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
喝茶久了,老想著寫一寫。當然,筆拙是我的事,不寫也是我的事,那就還是寫吧。因為,茶又泡上了……
猶如戀人,只是從小就喜歡上了,不成想竟成了大半輩子的執著,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品格」吧?
閨女中秋節回家,帶來了「貢品」。放到我面前時,告訴我:「爸:碎銀子。」我不置可否,「嗯。」一副漠不關心的樣子,繼續著自己的事情。
直到吃過晚飯,閨女說:「爸:我給你泡一杯吧?」這才觸動了我腦子裡的那根像是有些敏感的神經。
「茶?!」一雙無神的令人莫名其妙的小眼睛忽地就射出了兩道賊光來,急著穿透那盒子,想看清裡邊的寶貝。
「別!慢著,放著吧。」當閨女打開盒子時,惻隱之心卻竄出來,有點捨不得。
「放著幹嘛?喝完再買。」……
我對茶沒有研究。不!以其說沒有研究,倒不如說是孤陋寡聞,不是嗎?居然不知「碎銀子」為何物,卻還時常覥著臉跟人說:愛茶。其實不光是我,後來在「圈」裡顯擺時,朋友留言很多……
有人問:「是什麼?」
有人說:「啥呀?看不清。」
竟然還有人說:「老鼠屎吧?」
當然,也有人留言很簡單:「碎銀子」。
唉!再怎麼說,也是喝茶的人多,懂茶的人少。記得去年夏天,還是一次去朋友家串門時,在客廳裡說了沒幾句話便引我到他的茶室。房間不大,但溫馨,舒適,茶還沒喝,心就已經醉了。
「喝什麼茶?」朋友問。
「喝綠茶吧。」「鐵觀音。」我又補充了一句,心裡想,夏天不是適合喝綠茶嗎?我看著他搗鼓茶桌靠牆一側感覺不太協調,或說一點都不講究胡亂堆的像小山一樣,有茶餅,袋裝,桶裝,盒裝的各式香茗,真亂!可又一想,生活節奏快,來不及收拾就是如此,或者,小圈子,自我陶醉之所,喝茶人可能要的就是這感覺吧?
就是那一次,坐在「太師」椅上,忽然感覺一下子「粗」了起來。也再一次意識到了,「知識」離我是越來越遠了。故而:也就是隨後才知道了人們常說喝綠茶,喝鐵觀音。其實,鐵觀音不是綠茶,當然大紅袍也不是紅茶,它們均屬「烏龍茶」亦即「青茶」的範疇。
仔細想想,點到為止的知識恐怕連「皮毛」都算不上。但心得還是有得,若三千年守候,歲月只賜人類「清水」一杯,那麼,人生何來「烏龍」?跑題了吧?
不過,與茶結緣五十多年,對個人而言,真的是很久遠的事了。
上溯五十餘載,也就是五,六歲,不會走只會跑剛記事的時候。知道爺爺喜歡喝茶,甚者,沒有茶,水是不喝的。特別是有人來串門,要是沒了茶葉,總是大聲的嚷嚷著讓我快點去買,我則每次都是接過奶奶遞過來的,有時是紙幣死死纏著硬幣的錢,聽著千篇一律的叮囑:「攥緊了,別丟了。」一邊應著一邊不等出了門口便撒了丫子。奶奶則每每安排刺耳的「別跑!」倆字追著我跑。
好在「合作社」離家很近。每次買茶葉我都要踮起腳尖把錢舉到櫃檯邊,一個讓我管她叫「大姑」的人也總是從櫃檯裡探出頭來伸手接過錢,然後把一包有圖畫的茶葉包遞給我……
當再跑回家把茶葉交給奶奶後,每次都要盯著奶奶把茶葉倒在茶葉筒裡,茶葉袋得歸我。我把茶葉袋捂到鼻子上不停的聞,感覺特別好,我開始喜歡上了這怡人的香氣,一會聞聞,一會聞聞……
只是,似乎沒用多久,就已經不能滿足於只聞袋子上的餘香了,我對大人們倒在杯子裡的茶充滿了好奇,我也要喝。當大人倒上茶出去時,我接受了誘惑。第一次偷偷的從椅子爬到「大櫃」的上邊趴在那輕輕喝了一口,就趕緊下來,然後才想起:好喝。接著,這種連貫性動作就開始了。但有時會被發現,遭到呵斥:「燙著你!」後來就慢慢的悟出了大人們每次倒上茶把杯子放到柜子最裡端我觸不到的地方都是有意的。
