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是一位民間思想家、哲學家、評論家,也是市場上最有見地的老人。然而,我被流放海外幾十年,回到我的家鄉。我的母親、哥哥和嫂子早逝,我的家庭四分五裂。所有這些都是我祖父造成的。他是毀了我和我們家庭的罪魁禍首。
這是我爺爺在麥家的新作《人生海海》中的故事。說實話,在讀的過程中,我不太喜歡爺爺,但當我讀完後回首往事,我為爺爺感到難過。他是一個沒有壞心腸卻做過壞事的人。在他生命的最後,他結束了他的生命,在兒子的決裂和自己無限的愧疚中結束自己的生命來謝罪,這真是一個悲傷的角色。
《人生海海》中的主人公上校被紅衛兵陷害,被批評為叛徒。他終於從村子裡逃出來隱居了。由於父親與上校交情深厚,並秘密探望,爺爺擔心父親會受到上校的牽連,更擔心父親和上校被誣衊為「雞姦犯」會影響家族未來的生活和名譽。他選擇掩人耳目,把上校的藏身之地賣給了公安部門,以換取警方的幫助,為父親洗白名聲。
爺爺做了一件昧著良心的錯事,卻讓全家幾十年來感到內疚和無恥。從那以後,父親和爺爺決裂了,之後沒有說過一句話,沒有在同一張桌子上吃飯,也從來沒有關心過他死前的任何事情。爺爺也因此賠上了自己的生命。
後來,我漸漸明白,麥家是在用爺爺來解釋做人的道理。正如書中所說,「一分鐘的好抵得過一輩子的仇恨。」
同樣,一分鐘的罪惡也需要一輩子的救贖和懺悔。
我常在想,爺爺,他是個好人,為什麼卻在關鍵的事情上是非不分、良知全無,做出讓家人羞愧、鄰居們怨恨?
首先,爺爺太看重面子,又太自私了。
老保長曾經罵爺爺:「你這人就是自私,總想著要體面,把面子當命根子。」
我小時候起,爺爺就不喜歡上校和父親之間的聯繫。他以為上校是個太監,會把厄運傳給我們家。後來,他無法阻止父親和上校之間的聯繫,所以只能默許。
後來,上校出事了。他曾經幫助上校逃離我們的村莊。那時候,是因為上校沒有威脅我們家的面子和名譽,這是防止父親再和他扯上關係的好辦法。因此,我爺爺是個好人。
後來,情況變得更糟了。村裡有傳言說我父親和上校是「雞姦犯」,這觸動了爺爺最敏感的神經——家族臉面大過天。他決不容忍這種誹謗。為此傷神傷心,一病不起,還是老保長告訴了他上校絕不是雞姦犯的原因,他才病魔盡去。
爺爺想盡辦法擺脫這種恥辱。他在村裡散布上校的消息,他還是掩蓋不了上校和父親是「雞姦犯」的謠言,他選擇冒著背叛上校的風險來換取父親的名譽。
爺爺是一個聰明人,卻敗在了看重生活的臉面大過生活的裡子上。
不管別人的處境如何,他只想挽回兒子的名譽,這是他自私最直接的表現。
眾所周知,善惡必有報應。正如我爺爺曾經說過的:「世間海大,但都在老天爺眼裡,如來佛手裡,凡人凡事都逃不出報應的鎖鏈子,善有善報,惡有惡果。」
作惡的人將受到懲罰。爺爺算是驗證了自己的與世名言。
其次,爺爺缺乏國家精神。
上校是誰?他曾在國共兩黨當兵,當軍醫救死扶傷無數,,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取得過一等功。雖然他後來被解除軍職回國,但他也是一個真正的英雄。
尤其是老保長把上校被刻在肚子上的真實原因告訴爺爺後,就連無知的年輕人「我」都覺得上校勇往直前,生命燦爛,絕對是個好人。為了家庭和國家,他毫不猶豫地賣掉了自己的肉體,深入虎穴,成為一名匿名間諜。儘管受到鬼子和漢奸的侮辱,他始終沒有放棄為國謀取情報。
他是身處地獄卻滿眼星光的英雄
但凡有正義感的人,都知道如何保護這些英雄,比如老保長。看似混不吝不正經的他,但他是上校最真誠的支持者。幾十年來,他一直守口如瓶,甚至願意赴湯蹈火。這是有大義之人會有的情懷。
爺爺,平日都知道道理和是非,可在關鍵的大義面前被他的自私蒙蔽了雙眼。他選擇放棄大義,追求一個小家庭。這是他對生活最狹隘的態度,也是他一錯成永恨的源頭。
一個不懂得家國情義的人,內心沒有足夠強大的精神引導,最容易犯錯,而一錯就是一生難贖。
然後,爺爺被自己盲目的「愛」所害
爺爺曾經說過:「所有的父母都愛他們的孩子,就像所有的樹都愛陽光一樣。」
爺爺把全部的愛都獻給了父親和孫子,他不能容忍他們受到任何傷害。村裡的流言讓「我」無法抬頭做人。爺爺想用他自以為是的「愛」為全家築起一座堡壘,讓家人不受流言傷害,不被世俗打敗。
他會給「我」帶刀,會悄悄跟著「我」,生怕我被欺負,他會不惜一切代價維護家人的清白。
在爺爺眼裡,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以愛的名義,為了全家的利益。
當他出賣上校的事情被揭穿後,他從未反駁。只有當父親說和他決裂時,他才無力地說:我……是……不想讓你……背黑鍋,叫……一家人……被……當賊看,丟人……」。
不想我的父親被「汙名」,所以爺爺選擇了自己背負「實名」的罪責,這樣的愛何其深沉,又何其可怕?
所謂深愛,應該是有原則、有稜角、明辨是非的大愛,而不是爺爺的愛。因為愛,他可以放棄良知,可以不顧現實的對錯,用罪責換取家人的安全。這不是愛,而是傷害。
也許,爺爺直到去世才明白,為什麼他明明是為了全家好,最後卻成了兒子背棄自己,孫子四處逃亡吧。
愛,必須有個度,當愛變成沒有底線、沒有原則的時候,人就會變得瘋狂而不知道,掉進自己編織的網中,迷失了人生的方向。
麥家說:我想寫的是在絕望中誕生的幸運,在艱苦中卓絕的道德。看懂了爺爺的故事,才懂了麥家要告訴我們的內涵
麥家通過對爺爺的描寫,將複雜多變的人性和詭譎難辨的人心展現在讀者面前。它使我們認識到,做人,從來不是嘴上說說的大道理,而是知行如一的善惡分明,人生,有時候一步差錯就會萬劫不復。
結語
「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了生活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人生海海》
董卿說她讀完《人生海海》,是「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我卻不甚認同。這首短句本是出自蘇軾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表達了蘇軾歷經風雨後的豁達釋然。
但是,對書裡的人物來說,這並不是豁達和釋然,而是堅強活著去追逐希望的勇氣。
人總是很奇怪,不管經歷怎樣的痛苦,最後只要有一點甜,仿佛前面的苦楚皆是過去,只有這一點甜才是現在。
「生活不是你活過的樣子,而是你記住的樣子。」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這並不是一部好人就有好報的小說,也不是簡簡單單晾曬悲劇的書,它更像是一杯苦丁茶,要嚼碎了牙齒,蠕動累了腮幫,才能感到一絲甜意。它讓人體會到生命的感動,也給人帶來認真生活的勇氣。有興趣的朋友,歡迎點擊下方連結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