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親戚沒以前親了?與親戚相處的兩個訣竅,你一定要學會

2020-08-28 零度情感頻道

文/ 辰時

圖/ 網絡

小時候過年必做的一件事就是----串親戚。但是,自從工作以後就很少回老家,再加上去年疫情影響更是很少走動。

這或許是現在許多年輕人的心聲,現在的親戚沒有以前親了,這是什麼原因呢?


01

《西遊記》裡有句話:三年不上門,當親也不親

我們常說,走親戚走親戚,越走越親。現在很多人都在外地打拼,和親戚見面的機會越來越少。一年到頭也就過年的時候見一次,可能平時連電話都很少打。

如此一來,親戚之間的關係就變得生疏,即使有婚喪嫁娶的大事,也都是微信或者電話通知。更不要說平時沒事了,可能連微信朋友圈都很少關注。

其實,所有的情感都需要陪伴,陪伴少了,交流少了,感情變淡也屬於正常。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寧願宅在家裡吃泡麵刷電視劇,也不願意串親戚呢?

因為每一次親戚聚會,就要接受七大姑八大姨的盤問,而且還像人口普查一樣地詳細。

你口中說出去的每一件事,都可能成為親戚們的談資,並且是添加了他們自己猜測的「再加工作品」。

工資多少?有對象了嗎?對象做什麼的?那準備啥時候結婚?......


面對這樣的「靈魂拷問」,不妨試試下面的方法:

1.轉移話題:反問長輩健康狀況,談談新聞話題,探討對方擅長的領域的話題

2.迂迴答題:用虛詞和約數表達,比如工資剛夠生活,差不多,就那樣,還好吧等詞語

3.使勁誇對方:很多熱心的親戚都是女性,不妨試試誇對方年輕、衣服合適、髮型不錯等

3.少打聽不幹涉:自己首先做到不打聽親戚家裡的事情,更不要幹涉對方的決定。

人生如尺子,要有度。關係再好,對方也有自己的秘密,任何親戚關係,都不要越界。否則只能越走越遠。

02

增廣賢文: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意思是:人窮的時候親戚朋友即使住得近,也很少往來。富有的時候就算住在深山老林,也會有親戚來找你。

公婆的那個年代大部分都在家裡幹農活,但是公婆不甘心在農村,就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到了城市定居,並且在單位混的還不錯。今天這個親戚讓幫忙找工作,明天那個親戚說讓安排下戶口,幫來幫去,一些沒幫到的親戚就惡語相向。

後來提的要求越來越不好辦,無奈之下公婆終於發飆了:「我們也是普通人,很多要求辦不了,一碗水端不平,你們乾脆別認我這個親戚了!

結果,有一部分親戚還真的不再來往了,公婆的生活也清淨了不少。



我們在指責一些沒有分寸感的親戚時,不妨反思一些自己是否是對他人提出無理要求的親戚?

1. 不對他人提出過分要求:幫小忙可以增進感情,過分要求則會令對方感到不適

2. 拒絕不合理請求:每個人都有拒絕的權利,不想幫的忙完全可以委婉拒絕

3. 無論貧富親戚,一視同仁:對家人和近親更要做到不嫌貧愛富,

03

《平凡的世界》有這樣一段話:人與人之間的友愛,並不在於是否是親戚,小時候常常把親戚二字看的美好而重要。長大了,開始獨立生活才知道親戚關係常常是庸俗的,互相設法沾光,沾不上光就翻白眼,甚至你生活中最大的困難也常常是親戚們造成的。

