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贏家都明白:「人生,拼的並非智力和情商」!道藏說略

2020-09-10 道藏說略



你看很多博士後,上學到了30多歲畢業以後,本來應該是大有作為,大展拳腳的時候,卻居然縮手縮腳,無法衝鋒,想著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安安穩穩的過日子,總覺得平凡是福。


很多創業者沒過40歲,就已經退居二線,縮在家裡不願出門……

想成為人生最後的贏家,一定要明白這個關鍵點!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個遊戲或是比賽,那麼馬拉松是最為貼切的。

大家應該都看過馬拉松比賽。馬拉松比賽在起跑時,起點處人非常多,有時候甚至是幾千人參加,最前面的人和最後的近乎相差1公裡遠。

看似非常的不公平,但幾乎沒有人計較這麼大的差距。

因為在全程40多公裡的馬拉松,是沒人在乎這一點點距離,大家比的是誰能全程跑下來,才是最關鍵的。

人生有時候,也是這樣的啊,你能持續努力,持續的奮鬥,才是最關鍵。

而這個時候,決定你努力時間的,不是毅力,而是你是否擁有足夠的內在能量,可以保證你長久的輸出。

請記住,一切遵循能量守恆定律,只有輸入才有輸出。



成功關鍵,是你的能量足夠多

年輕的時候,我們總以為,成功那是要靠智力,要靠情商,但是後來逐漸發現,這還是太膚淺了,真正能做出大事的,還是得看你是否有足夠多的能量,支撐你長時間的輸出。

我們所熟悉的股神 巴菲特,從11歲開始進入股市,到現在近90歲的高齡了,還在股市裡,一件事做了80多年,自然能成為大神。

而想想我們一般人呢,25歲左右大學畢業,然後再迷茫幾年,近30多歲了才能確定方向,等自己五十歲了,就感覺自己幹不動了,算算你才輸出了不到20年,能有啥偉大的成績呢。



荀子的《勸學》裡說過,「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最後人生贏家還是需要厚積薄發,韜光養晦的。

所以哦,你想做出大事情來,必須要擁有充足的能量,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不投入二十年以上的時間,怎麼可能有大的回報。

成功的關鍵,還是得看你持續輸出能量的多少,持續時間的長短。


人的能量是有限的

少年的時候,我們總是覺得精力充沛,每天都有用不完的精力。

就如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寫的,「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年少嘛,雄姿英發,精神抖擻。

但是你可知道,人的能量是有限的,到了35歲以後,如果你還沒有儲存和補充能量的意識,那麼你的精力、體力、財力、健康等等就會一直下降。

那個時候,即使有機會,你也是力不從心,看到抓不到。


你看很多博士後,上學到了30多歲畢業以後,本來應該是大有作為,大展拳腳的時候,卻居然縮手縮腳,無法衝鋒,想著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安安穩穩的過日子,總覺得平凡是福。

為什麼?

他們就是提前把內在能量耗損太多,又沒有及時補充,導致沒有能量去拼搏。

有些人,還沒到45歲你就會聽他經常說:我老了,幹不動了,開始準備養老的事情,其實就是他們的內在能量不足了。

聯想的柳傳志40歲,創立聯想;華為的任正非先生,42歲創立華為;肯德基的老爺爺70多歲,才成立了KFC。

所以哦,別拿年齡說事,你就是能量不足了,總想著休息,對於拼搏的事情,感覺很累,不想摻和了。

待機省電,不是你最後的選擇!


耗損精力的事情,少去碰

剛才我們說,人的內在能量是有限的,那既然是有限的,咱們應該節省一點,不要無節制的,掏空你的身體。

損耗能量的事情儘量少做,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內耗,二是外耗

什麼是內耗呢?

比如說短期高消耗,長期壓力,長期糾結的事,都是在內耗能量。

1、短期高消耗。類似高考、創業等。

高三複習一年,這就短期高消耗的事,每天看書到凌晨,一年腦力都無休。但這個也沒轍。是必須要損耗的。創業同理更慘!

2、長期壓力。

還有一些比如說,家庭和工作壓力,天天感覺頭上有一把刀,不一定什麼時候會砍下來。追求不切實際的想法,苦苦追尋也沒有結果等等壓力。

3、長期糾結。

再有就是做自己不喜歡的事,天天糾結做還是不做,看著沒做什麼累的事,但天天沒精神,這種內耗非常嚴重。



另外一種呢,就是外耗。

比如說熬夜、無節制的大吃大喝、酗酒、縱慾等等,不要以為現在沒事,等到了40歲以後,有些人仍然精神抖擻,而你一副萎靡不振的樣子,這些都是自找的。

咱們的不老男神,林志穎,今年已經是45歲了,但你看他的照片,仍然是神採奕奕,精神氣很足,比許多年輕人,都要年輕。這就是他規律,節制生活的結果。

所以,儘量不要碰那些,損耗能量的事情,如果真的避免不了,也要有選擇性,你要想想,自己在跑馬拉松啊,早早的耗損完了,日後可咋辦。

別人生還沒過半,就早早的變成「油膩大叔」、「黃臉婆」!