中華傳統,待客之道,莫過於茶。而猶以兒時的記憶為甚。
每次大多是晚上,跟大人無論去誰家串門,記憶深刻的,撲面而來的就是:「沏水(茶)」。
一個茶壺,幾隻杯子就放炕中央的小炕桌上。主人,客人,大人,孩子,團團的圍著,有時主人為了不讓大茶壺孤獨,會放一盞昏暗的煤油燈在它身旁,讓人看上去很溫暖。
特別是冬天,屋裡也是冰冷刺骨,為了保暖,有的人家會給茶壺做一個大棉壺套,圓嘟嘟,鼓囊囊,就露出一個茶壺嘴,看著又好笑,又好玩。
現在能確定的是,那時 大人們每個人手裡捧著茶,滿屋茶香四溢,香氣徐徐拂面,人們肆無忌憚的把「享受」掛在臉上,天南地北,從古到今,西遊笑話一通亂侃,不大的屋子裡可謂其樂融融……。
有些東西終究要成為歷史。 那個時候,家家戶戶都是用汆子燒開水的。而從灶堂裡提出汆子沏茶的操作我很小的時候就會了。開始娘還不讓,怕燙著,後來只要是沏水就嚷我。我每次沏水臉上都會溢出驕傲的神情。
歲月隨遠,記憶猶新,兒時的那段美好,反正我是不曾忘卻。
真正意義上的戀茶,愛茶,喝茶應是在參加工作後開始的。
那時的工作是負責後勤,一百多人的場裡,瑣事並不多,但會時常來客人,六角錢二兩的茶葉是必不可少的,當然,有時客人來之前,急三火四去五裡地的鎮上去買茶葉的情況也有,但不多。兩間屋子,外邊辦公,裡間臥室,便是我的世界。熱鬧時看書,清淨時喝茶也成了習慣。
記得三毛在她的《永遠的夏娃》裡曾引用俄羅斯作家杜斯妥也夫斯基的話:「除非太卑鄙得偏愛自己的人,才能無恥的寫自己的事情。」話雖讓人吃驚,但不厚道的事既然發生在自己身上,到了一把年紀,還怕什麼?又有什麼不能寫得。
這輩子從來不屑於為了「利益」夾在慢慢蠕動的「長龍」中去喜迎「恩賜」。但每次出差去北京,卻總要到王府井當時叫:「東風市場」的茶葉專櫃去轉轉。也確曾多次大言不慚的對同事說:「自由活動吧,我去排隊買點茶葉,有便宜的。」一副躊躇滿志,志在必得的架勢……
喝茶,讓人的感悟是深刻的。看到很多文章裡寫:「人活得只是心情。」我只能說那是因為你沒有喝茶,或說文章不是在你喝茶時寫得。如果你喝了茶就會明白,人活得當是心態,心情不過是歲月裡有待心態打開的一把鎖而已。
有人說:哲學使人深刻,可我總感覺:使人成長,讓人深刻的是茶而不是哲學,真得。如果說:人生,在閱讀中厚重,那麼,靈魂,應是在茶香中豐盈。
一直在喝茶,早年是習慣了喝茶時總是喜歡似是而非的望著窗外的遠方,茫茫然卻總理解成是大有深意的那種感覺。
而今,再怎么喝茶,人也真的老了。一杯香茗在手,再沒有了舊時的貌似篤定。靜靜的,傻傻的待著,卻多了幾份痴痴的從容。
若說再有什麼想法:靜煮一壺歲月蹉跎,五味雜陳中去尋覓,細細品味那份屬於自己的恬淡清幽,也算是樂在其中了。
也正如前些天喝茶時,順便在抖音裡溜達,一時興起,發了一篇「打油詩」。既然是抖音,我也就鬥膽了。
致自己
那年鴻鵠志,
今朝早化泥。
歲月何以期?
紅塵已無你。
也不管他是否詞不達意,平仄幾何,過過癮,算是喝茶時的沉醉吧。
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不去管他了。
中峽之水煮歲月,香茗清吐別樣情。人生路上,無論怎樣的熙熙攘攘,就個人而言,定是一趟苦旅,生命中的大部分光陰,多是用於彷徨,而只要有戀人陪著,我們就能成長。有茶的日子真好。
茶:戀著你,相信我們何時都不會走散。
茶:紅塵中,你是我最美的紅顏。
【作者】
宋志遠:微信號,修心。這輩子如果說喜歡,也就是清茶一杯;這輩子如果說愛好,非靜吻書香莫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