親戚之間,也要保持分寸感,既不要冷漠疏遠,也不要過於親密;既不能毫無原則地幫忙,也不能冷淡漠視。

保持適當的距離和分寸感,才是親戚關係更加長久的終極秘訣。


作者介紹:90後翻譯工作者,熱愛寫作,一直在探索高效學習和工作方法。入駐頭條3個月累計練習寫作10萬字,期待和熱愛寫作的你一起進步、成長!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現在的親戚沒以前親了?
    可現在越來越多人感覺,現在的親戚沒以前親了,這是什麼原因呢?其實,老祖宗兩句話就說清了。所有的情感都是需要陪伴的,陪伴的少了,情感自然就比之前淡了,親戚也不例外。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情願宅在家裡面玩手機,也不喜歡走親戚了?因為每次在飯桌上,像是經歷了一次大型的人口普查。知乎上有個問題是:中國式親戚哪些方面讓你感到最恐怖?
  • 為什麼現在的親戚沒以前親了?老祖宗兩句話就說清了
    為什麼現在的親戚沒以前親了?老祖宗兩句話就說清了娛樂供笑匯很多大學裡很好的同學,一旦畢業就沒了聯繫。過上兩三年,就在彼此的通訊錄裡消失了。生活沒了交集,自然關係就談了。朋友如此,親戚也是如此。兄弟姐妹成家之後,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要照顧的家人。慢慢地來往也就少了。
  • 親戚為什麼沒有以前親了,親戚之間的相處原則,揭示了人性的秘密
    其實越是身邊的人可能越見不得你的好,這裡就是指的你的某個親戚了。我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親戚之間,還沒有你和他的人際交往中的那些人的關係要好,有朋友,各種情況認識的人。因為這在很多表現中就能看出,他(她)會給他們獻媚,走的很近,也很客氣。覺得他認識的人都很有本事什麼的,而你那些所謂的親戚還會看不起你呢,可能會在某些場合來打壓你。
  • 為什麼現在的親戚沒以前親了?
    但是現在親戚之間的情分卻愈發淡了,這是什麼原因呢?兄弟姐妹成家之後,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要照顧的家人。距離上的疏遠,時間上的流逝,親戚的感情也就愈發淡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生活,都有自己不願意讓別人知道的私事。親戚家的事,願意說,就聽著,不願說,也不要亂打聽。
  • 親戚該如何相處?姥爺和2個大舅哥不一樣的來往:親戚也禮尚往來
    如果回去一定要先經過二舅哥家的門前,所以姥爺如果去串門,一定會先到二舅哥家裡,再到大舅哥家,總不能從二舅哥家門口低頭過去。不過後來姥爺還真的是過門不入。姥爺的2個舅哥,當時生活條件比起來,二舅哥家條件要好一些,原因我以前也寫了,是因為大舅姥爺要供4個兒子念書。二舅哥家孩子都沒怎麼讀書,都早早下來幹活了,所以二舅姥爺家吃的,穿的都要好一些。
  • 親戚斷親,隔代斷交,為啥親戚不再走動?
    文字原創,抄襲必究1我記得我老爸在世時,對他唯一的弟弟關心就像對自己兒女一樣,叔叔大學畢業後,分配到陝西工作,很多年前,那邊好像米比較緊張,以麵食為主,我爸一年總要想方設法寄幾次米過去,其實那時米是定量的
  • 為什麼現在的親戚沒以前親了?老祖宗兩句話就說清了
    兄弟姐妹成家之後,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要照顧的家人。距離上的疏遠,時間上的流逝,親戚的感情也就愈發淡了。親戚家的事,願意說,就聽著,不願說,也不要亂打聽。人窮的時候,親戚很少來往;一旦發達了,就算你住的再偏,也會有人來找你。開始的時候,大伯還儘量幫襯,但是時間一長,找上門的親戚越來越多,要求也越來越過分。大伯一怒之下,和親戚吵了起來,打那以後,再也沒有往來。
  • 親戚之間的相處原則
    親戚之間,有相處得很好的,也有相處得很差的,這種情況雙方幾乎是不來往的。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有多種。但要想相處融洽些,需遵守以下原則:1.自己家中有事,親戚們紛紛來看望,有的親戚禮品豐厚,有的親戚兩手空空,其中的緣由有些是因為家境,有些是因為人品,其實,對這些,不應斤斤計較,人家能上門來看望,就說明眼中有你了。如果偏偏在這上面糾結,那也有辦法為之,那就是禮尚往來。你來我家出多少禮,我去你家也出同樣多,你來我家沒出禮,我也空手去吃飯,這也不是個壞主意。
  • 「孩子,舅舅算親戚,而且是很親的親戚,你們不能不來往!」
    算,不僅算親戚,而且還是很親的親戚!因為你舅舅和你母親都是你外公外婆的孩子,他們兩個身上流著相同的血液,而你身上流淌著你母親的血液,所以你和你舅舅的血脈是極其相近的,所以農村會有「外甥多像舅」的說法,因為從血脈上來說,你們就是天生的親人!
  • 為什麼親戚間走動越來越少?你對農村親戚「斷交」有什麼看法?