還有一些比較極端的朋友,說寧願少活20年,也要現在過的絢麗多彩。我告訴你個事實,能量耗沒了不代表陽壽已盡,那時想死都死不了,賴在床上不能動的時候後悔晚矣!



「人生,拼的長久輸出的能量」,從戰略角度來說,這就是讓你,持續的「作戰」,把對手拖死。

比如說曾國藩,當年死磕,太平天國的時候,就是用的這種戰略,叫「結硬寨,打呆仗。」保存自己的實力,只有在非常有利的情況下,才出手。

過自己想過的生活,「省電」只是權宜之計,給自己「充電」,補充「能量」才是關鍵!

下面是我自己如何尋找增加「生命能量」的方法,成為「人生贏家」的親身經歷,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和啟發。

如果音頻打不開,或是聽不清,請及時告訴我,謝謝!

(註:請按順序聆聽音頻,以免錯過與你相關的重要信息)


相關焦點

  • 活得明白,才是人生贏家
    我曾經看到一位明星的訪談,其中一句話特別深得我心:「活得明白才是人生贏家」。後來的我就開始探尋怎樣才能活得明白。有一句名言說的好「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我覺得這句話特別在理,不能說適用於所有人,但至少在我這特別適用。既然選擇嫁給你的另一半,就應試著接受他的一切(不是委屈求全,而是內心寬容)。在婆媳之間出現問題的時候,記得退一步,自然相安無事。
  • 如何打破認知範圍,突破人生桎梏,成就輝煌人生?道藏說略
    1、經驗認知人類在有文字之前,經驗是認為最有效的認知,因為我們每天都在重複著,從小到大都在重複著。但這樣的認知卻是有限的,因為它只來自自己和所接觸到的人的經驗與認知。正是莊子說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所以,第一種由知識與經驗所形成的是有限認知,是可悲的,每個人都在用有限的生命,去學習已經被淘汰的知識,來打破原有落後的認知範圍。
  • 在愛情裡,最後的贏家,會是這樣的人
    感情需要經營,不是所有的感情都能長久,並有一個好的結果。01在愛情裡,最後的贏家,往往是遇事泰然處之的那個人,他們在享受愛情,愛情並非生活的全部,永遠在做自己,而不是事事想著那個喜歡的人。她們明白愛情雖美好,卻不是生活的全部,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才配擁有更好的男人。她們始終考慮的是如何提升自己,而不是患得患失,想著那個自己喜歡的男人,是否也喜歡自己。
  • 徐子淇和王儷橋都是豪門媳婦,人生卻相差很大,誰是人生的贏家
    01香港頂級富豪李兆基和李嘉誠是富豪界的代表人物,在財富方面是你追我趕。由於李兆基和李嘉誠的名氣很大,以至於他們的家人也跟著受到很高的關注度。今天就來說說李兆基的兒媳徐子淇和李嘉誠的兒媳王儷橋,她們都是豪門媳婦,人生卻相差很大,誰是人生的贏家?
  • 人生的「必然性」決定你的未來,如何改變「命運」?道藏說略
    從結果往前推,往往很容易發現:大多數事情都有它的必然性,是日漸積累的結果.那麼問題來了:人生的必然性,決定了你的未來,如何改變「命運」?譬如一個人堅持每天做總結,至少寫1000字,一年他至少能夠寫30多萬字,總結數百個問題和心得。他的邏輯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都能得到有效的訓練。這時候你心血來潮,想趕上他,累死都難做到。
  • 真正厲害的人,不是(拼爹)而是「拼情商」值得學習
    所謂情商,主要包括人與人互動的層面,但並非指諂媚、奉承,而是懂不懂語言的藝術,有沒有分寸感。情商高的人,面對各種交際,可以遊刃有餘,將尷尬、侷促化解於笑談之中,而情商低的人,即便再富有,也只是用錢堆砌的浮華之物。
  • 領悟人生「根本」規律,必然越來越順!道藏說略
    人生「根本」規律卻只有一條,領悟的人必然越來越順變易:宇宙萬物,無時不刻都在變化,人也是自然的一份子,也無時不刻不在變化。簡易:從複雜的變化當中找到規律、總結歸類,最後形成「簡易」。人們終其一生,都在不確定的(變化)狀態中,尋求確定,以此為安全感。然而,規律本身,卻一刻不停在變化。當人的確定,變成不確定;從結合,變成離散;人就會感到焦慮和擔憂。
  • 道藏說略
    意思是說,大多數人,其實很少考慮事物的本質點在哪,舉起鐵錘就開始解決事情。但現實是,在紛亂繁雜的表現之下,所有事物都存在其本質。因此電影《教父》裡有句話是這麼說的:花1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命運。為什麼呢?因為每個選擇,每個溝通,交流、協作,都離不開這項重要的能力。
  • 道藏說略
