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一個朋友抱怨,結婚多年,日子越來越寡淡無味,兩個人都還年輕,要不要趁早結束這段婚姻。
其實這是很多夫妻的狀態,平常夫妻倆也沒什麼共同話題,各顧各的,時間久了,好像有這個人沒這個人都一樣。那麼面對這樣不鹹不淡的婚姻,要趁早結束嗎?
以下提供幾個維度供參考。
這裡首先是一個價值的問題,如果兩個人聊得來,對方腦子裡擠出來的就是瓊漿玉液,如果聊不來,倒出來的就是噁心的濃痰。如若夫妻倆真的已經到了互相無法理解對方的地步,那麼趁早分開。
如果雙方不能在一起是不快樂的,那對生活本身就是一種損失。既然已經成為一種損失,及時止損才是正確選擇。
不要擔心離開這個人會不會不幸福,實際上,幸福和婚姻或者某一段婚姻沒有必然的聯繫。也不要擔心會影響到孩子,你們不快樂地在一起,最孩子才是最大的傷害。
你們需要做到的是,好好跟孩子溝通,安置好孩子的生活,盡最大可能減少對孩子的影響。孩子終有一天會明白父母的關係。
如果夫妻雙方能志同道合,勢均力敵固然好,如果不行,至少願意求同存異。
求同是指找出雙方的共同點,在這裡可以是找出雙方曾經的共同回憶。既然兩個人能走到婚姻的殿堂,那麼曾經肯定是有過美好的時光,有過共同的記憶,一起去尋找,看看曾經的溫暖是否還有餘溫可以支撐你們的婚姻繼續往前走。
存異並不是說委屈自己,勉強認同對方的想法和決定。而是在雙方精神獨立的前提下,發自內心地尊重對方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你喜歡胡蘿蔔,但是你也尊重他去喜歡西紅柿。
心理學中有一個說法叫做「吊橋效應」,說的是,當一個人提心弔膽地過吊橋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心跳加快。如果這個時候,碰巧遇見另一個人,那麼他把由這種情境引起的心跳加快理解為對方使自己心動,才產生的生理反應,故而對對方滋生出愛情的情愫。
這個效應可以用於評估已經結婚的夫妻。當兩個人再一次一起面對生活的大風大浪,比如親人生病、購置固定資產……是否還能像曾經一樣,互相溫暖,攜手並進。
婚姻生活是複雜的社會行為,需要雙方方方面面的綜合行為共同進行。只有一起努力,一起直面生活的大風大浪、共同面對家裡的雞毛蒜皮,才能把婚姻艘船開得穩又快。
如果你害怕面對,或者他選擇了逃避,那就應該明智地放棄眼前人,尋找合適的對象。
感情亦如逆水行舟,行舟路上環境複雜,難免遇到風浪礁石而翻船觸礁。有可能走著走著就倦了、散了。其實最好的辦法是,兩個人一起配合划槳,努力經營,讓兩個人的感情長期保鮮。
作者簡介:蔓兌,喜歡宅和文字。希望精神獨立,求同存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