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斷斷續續的在看三十而已,每天下班,開車回家洗漱後,打開檯燈,調成溫馨的暗光,迫不及待的開始追劇,其實內心裡,追的不完全是劇,而是回家後,那完全屬於自己小世界的時光!
小時候,總是盼著長大;上學時候,總是羨慕工作的人;單身的時候,覺得要是有個人疼有多好!可真的一路走來,才真的想說:時間都去哪兒了!
然後結婚,有了孩子,又總盼著她儘快長大,好讓自己能輕鬆一些.......
回到劇本身,我覺得,三十而已,探討的最核心的一個問題:在三十這個分界線,你到底要選擇什麼樣的生活?
顧佳
選擇的是獨立和理性,非常明確的知道自己要什麼,也在婚姻的不同階段,先是和老公一起創業,後來為了寶寶,回歸到家庭,孩子上學了,又開始做茶廠,可在外人看來的獨立,理智與灑脫,但在老公那裡,還是感覺她太強!
婚姻的家庭,男強女弱,一般都能過下去;反過來,很少有能走長久的!所以,有有的出現,是偶然,也是必然,因為每個男人,都希望被仰視!(別噴我)
妮妮
沒有經歷過在大城市漂的人,也許永遠體會不到那種搬來搬去,浮萍一樣沒有安全感的生活。
劇中無論妮妮遇到的梁正賢也好,拼命的工作也好,嘗試回老家也好,何嘗不是每個漂在上海的女生,心中常常浮起的畫面?
我覺得,中間有個情節說的很好,露骨但深刻,那就是妮妮和梁正賢一起去朋友那裡,妮妮問他朋友的Lover,跟一個有家的人,幾年時間的對話,她反問一句:我要那些時間做什麼?(不記得原話了)
包括梁正賢最後在餐桌上,對妮妮說:這樣不好嗎?你無論怎麼拼命工作,都過不到這樣的生活!
是啊,這才是上海的現實,你的時間,你的努力,你所謂的奮鬥,在很多人是唾手可得,而你要拼盡全力,卻很多時候,一文不值!
鍾曉芹
一直隨波逐流,為了結婚而結婚,不知道自己究竟要什麼,直到婚姻生活,被這些雞零狗碎給耗光了所有的美好。
其實,這何嘗不是大多數人的婚姻狀態?無力又蒼白!如果沒有孩子,這樣的家庭,大多走向分開吧!
三十而已,爾已三十!三十歲並不是什麼分界線,也不是裡程碑,它就是普通的一天,普通的一個數字,但三十歲,你需要明白自己要什麼,自己究竟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因為,你的青春,所剩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