼樣的時候,
鄭爽卻沒有一件衣服覺得滿意,
隨後,張恆就生氣了,直接甩出了一句:
「以後你自己買吧,我再也不買衣服了!」
而鄭爽呢,卻顯現出了卑微的一面,
察覺男友情緒不佳後,
鄭爽急忙說:
「是我不好,你挑的很好,
是我長的不好看,是我身材不夠好。」
當時的我們一直覺得,
鄭爽活得很卑微,張恆很自私,
現在看來,的確有失偏頗。
2019年11月21日,
鄭爽在《女兒們的戀愛》中給張恆留下信後,
提前離開了。
在信中她說:
「我要好好考慮一下我們的關係。」
節目結束沒多久,
關於他們分手的消息瞬間刷爆了網絡。
而網絡上,
到處飄散的都是關於張恆的負面消息。
張恆欺詐;
張恆被限制高消費;
張恆被曝已經無資產可執行;
張恆逃往美國。
...
直到今天,整件事情似乎有了一個反轉。
如果說,一切都是真的,
那麼我們真的應該思考一下:
婚姻的最終歸宿是什麼?
孩子,又是怎樣一個存在?
關於婚姻,講一個故事。
一代文豪楊絳先生在她的著作《我們仨》裡,
表達過她的愛情觀:
「我愛你,而你是自由的。」
任何人都不能以愛之名去束縛別人,
舒服的相處模式是在我願意的前提下,
為了彼此而成為更好的人。
《我們仨》敘述了一個單純溫馨的家庭,
幾十年平淡無奇、相守相助、
相聚相失的經歷。
楊絳以簡潔而沉重的語言,
回憶了先後離她而去的女兒錢瑗,
和丈夫錢鍾書,
以及一家三口那些快樂而艱難、
愛與痛的日子。
書中談到錢鍾書與楊絳兩人都熱愛學問和讀書,
經常晚飯後一起到樓下散步聊天,
談論文學與家常,
留足了兩人獨處交流的時間,
花前月下,清風相伴,好生幸福。
所以兩人一定要志趣相投,
才能在婚姻中相互扶持,
相似的愛好和三觀,是共度年華的基礎。
書中還提及了楊絳出國陪伴錢鍾書的那段日子,
清苦卻甘甜,讓人甘之如飴。
在新婚燕爾的時候楊絳捨得出國陪伴錢鍾書,
捨得操持家務,過清貧日子,
捨得輔佐丈夫的事業,
錢鍾書在平淡日子裡也捨得為妻子做早餐,
不吝嗇誇獎和讚美。
他們共同生活卻堅持不必事事求同,
載入史冊的除了他們的曠世才情,
還有他們始於一見鍾情,
陷於相濡以沫,
終於歲月長情的愛情故事。
在知乎上有一個問題:
「什麼是真正的愛情?」
其中有一個回答是這樣的:
「很多年後,她依然記得,
在最艱難的歲月裡,
下班回家的他,
看著正在院中嬉戲的孩子們安靜的微笑。
那時,她正在廚房準備晚餐,
米飯熟了,水汽蒸騰,透過冉冉的白霧,
她看到他臉上淡淡的笑容。
他的笑,
在昆明城無邊的暮色中顯得溫暖無比。」
這是梅貽琦先生的愛情。
在這份愛情中,
我看到了兩個字:責任。
這也正是,婚姻的真正意義。
提到孩子,就不得不說一個詞:母親。
孩子來到人世間,最重要的,
也是最親近的人就是母親。
他們呱呱落地,睜開雙眼,
朦朧的眼神中,一定有母親的影子。
在紀錄片《人間世》第二集《生日》裡,
有一位叫吳瑩的25歲年輕產婦,
同樣患有重度肺動脈高壓和嚴重先天性心臟病。
她曾經流產過兩次了,
這是她第三次懷孕,決定要將孩子生下來。
面對鏡頭,吳瑩的丈夫說:
「我們都勸她不要生孩子,
她堅持的,又哭又鬧,我們只有同意。」
躺在病床上的吳瑩,
講了這樣一句話:
「我認為人生要是美滿,
就是要有個孩子。」
伴隨胎兒的日漸長大,
吳瑩的心臟達到負荷狀態,
為了安全起見,
醫生決定為她做剖腹產,
手術前,吳瑩和爸爸的通話說:
「我害怕。」
她開始像個孩子一樣哭了起來,
這也是她懷孕後第一次哭,
脫下「為母則剛」的外衣,
她內心的恐懼全都赤裸裸地表現出來。
最後,手術比醫生想像中的順利,
吳瑩產下了一個只有1005克的小男孩,
因為早產,
孩子被轉去附近的兒童醫學中心的重症監護室,
吳瑩一眼也沒有看見自己的孩子。
在重症監護室裡,
她睜眼看見的第一眼是她的父親,
她又開始哭了起來。
沒有歇斯底裡的哭聲,
就剩下默默無聲的淚水在臉頰落下。
術後沒多久,
吳瑩的血氧飽和度降到了59%,
肺部還伴隨嚴重的感染,
生命體徵不斷出現低氧、
低壓、昏迷高燒的情況,
監測儀上的曲線慢慢變成了直線,
她離開了人世。
吳瑩的母親坐在門口痛哭流涕,
哭喊著:
「瑩瑩,你為什麼不聽媽媽的話。」
而躺在保溫箱裡的孩子,
因為來不及取名字,
暫且被稱作了「吳瑩之子」。
為什麼講這個事情?
因為去年「代孕短片」事件鬧得沸沸揚揚,
加之這次的事件,存在代孕一說,
再次將「媽媽」推向了風口浪尖。
我想告訴大家:
代孕不僅是一件極其危險的事情,
更是違法的。
要知道,
每一個媽媽都是用生命在迎接自己的孩子,
在她們的世界裡,
只會崩潰,沒有勳章。
說了這麼多,
最後還是要回到我們最初的探討:
婚姻的最終歸宿是什麼?
孩子,又是怎樣一個存在?
其實婚姻最終的歸宿就是理解,
而孩子,不過是婚姻的添加劑。
很多人,也是直到最後才明白:
真正打敗愛情的並不是矛盾和爭吵,
而是缺乏了對彼此的理解和支持,
才讓彼此的感情,變得面目可憎。
請記得,
不要輕易進入婚姻,
也不要隨意踐踏愛情。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