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遇到年輕的孩子們,探討起婚姻的話題。
女兒一個好朋友隔山片海,從黑龍江嫁到本地,孩子兩周歲時舉辦了婚禮。孩子現在三周歲,吵吵嚷嚷要離婚已經一年有餘。雙方父母都不同意離婚,女孩現在已經抑鬱。天天吃藥維持。
離婚的導火索就是因結婚時,女方家長沒有給男方買一輛彰顯體面的轎車。令女孩兒非常傷心失望,乃至絕望。女孩兒覺得我不遠萬裡來到異地嫁給你,我媽媽結婚時給了我10萬元嫁妝,每月還準時給我打2000元供孩子奶粉錢,就已經很好了。
你父母在結婚時,不也就給了我10萬元彩禮嗎?生孩子時一毛錢沒有不說,孩子的保險都是我媽媽買的。
雙方各執一詞,到了無法溝通的地步。離吧,女孩兒覺得對不起孩子;不離,女孩兒覺得對不起自己。和一個要求自己父母錢財的人過日子到底有多少幸福可以期待?她沒有答案,兩難境遇中得了抑鬱症,還不敢告訴自己的父母。
說到底,說透徹,就是雙方的籌碼都不夠。女方結婚後就在家待產,生孩子後在家帶孩子,除了娘家貼補的2000元,沒有任何收入來源;男方因為一心想賺大錢最後陷入套路貸,分文皆無。
婚姻中到底需不需要金錢來做籌碼?
談錢,很多人覺得世俗,覺得有愛就已經足夠了,談錢多傷感情。其實不然,錢即使籌碼也是婚姻幸福的基礎。
說老實話,婚姻確實需要籌碼的。
在張愛玲的小說《留情》裡,通過米先生和郭鳳就展示得特別清楚;郭鳳的籌碼是良好的家世和年輕美貌;米先生有的就是在大環境不好的社會裡,有一份保障家庭富裕生活的能力。
兩人沒有愛情,但是能相敬如賓。在外人眼裡他們是「恩愛夫妻」。
愛情可以是純粹的,婚姻卻是複雜的。愛情是兩情相悅的結果;婚姻是合作共贏的選擇。
婚姻裡不一定有愛情;愛情也並非全需要婚姻。
文中女孩和男孩最初是因為愛情走在一起的,這一點在女孩孤身一人來到男孩的城市就可以預見,不是每個女孩兒都會這樣無所畏懼的,沒有愛做支撐很難做到;從女孩領證就懷孕婚禮推遲了兩年就可以看出女孩對男孩的信任。
男孩也曾是校草一枚,追求者甚多,領回家的只有女孩兒一個,足以見證男孩對女孩的重視與心意。
但是他們不知道,愛情是變化的。婚戀作家六六就曾說過:人對愛情的看法是會變的,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變。去年的時候,還覺得婚姻是生活中必須的,一個女人要有穩定的家庭,丈夫,孩子,別人有的我都有,這會讓人感覺踏實。但是只過了一年,我的想法就變了,婚姻並不是一輩子的事請,它是變化著的,人們遭遇到一些挫折,就會改變自己的人生觀。
愛情觀會因為你當下的生活的實際需要而更改。有一種東西相對穩定,就是各自的籌碼。
他們在有了孩子以後,婚姻開始變得現實,覺得單一的愛情不如麵包實惠。女孩開始回想生孩子時婆婆沒有拿出錢來犒勞自己;男孩開始想,結婚時,女方沒有給我買一輛體面的轎車作為嫁妝。
《三十而已》鍾曉芹最後和陳嶼復婚,還用寫書得到的100萬給婆婆買了民宿,既可以住又可以經營。這是鍾曉芹的籌碼。陳嶼的籌碼是在寸土寸金的上海有了自己的房子,所以最後,鍾曉芹成了全劇中大家羨慕的女孩兒。
最最悽慘的是劇中的王漫妮,自以為有了女人最可以出彩的籌碼——年輕漂亮。一心想過上流社會的生活,卻屢屢被騙。想一想,在上海最不缺的就是年輕漂亮一抓一大把的上海外飄一族。雖然也是籌碼,但是這個籌碼隨時可以被替代,所以不值錢。不像平淡無奇的鐘曉芹手中的籌碼,寫作賺錢的本事,無可替代。
這雖然很現實很扎心,但是你不得承認有籌碼的婚姻才方可牢固。你的籌碼越無可替代,你的婚姻越穩固。
大家同意我的觀點嗎?歡飲留言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