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80多歲了,一生中有三段婚姻,在她們那個年代,沒有結婚證的束縛,覺得過不下去,就各自分開,尋找更好的歸宿。
第一段婚姻,生下一男一女,因為貧窮便將丈夫和孩子「拋棄」。
在舊社會,那時候結婚早,男男女女15歲就結婚了,奶奶當時和第一任爺爺,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走到了一起。可是第一任爺爺家庭條件不是很富裕,在沒有孩子之前,只能勉強溫飽,艱難度日。後來有了孩子,生活更是雪上加霜,生活十分艱苦,最終奶奶狠心「拋棄」第一任爺爺、伯伯、姑媽,來到了第二任爺爺家。
可能是受到從小被「拋棄」的原因,大伯現在一年到頭都不來看奶奶,姑媽稍微好點,過節還會來一下。因為,姑媽嫁的比較近,和奶奶居住的地方只隔一公裡,多少有些礙於面子,不去看奶奶不合適,流言蜚語她受不住。其實,奶奶嫁給第二任爺爺,沒少給第一任爺爺和孩子補貼,只是伯伯和姑媽覺得自己從小被「拋棄」,心中多少會有怨恨。
第二段婚姻,生下兩男一女,爺爺生病去世,奶奶搬空家業改嫁。
因為第一任爺爺家的貧窮,奶奶跑到了第二任爺爺家,那時候不需要什麼結婚證、離婚證,只要兩個人自己願意,就能在一起。第二任爺爺也就是我的親爺爺,爺爺那時候家裡條件好,也算的上是個「地主」,所以,奶奶跟著我爺爺也算是享福。奶奶是個有心機的人,又怎麼放得下第一任爺爺和孩子呢?所以,時不時的就往第一任爺爺家裡送東西。
命運就是如此捉弄人,爺爺家條件雖然很好,可是爺爺身體一般,雖然和奶奶有三個孩子,可是兩人在一起只有十多年,爺爺就生病去世了,那時我爸才14歲,我姑10歲,我叔才6歲。這樣的情況下,我奶奶一個人根本就堅持不下來。雖然爺爺走的時候,留下了一些東西,但是爺爺這些年沒少補貼第一任爺爺和伯伯姑媽,還有奶奶的一些弟弟們,再加上爺爺患病幾年,家道中落,家裡值錢的東西也不多了。讓一個女人撐起一個家,養三個孩子,是很困難的事情,何況是我這位有著傳奇色彩的奶奶。爺爺剛去世沒多久,爺爺就跑到了第三任爺爺家,縱然違背世俗,可是相比活下去,世俗眼光算得了啥。
第三段婚姻,為了生存,為了養育三個孩子,奶奶頭也不回的去了第三任爺爺家
當初有人問過奶奶,為何第二任爺爺屍骨未寒,就著急改嫁呢?奶奶說:「有三個孩子,我一個人哪裡養的活,那不得找個男人一起養。」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誰也沒有權利評判奶奶選擇的對錯,哪怕是違背世俗眼光,誰又能說她做的不對呢?
第三任爺爺家並不富裕,只是爺爺能幹,做事能吃苦,家裡大事小事基本都是第三任爺爺在操持,第二任爺爺家的家當,幾乎被奶奶變賣精光。那時候奶奶就想把三個孩子都過繼給第三任爺爺,是姑奶奶阻止,最後只有叔叔過繼給第三任爺爺。爸爸15歲就自立門戶,小姑後來在奶奶的一手安排下出嫁。第三任爺爺和奶奶沒有自己的孩子,可能是年齡大了懷不上,也可能是孩子多了不敢要,具體原因只有奶奶和第三任爺爺他們自己知道。
有人說是第三任爺爺家太窮,所以沒辦法娶到老婆,最後才和奶奶走在一起。
三段婚姻,三段人生,奶奶的一生也算是一段佳話,沒有結婚證束縛的舊社會,更別談有多少愛情
奶奶現在80多歲了,三段婚姻,三段人生,不可謂不傳奇,為了生活,總能下定決心去選擇,不可謂不果斷。在舊社會兩個人的結合不需要結婚證來證明什麼,事實婚姻就是最好的證明,也許有人會覺得,違背了世俗,可是在生與死面前,由不得你不去選擇。
三段婚姻,五個孩子,都成家立業,都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庭和生活,奶奶應該也不會後悔自己的選擇吧。雖然我們並不贊同奶奶這樣的做法,但是在舊社會又能有什麼更好的選擇呢?
生活本就能讓一個不想活成的樣子,在現實面前又不得不低頭活成那個不希望的樣子,只要活的好,誰又記得你曾經是怎麼活,怎麼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的呢?百年之後都將歸為塵土,時間可以磨滅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