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的心,感謝有你
◎鄒相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謝命運/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這首由歐陽菲菲傾情歌唱的歌曲《感恩的心》,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這首歌曲的創作人唐曉龍先生曾說:「用一顆感恩的心去面對生命中的每一位有緣人!感恩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和諧社會離不開感恩!正是基於這個社會所呼喚的時代主題,《感恩的心》應運而生,並且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
作家鄒相「鄉土散文三部曲」之第三部《守園往事》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泰戈爾說:「蜜蜂從花中啜蜜,離開時營營地道謝。浮誇的蝴蝶卻相信花是應該向他道謝的。」實際上,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有一顆感恩的心。
我有一個習慣,逢年過節時會給親人朋友發信息,感謝他們對我的支持與幫助。特別是在每年的感恩節那一天,我提前就編輯好簡訊,而不是從網上或報刊雜誌上摘抄,把我對各位親友的感激之情,以手機簡訊的形式傳遞出去。有一年,我從一位小學同學那裡得到一位小學語文老師的手機號碼,隨後就與她取得了聯繫。經通話得知,她已經是我們老家鎮裡中心小學的校長了。在隨後的每一年節假日,我都會給她發信息,像每年的教師節,我更是用心編寫一條原創信息,發給她。再後來,我出了一本文學作品集,也給她寄去一本。她收到樣書後,非常激動地給我打電話,她說沒想到我會在書裡寫到她,讓她想起以往的一幕幕情景。她這樣對我說:「你的成長與發展很快,這源於你的與眾不同。我當了三十餘年的老師,在所有的學生中,這麼多年來能一直與我聯繫的,能記住我這個老師的,也只有你了。你的不同之處,就在於你有一顆感恩的心……」
向新鄭靈山寺住持釋永增法師贈送書法作品
我記得小時候,家裡的條件很一般,一天三頓能吃上香噴噴的大米飯已經很不容易了。儘管家境貧寒,母親隔三岔五都會給村裡的一位老奶奶送去一些糧食,或是紅薯、南瓜,或是一些米麵。我問母親:「咱自己都吃不飽,為什麼還要給人家送吃的呢?」母親笑著回答我:「傻伢子,你不知道,以前你那位老奶奶的男人在世時,家庭條件比咱家要好得多。那時候,人家經常周濟我們。現在,人家就剩一個老太婆了,難道我們不該去幫助人家嗎?」雖然我當時不明白母親話中的意思,但能明顯感覺得到,母親是在報恩。等我年歲大了,母親便經常教導我:「人要有良心,要懂得投桃報李,要知道報恩,不能昧著良心幹事兒……」現在想來,一向樂觀豁達的母親,正是有著感恩的心,才不會為煩惱和憂愁所牽絆啊!
鄭州市動物園的奇石
感恩的心,是讓我們時時牢記「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古訓,做一個有責任心和愛心的人。試想,父母對我們有哺乳撫養之恩,老師對我們有教育栽培之恩,領導對我們有知遇督導之恩,親朋好友對我們有支持鼓勵之恩,社會對我們有關愛再造之恩,自然對我們有呵護付出之恩……我們難道不應該感恩他們嗎?更何況,「予人玫瑰,手留餘香」,唯有心懷感恩之情,我們才能胸懷坦蕩,上無愧於天,下無愧於地,中無愧於己心,無憂無慮,自在怡然。
鄭州市動物園湖裡的天鵝
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我們才能在物慾橫流的社會裡,保持一份平和的心態;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我們才能在紛繁蕪雜的大千世界裡,堅守自己的信念;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我們才能「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我們才能享受尊重與互助、信任與和諧帶來的快樂……
(作者鄒相系青年作家、少林文化學者,先後出版《禪心鄉韻》《菩提花開》《且聽風吟》《素心若荷》《守園往事》等多部著作。自2008年以來,一直擔任少林寺官網主編,少林寺《禪露》雜誌執行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