    農村親戚斷交正在上演,每年都有親戚不再走動,對於八零年以前的人來說確實是一個沉重而又無奈的話題。很多人總是感慨現在親情越來越淡薄了。為什麼現在的親戚間走動的越來越少呢?第三,現在農村遠房親戚之間一般是靠老人維繫著,有著老人的親情紐帶,親朋好友之間還有一定的聯繫,可是一旦當老人去世之後,這條聯繫感情的紐帶也就斷了,那麼之後很多人都選擇了漸漸疏遠。
  • 親戚來往次數減少,"斷親現象"的蔓延,背後到底隱藏了什麼?
    當年輕一代長大成人時,他們會發現自己的人際關係太過簡單了,不像父母一樣複雜,需要經常和親戚一塊兒走動。現在年輕一代的活動範圍,往往僅限於家人和朋友之間。長輩的親戚情,好像在我們這一代中斷了,為什麼&34;在現代蔓延得這麼快呢?
  • 親戚之間的相處原則是:關係再近,也要有所保留
    所以,努力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沒事不要說,我跟某某有錢人是親戚,別這樣說,他們不一定會把你當成親戚關係。我與親戚相處的原則是:關係再近,也要有所保留!我在生活中總結出幾個與親戚相處的原則,分享給大家,供大家參考!
  • 現代人很多人都不喜歡走親戚了,是「斷親」了
    現在是經濟社會,人口流動比較頻繁,很多人出外做生意打工,在一起的時間相處的時間少了,不在一個地方,免不了有隔閡,沒有感情基礎,有個紅白喜事啥的,去也不好,不去也不好,乾脆幾家商量一下,斷親。越不經常聯繫就越發陌生,走著走著也就散了。
  • 現在的親戚還有以前的味道嗎?那些變了味的親戚關係你還聯繫嗎?
    如題所示:現在的親戚還有以前的味道嗎?那些變了味的親戚關係你還聯繫嗎? 總之現在的親戚之間的關係我自己的理解其實更像是熟悉的朋友關係,只是你們從小認識而已,其實大家之間的關係並不好,只是因為有這麼一層關係才沒辦法而已,所以親戚之間關係是很微妙的,也是很脆弱的,有的時候禁不住一點破壞。
  • 「我被親戚介紹的對象坑了」:你的親戚,並沒有那麼靠譜
    我們常說:「朋友多了路好走」,但是親戚多了就不一定了。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親戚是上帝賜給我們的,但是朋友卻是我們自己選擇的。就好比在介紹對象這件事情上,朋友給你介紹對象一定是為了你好,而且覺得條件好的,適合你的,才會介紹給你認識。作為朋友,自然不想因為一次介紹對象的事情就把你們的關係給破壞了。對於有的親戚來說,可就不是這樣想的了。
  • 親戚關係為什麼會越來越冷漠?「斷親潮」的湧現,原因在這三點
    都說現在親情淡了,至於為什麼淡了,有人說時代變了,情比紙薄;有人說生活節奏快了,沒時間相處哪裡還有感情……更有一種觀點是這樣的——「弱者抱團強者獨行」:越是缺少能力的家族越需要抱團,親情味就越重,這種親情建立在相互心理依賴上。而有能力的家庭,大多獨往獨來,無需依賴,時間久了來往少了親情也就淡了。
  • 爸爸這邊的親戚親還是媽媽那邊的親戚親?網友:姥姥不疼舅舅不愛
    今日話題:你覺得是爸爸這邊的親戚親還是媽媽那邊的親戚親?看看網友們的回答!網友一:我女兒都18了,對她外公外婆姨媽沒半點感情。都在一個城市沒帶過我家孩子一天,每回過節到嶽父嶽母家去就聽見二位吵架。沒有一點家的氛圍,和我家的一團和氣比起來都是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
  • 有時候,你的親戚沒那麼重要
    ,問完工資問你找對象沒。不要什麼事都和他們說和親戚的相處,最好別太遠但也別太熟。而且有些話,能不和親戚說就別和親戚說。如果有一天你混的風生水起,發大財了,那你最好告訴他們你只能夠勉強解決生存問題,剛剛能解決自己的溫飽。賺到錢了別瞎往外說,默默地存進你的銀行卡裡就好。如果你跟他們說了,他們一定會眼紅、嫉妒你,甚至可能還會詆毀你,背後說你不好。
  • 在親戚關係中,你覺得是舅媽親還是姨媽親?
    01親戚關係中,到底是舅媽親還是姨媽親?摒棄天生帶來的血緣關係,讓我們認定感情親的身上都有值得我們尊重的地方。除了父母兄弟姐妹,血緣關係只是一種人跟人之間的聯繫,並不會因此帶動感情的親疏!在我們家的親戚舅媽和姨媽感情中,舅媽絕對比姨媽親。像前面所說的,姨媽在我們成長過程中,給我們留下了太多不好的印象。不說我們跟姨媽感情好不好,就平常基本都不相往來形同陌路。因為小時候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媽媽帶我們的時間遠遠地超過了爸爸;我們跟媽媽接觸到舅媽的時間自然比姨媽多出很多。
  • 給親戚打工3年,自己為項目節省30萬,親戚的舉動令人心寒
    在咱們農村有句俗話說」窮不靠親「說的意思是當你貧窮落魄的時候最好不要去投靠親戚,按理說親戚是我們生活中的親人,當自己不好的時候去找親戚幫忙,才體現出來親人之間的重要性,要不然的話親戚不就和陌生人沒有什麼區別了嗎?在農村更是有自己窮的時候,不要去給親戚打工的說法,為什麼會這樣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