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個提問:「如何辨別身邊的聰明人?」
其中一個高贊回答是:「當你遇到一個人,他能理解你的處境,尊重你的觀點和信仰,和你打成一片讓你覺得很舒服。但當你想進一步和他深入交往時,會發現他總是和你保持一定距離。讓你覺得你們總是隔著一層,這人八成比你聰明很多。」
確實如此。所謂「聰明人」,在社交方面,大多數是「友善、親切但不乏距離感」。因為他們懂得這個道理:人脈的關鍵,在於個人實力,而不是其他。
交友的質量可以決定我們人生的走向,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時間是有限的,倘若被無用的社交佔據太多,那麼你就會白白損失了許多寶貴的有效社交時間。人生在世,要學會及時止損,對待那些低質量的圈子,不妨果斷遠離。因為,只有你真正的遠離這些圈子之後,你才能節省大量的時間來做更有意義的事情。但是有的人靜不下來,樂此不疲地參加一場又一場社交,聚會,從不會靜下心來想想,這樣的生活累不累。他們對生活境界沒有認知,人云亦云。在我看來,只是一種悲哀。對於一個真正有頭腦的人來說,他都會遠離一些低質量的社交圈子,不會耗費大量時間去社交,而是花時間提升自己。時間寶貴,經不起浪費,一個人與其將時間浪費在沒有質量的社交上,還不如多花時間去修煉自己。當你強大了,別人也願意向你靠近。也許你還不知道吧,其實,真正聰明的人,早都遠離了這幾種「廉價」社交。
人一旦到了中年,經歷了許許多多風雨,有了一定生活閱歷,也看清了一些人。不難發現,身邊總會出現一聚到一起就攀比,互相利用的社交圈子。酒桌上的攀比諂媚,嬉皮笑臉,酒桌下的留名片、加微信。有些人甚至傻傻地以為吃頓飯,說幾句話,就算是擁有一個有價值的「人脈」了。殊不知,那些奔著互相利用而結成的社交圈,易結,也易散。並且人如果長期身處這種圈子下,不僅浪費時間,更甚的是往往會迷失自我。幸福重在心靈的感知,而不是靠攀比得來的。如果你身邊有這樣攀比相互利用的社交圈,請儘早遠離,還生活一份安寧。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很多時候,你跟什麼樣的人交往,你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融不進卻圈子,不必強榮。你自己的層次,決定了你所處的層次。與其花費大量時間去結交太高深的圈子,不如努力的提升下自己。「你若盛開,清風自來」。只要你有真才實學,身上就自帶光芒,而這光芒也會自然而然地把人吸引到你身邊。你也只有選擇適合自己的圈子,才能讓自己如魚得水。
看是非的人,總是熱衷別人的八卦,卻忽略眼前的風景;聽是非的人,總是在意外人的生活,卻忘記自己的境遇;說是非的人,總是傳播他人的謠言,卻丟掉做人的底線。群處時,守住嘴;獨處時,守住心。遠離是非圈,告別是非人,是成年人最大的成熟。
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是非。可是偏偏有些人喜歡聚在一起挑撥是非,跟這種人交流,會惹禍上身。所以說,不想給自己傷害,那麼就要遠離這種人。
這樣的人心機深重,不會把真心付出,他們只想著自己的利益,處處算計別人,跟這種人在一起,帶給你的只有絕望和失落。一旦你們發生了利益之爭,會不擇手段的傷害你,讓你猝不及防的被傷害到。真正聰明的人,早都看穿他們的心思了,只不過是看透不說透,趁早遠離了。
那些喜歡自說自話、埋天怨地的人,總把別人當做情緒的垃圾桶,不管不顧地傾倒所有的負能量,卻不明白:抱怨,是把雙刃劍,既透支了自己對生活的的熱忱,又降低了他人對未來的期待。成年人最高級的修行,就是懂得心態放平,停止對比,不再抱怨。成年人最明智的社交,就是對拎不清的人,從不將就,果斷遠離。在我們的身邊往往會有一些人,每天都是怨聲載道,任何一點點不順心的事都會被她無限放大,光是跟她聊天都會覺得心裡累。
這樣的人一開口就是負能量,他就像一個負能量收集機器,每天把源源不斷的壞消息、壞心情輸送給你。跟這樣的人相處時間長了你就會發現,自己慢慢變得憂傷起來,敏感起來。
抱怨只會帶來壞處,它會分散你的注意力,消耗你的精力,瓦解你的信心,摧毀你的行動力,她帶給你的只能是負能量。而真正聰明的人都懂得遠離這種人,其實對自己也是一種變相的保護。
離開一些圈子,自己不累,濃縮一些圈子,人生精彩。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正能量滿滿的圈子中,你不會唉聲嘆氣,悲觀厭世。在善良正直,光明磊落的圈子裡,你不會去坑蒙拐騙,耍心機,玩算計,在優秀的圈子裡,你也將變得優秀。
很多時候,真正使我們勞累的並不是工作本身,而是「無效的社交」。有時候,在不經意間我們的時間和精力大部分都被這種「無效社交」佔用了。
人這一生,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在這有限的生命裡,我們要學會遠離消耗自己的社交,唯有如此,才能夠變得越來越優秀。所以,真正優秀的人,早都放棄了這幾種「廉價」社交圈子。給自己一個清淡的環境,活得更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