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美文 首發
原創不易 抄襲必究
隨著網際網路滋生的新鮮產物有很多,不僅有各種稀奇古怪的東西,還有人亂七八糟的思想。原本喜歡在人面顯擺、嘚瑟的現象,自然也會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轉移到網際網路,不是炫富,就是曬娃,而所有的一切,似乎都能成為某些人炫耀和顯擺的工具。
微信從2013年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開始,朋友圈就成了一些人各種秀、各種曬、各種炫耀的展示櫃,顯示炫富,展示他家的豪車、別墅,紅酒、各種奢侈品;然後就是曬娃,把子女包裝成一個琴棋書畫皆通、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再接著就是節日曬鮮花、珠寶等。
總之,朋友圈是一個「萬物皆可曬」的平臺,以至於現在直接叫「來吧,展示。」但前一秒還在炫耀,馬上就被打臉的事比比皆是,不信,看看這些事例就明白了。
人到中年,別在朋友圈炫耀三事,要是被打臉就不好了!
PART1、炫富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調查研究中心顯示,近幾年被許多人廣泛使用、用於網絡求助的「水滴籌」即將上市,有可能更名為「水滴人壽」。
「水滴籌」對於經常用微信的人來說並不陌生,因為總能看到某個人拍幾張病人臥病在床的照片,然後醫院出具的證明和本人的身份證照,然後向社會發出求助,希望個人和團體能在危難時伸出援助之手,救助患病的病人。
但令人更感興趣的,可能是這個發起「水滴籌」的人,翻看他的朋友圈記錄,前不久還在曬各種出遊、奢侈的生活,和友人在享受龍蝦、紅酒這樣的美食,今天卻開始向社會求助搞眾籌。
那朋友圈的人是不是會想:以前炫富的錢從哪裡來?難道是偽裝的?那麼,「水滴籌」向社會求助的籌款,會不會也像郭美美一樣,被拿去炫富呢?
人到中年,有些人之前還在朋友圈炫富,現在就看到親人生病,在朋友圈搞眾籌,這是打臉呢?還是騙錢?
PART2、炫孩子成績。
中國社會都有一句人所皆知的話,叫「孩子是無辜的」。其實就是泛指,無論父母怎麼樣,但不要波及孩子,也不要把孩子作為炫耀的資本。
不過,這一切隨著某個娛樂節目《爸爸去哪兒》的火爆而改變了,已經過氣的明星靠孩子的出鏡,重新贏得人氣,鹹魚翻身,就連某個著名的女主持人,也因為該節目再次走紅,靠女兒的關注度,賺得收益樂翻天。難怪很多節目都開始調侃,該女主持人全家靠女兒出鏡養活,而且收入非常可觀。
當然,普通的人無法與之相提並論,朋友圈就開始炫耀孩子的成長,在朋友圈曬孩子的各種證書、獎狀,活脫脫一個少年天才。只是,陌生人也沒什麼興趣看他曬娃,熟人就覺得搞笑了,那不是誰誰誰嗎?曬什麼優秀呢?明明這孩子考試不是倒數嗎?
人到中年,連孩子都成為炫耀的工具,以此來刷存在感,可偏偏事實與之相反,於是又是一次響亮打臉。
PART3、炫耀伴侶大方。
朋友圈最搞笑的炫耀,莫過於有些人動不動就要秀恩愛,發個動態都要強調「某人送的新手機」、「某人情人節送的花」、「某人送的衣服」……
可諷刺的是,剛發完這些,就看到伴侶和其他女人有染的實錘,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你還在炫耀180元一束的花,但你不知道,KTV現在的陪酒都是888起步了。」
前一秒還在炫耀伴侶對自己大方,緊接著就發了朋友圈看到伴侶和其他異性「鬼混」的奢靡場面,這就是莫大的笑話。
人到中年,很多秀恩愛的,結局很令人意外;炫耀伴侶大方的,馬上就會發現自己不過是個杯具,而真正得到寵愛的,也許是其他人。
結語:
凡是喜歡在朋友圈、社交平臺炫耀的,最後都會被打臉,因為現實往往充滿諷刺。人到中年,其實自己過得好不好,與其他人根本一點關係都沒有,你不是名人,也不是網紅,你怎麼樣,別人更根本一點興趣都沒有,只是自己自說自話,自導自演而已。炫耀來炫耀去,虛榮的是自己,被打臉的還是自己,都與別人無關。
——END
你有故事嗎?你有煩惱嗎?歡迎私信給我,我在這裡等你
我是妮夏情感,11年情感分析經驗,幫你揭開故事背後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