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知道錢的好,一輩子跟它打交道。雖然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卻也在人生短短的幾十年間賺足了眼球。
不管我們多麼努力,始終擺脫不了它的束縛。生活落實到柴米油鹽,沒有錢,簡直就是災難。無休止的爭吵把昔日溫情兌換成一地雞毛。稍不注意,家就散了。
別說現在的感情太過物質,有情飲水飽,只是一句空話,真正對未來負責的人,會在經濟受限的情況下努力掙錢,去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
年少的時候,我們唾棄愛錢的人,覺得俗氣的金錢配不上我們的理想與未來。那是因為父母替我們抵擋了所有經濟方面的壓力。進入社會後,沒錢的日子,讓人低到塵埃裡,再也不會覺得愛錢是一種罪。
什麼樣的女人最好命?會花錢的女人。她們擁有極高的智慧,讓錢把日子開成花。
01 錢買不了命,但關鍵時刻能救命
世上的喜劇不需要金錢就能產生,世上的悲劇大多和金錢脫不了關係。
鄰居張阿姨是一個人敬佩的老人。與絕大多數節儉的老人不同,張阿姨的喜歡花錢,會花錢,有時候連我們都自嘆不如。
在我剛開始一個人帶孩子的時候,張阿姨經常會跟我分享她的買菜秘籍。小區門口的商店中,哪家的青菜新鮮,哪家的肉類好,哪個超市的百貨划算。有時也會讓年輕的媽媽,幫她在網上買衣服。
張阿姨打扮精緻,通常帶妝帶孫子在樓下溜達。有陽光的日子,墨鏡,帽子,冰袖,一樣不少。在遛娃大軍中,那麼顯眼。她說,女人一輩子圍著灶臺,取悅自己比取悅別人更重要。既然都會老,為什麼不讓自己美美的老去。
三個女人一臺戲。女人多了,是非也多。喜歡跟年輕媽媽一起遛娃的張阿姨,在同齡人中似乎不那麼受歡迎。曾聽過奶奶們議論她,「一把年紀還打扮的花枝招展,老不正經」,「有那個閒錢,不如給孫子買多點玩具」「糟蹋子女的錢」,還有更難聽的。
後來,張阿姨的女兒青青告訴我,在爸爸病逝後,媽媽才開始這般在意自己的。張叔在原先在一個國營工廠上班,後來下崗了,開計程車。張阿姨是小學教師。初中畢業後,青青就被送到國外讀書,寄宿在親戚家裡。
他們把所有的積蓄都花在了青青身上。平時頭疼腦熱,怕去醫院太花錢,只在藥店買藥吃。長期飲食不規律,張叔病倒了,胃癌晚期。青青還有一年畢業,深造也需要不少錢。
父母背著青青,放棄了治療。等青青假期回國,張叔已時日不多。 「如果我沒有告訴他們要深造,也許,爸爸的病還有得救」。說到這裡,青青眼眶紅了。
臨終前,張叔對青青說,「媽媽跟著我辛苦了一輩子,從沒為自己考慮過。媽媽年輕的時候特別愛漂亮,往後讓她漂漂亮亮的生活吧」。
「人啊,一旦上了年紀,就怕老了。青青爸喜歡看我打扮,把自己收拾利索的時候,感覺他還在身邊」 。
我們無法阻止生老病死,但在疾病襲來時,金錢可以讓我們有更多的選擇,減輕疾病帶來的痛苦。
02 惜命的人,更要努力花錢
有一年回老家,聽母親說,鄰居經濟條件很好的阿姨子宮癌去世了。我感慨,錢再多有什麼用,人不在了,錢還有什麼意義。
母親說,怎麼沒意義,不是還有子女嗎。病沒治好,家掏空了,你看她那兩個孩子多可憐。
記得上一次回家,跟母親去買菜還碰見過她。人瘦了很多,看著精神還不錯。當時剛做完全切手術。一般患有子宮癌全切以後術後10~15年內不復發則不影響正常的壽命,但如果一旦出現復發,則可能出現其他癌細胞轉移,嚴重時可危及生命。
老一輩人出生在國家大蕭條時期,吃不飽,穿不暖。即使在幾十年後,經濟條件得到改善,生活上還是節儉。沒有定期體檢的意識,病了捨不得看。小毛病拖拖就好,大毛病寧可不治也不願意花錢讓自己舒服一些。
小的時候沒法理解大人為什麼這麼看重錢。明明一個玩具,一件漂亮衣服也花不了多少錢。以至於在成年後,遇到喜歡的東西,即使不是剛需,也會買不停。
母親說,積少成多,有時要想無時難。在我們小的時候,每個月父親的工資到帳,第一件事情就是還債。入不敷出,借了還,還了借。那個年代,能借到錢也不容易,何況長期借。
我們畢業後,在外自己更生,母親仍然擔心我們吃不飽飯,不夠錢花。她說,手裡有錢,心裡不慌。我們手裡的金錢是保持自由的一種工具。
每每看到那些因為不能經濟獨立困在不幸福婚姻中的人,總會想起母親的話。當「我養你」變成「沒有我,你靠什麼生活著」,昔日的信誓旦旦變成利劍將你刺傷,卻無法離開的時候,錢顯得那麼重要。
會花錢的女人,懂得在有限的條件下將家打理得井井有條。
會花錢的女人,不會被生活所累,享受當下,也會謀劃未來。
會花錢的女人,知道投資自己,即使身處困境,也不屈不撓,在最壞時候懂得吃,捨得穿,不會亂。
一輩子很長,愛情會有,麵包也會有。只要心懷陽光,世界會變成你期待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