    人生,有時候真的讓人無法忍受,天天都在努力奮鬥,卻沒有得到好結果,而看著不怎麼努力的人卻活得有滋有味。為什麼?其實,小李的身上,有很多人越努力越迷茫的影子,會造成這樣的結果,是因為你還沒有明白在努力和結果之間有:3個要素和1個重點。
  • 如何走出人生低谷?怎樣才能改變頹廢的自己?道藏說略
    ,但不是生命結束的最後一刻;熬過去掙過去就會開始一個重要的轉折,開始一個新的輝煌歷程。當人生遭受重大挫折時,往往是一個人成長的契機。在痛苦與絕望的壓迫下,會使得他重新思考人生,反思過去的所作所為,重新認識自己。這個過程中,他的價值觀被重構,整個人與過去完全不同,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觸底反彈」。
  • 情商是決定人生成敗的關鍵
    很多人認為智商(IQ)是決定一個人成功的關鍵因素,因為智商是衡量一個人智力高低的標準。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智商高的人並不一定都能成功。很多智商高但是情商低的人大多都是以失敗告終。這樣的例子有很多。比如這則新聞:北大醫學博士張進生領救助金18年,如今已54歲了,他過得怎麼樣?
  • 《三十而已》,願我們從三十歲開始,都做人生贏家
    這兩天朋友圈都在議論《三十而已》裡三個女人的命運,都在為顧佳抱不平:顧佳裡裡外外一把手,苦心經營著家庭和事業,自己也一直走在成長的路上。這麼優秀得挑不出病的好女人為什麼成不了人生贏家,老公還要出軌。可在我看來,顧佳就是人生贏家。自己可以為自己做主,有選擇的權利,這就是人生贏家。
  • 情商高和情商低的人的7個區別
    情緒智力(情商,EQ)是一種以建設性方式理解,管理和跟蹤情緒的能力。我們生活中遇到的高情商的人似乎在遇到困難時總是保持鎮定,在情感上也很成熟。情商高的人更容易在職場中取得成功,更容易在社交場合中獲得他們的讚美和親賴那麼情商高和情商低的人之間的區別在哪裡呢?
  • 夜讀 | 人活到最後,拼的是好心態
    前幾天,在上班的地鐵上,聽到旁邊的兩位阿姨在聊天。
  • 有恃無恐的人,才算得上是真正的人生贏家
    渾身都是刺,誰碰一下都自認倒黴。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我覺得生活中凡是有這種思維的都是亡命之徒。特別是創業圈子,那一個個創業者,都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那麼大的坑,明明白白擺在那裡,瞎子都看得見,他們還一副天不怕地不怕地樣子往前衝。
  • 情商:為什麼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序)
    1990年我在《紐約時報》擔任科學記者的時候,偶然在一本不太知名的學術刊物上看到新罕布夏大學約翰·梅耶和耶魯大學彼得·薩洛維兩位心理學家撰寫的文章,他們在文章中第一次提出了&34;的概念。當時人們一致認為,智商超群是卓越人生的衡量標準。不過對於智商是天生的還是後天習得的仍然存在爭議。情緒智力的出現,促使人們重新思考什麼是人生成功的要素。受此啟發,我在1995年寫作了《情商》。
  • 這個能力,比智商和情商都重要
    過去,我們一直在糾結,智商重要還是情商重要。要弄清楚哪個更重要,首先要弄清楚智商和情商分別是什麼。智商的全稱是智力商數,衡量的是個人智力的高低,指的是人認識、理解客觀事物並運用知識、經驗等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記憶、想像、思考、判斷等等。
  • 晨讀丨人生到最後,拼的都是人品
    於是王二動了心眼,用小碗代替了大碗,然後跟顧客解釋說:「這是店裡的新配方,酒裡加了名貴中草藥,喝了能強身健體。」因為很多都是回頭客,所以大家都相信他的話,還替他宣傳。嘗到甜頭後,王二又萌生了一個壞主意:往酒裡兌水。一開始兌的水很少,發現顧客沒有察覺,就越兌越多。一段時間後,客人漸漸減少。再到後來,酒館已經沒有了客人。
  • 王儷橋和梁洛施都是億萬富婆,誰才是人生的贏家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和李嘉誠家族有關的兩個女人:王儷橋和梁洛施,這兩個女人都是億萬富婆,誰才是人生的贏家?02李嘉誠的原配莊月明去世已經30年了,但是他一直沒有再娶,膝下只有莊月明為他生的兩個兒子:李澤鉅和李澤楷 。家庭生活方面王儷橋20多年前,李澤鉅娶了王儷橋。
  • 道藏說略
    別人可以看到錢流動的軌跡和方向,而你看不到?別人可以看到事物發展的規律和趨勢,而你看不到?別人可以感知即將要發生的結果,而你卻茫然無知?…… 為什麼90%的人,窮其一生的努力也無法獲得財富,而有的人卻能獲得別人幾輩子都得不到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