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辰時
圖/ 網絡
小時候過年必做的一件事就是----串親戚。但是,自從工作以後就很少回老家,再加上去年疫情影響更是很少走動。
這或許是現在許多年輕人的心聲,現在的親戚沒有以前親了,這是什麼原因呢?
《西遊記》裡有句話:三年不上門,當親也不親
我們常說,走親戚走親戚,越走越親。現在很多人都在外地打拼,和親戚見面的機會越來越少。一年到頭也就過年的時候見一次,可能平時連電話都很少打。
如此一來,親戚之間的關係就變得生疏,即使有婚喪嫁娶的大事,也都是微信或者電話通知。更不要說平時沒事了,可能連微信朋友圈都很少關注。
其實,所有的情感都需要陪伴,陪伴少了,交流少了,感情變淡也屬於正常。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寧願宅在家裡吃泡麵刷電視劇,也不願意串親戚呢?
因為每一次親戚聚會,就要接受七大姑八大姨的盤問,而且還像人口普查一樣地詳細。
你口中說出去的每一件事,都可能成為親戚們的談資,並且是添加了他們自己猜測的「再加工作品」。
工資多少?有對象了嗎?對象做什麼的?那準備啥時候結婚?......
面對這樣的「靈魂拷問」,不妨試試下面的方法:
1.轉移話題:反問長輩健康狀況,談談新聞話題,探討對方擅長的領域的話題
2.迂迴答題:用虛詞和約數表達,比如工資剛夠生活,差不多,就那樣,還好吧等詞語
3.使勁誇對方:很多熱心的親戚都是女性,不妨試試誇對方年輕、衣服合適、髮型不錯等
3.少打聽不幹涉:自己首先做到不打聽親戚家裡的事情,更不要幹涉對方的決定。
人生如尺子,要有度。關係再好,對方也有自己的秘密,任何親戚關係,都不要越界。否則只能越走越遠。
增廣賢文: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意思是:人窮的時候親戚朋友即使住得近,也很少往來。富有的時候就算住在深山老林,也會有親戚來找你。
公婆的那個年代大部分都在家裡幹農活,但是公婆不甘心在農村,就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到了城市定居,並且在單位混的還不錯。今天這個親戚讓幫忙找工作,明天那個親戚說讓安排下戶口,幫來幫去,一些沒幫到的親戚就惡語相向。
後來提的要求越來越不好辦,無奈之下公婆終於發飆了:「我們也是普通人,很多要求辦不了,一碗水端不平,你們乾脆別認我這個親戚了!」
結果,有一部分親戚還真的不再來往了,公婆的生活也清淨了不少。
我們在指責一些沒有分寸感的親戚時,不妨反思一些自己是否是對他人提出無理要求的親戚?
1. 不對他人提出過分要求:幫小忙可以增進感情,過分要求則會令對方感到不適
2. 拒絕不合理請求:每個人都有拒絕的權利,不想幫的忙完全可以委婉拒絕
3. 無論貧富親戚,一視同仁:對家人和近親更要做到不嫌貧愛富,
《平凡的世界》有這樣一段話:人與人之間的友愛,並不在於是否是親戚,小時候常常把親戚二字看的美好而重要。長大了,開始獨立生活才知道親戚關係常常是庸俗的,互相設法沾光,沾不上光就翻白眼,甚至你生活中最大的困難也常常是親戚們造成的。
親戚之間,也要保持分寸感,既不要冷漠疏遠,也不要過於親密;既不能毫無原則地幫忙,也不能冷淡漠視。
保持適當的距離和分寸感,才是親戚關係更加長久的終極秘訣。
作者介紹:90後翻譯工作者,熱愛寫作,一直在探索高效學習和工作方法。入駐頭條3個月累計練習寫作10萬字,期待和熱愛寫作的你一起進步、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