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東林夕亭,你有故事,就來找我。
點擊上方『關注』,你就是我的人了。
大多數人在做人做事方面都有理有據,不會動不動就認為理所當然,不會覺得別人本就該對自己好,不會覺得別人本就該為自己花錢。
而有些人則不然,在做人做事方面不要求自己,只要求別人,動不動就覺得一切是理所當然,認為一切是天經地義,覺得別人本就該對自己好,覺得別人本就該為自己花錢。
比如有些人在面對婚姻的時候,一點自知之明都沒有,不去想自己到底值不值得被愛,到底值不值得別人為自己付出,只是想當然認為自己了不起,認為別人就該為自己付出,否則就是不懂事。
就像有位朋友吐槽自己的前男友時說的一樣:
「或許是一直以來我對他太好了,也或許是因為他是一個窮到骨子裡的人,等到談婚論嫁的時候,他絲毫沒有為婚姻付出的打算,想當然認為我家條件好,就應該承擔結婚的所有花銷,說如果我連這一點都做不到,真的太不懂事了。如果他真的沒錢可花,好聲好氣跟我商量,我可以理解;但他有錢卻對我提出這樣的要求,我無法接受,想到婚後他可能還會提出更過分的要求,於是我就只能跟他分手了。」
類似上面那位朋友的感情經歷,現實中很多人都遭遇過,下面這位讀者也遇到過那種想當然認為別人應該對她好的人,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因為一直以來我在忙著工作賺錢,沒有在意感情的事,所以突然讓我去相親,我難免有點手足無措,以至於遇到了一個「嫌貧愛富」的相親女,被算計了好幾千塊。
在此之前,我沒有相親過,我以為相親只是兩個人簡單得吃吃飯聊聊天,萬沒想到她居然攜家帶口去相親,讓我一個人面對他們一家人,我真的吃不消。
再加上當時只顧著愛面子,只顧著給對方留下好印象,於是我從一開始就陷入了被動,淪落到一個任人宰割的境地。
整個相親過程中,都是他們一家人在問東問西,根本不給我反問的機會。那一頓飯花費好幾千,他們讓我買單,我無所適從乖乖買單,結果買完單發現人都不見了,他們連招呼都不打就走了。
雖然意識到自己被算計了,但想著一切都已經成了事實,也就安慰自己不要在意,以後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就行。
可讓我沒想到的是,那個相親女居然還惦記著我的錢,事後一直催婚,一直催著我去他們家提親,說她看上我了,說他們一家人都看上我了。
我很直白問她:「你們看上的不是我吧?你們看上的是我的錢吧?」
她沒有否認:「是又怎樣?誰不愛錢?你要慶幸自己手裡還有點錢,不然,如果你是個窮光蛋,我根本看都不會看你一眼!」
我拒絕了她的要求,告訴她:「我有錢,但卻不願意為你這樣的人花,因為你只是見錢眼開,只是在索取,只是把一切當成是理所當然。既然同樣是花錢,我為什麼不把錢花在懂得知恩圖報的人身上?不妨明確告訴你,我不會娶你,我會娶別人,謝謝你讓讓我意識到應該和哪種人結婚,以及不應該和哪種人結婚。」
她接下來的話有點狗急跳牆了:「我在等你求婚,你憑什麼娶別人?我不管,你必須娶我,立刻馬上!」
我真的對這種人徹底無語了,真的不知道她哪來的自信。怪不得她那麼大歲數了還沒嫁出去,以她這種對待婚姻的態度,能嫁出去才怪!』
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具備嫌貧愛富的心理,只不過有些人表現得太刻意,超出了常人能接受的程度。
比如上面案例中那兩個人,女方就表現得太刻意,呈現出這樣兩個極端:
嫌貧就不用說了,她自己也交代了,如果男人太窮的話,她看都不會看一眼。但是對於愛富,她心裡沒有一個合理的度,不是因為男人有錢而愛上男人,而是認為男人有錢就得任由她無節制花錢,這就超出了常人所能接受的程度。
其實反觀男人,他又何嘗沒有嫌貧愛富的心理呢?要知道,嫌貧愛富中的「貧富」,並非特指「錢多錢少」,人的思想覺悟和態度也有貧富之分。
他的話語中之所以對那個相親女充滿嫌棄,就是因為他不滿意她的態度,這其實也是一種「嫌貧」,只不過相較於那個女人來說,他「嫌貧愛富」的心理是合理的。
如果想讓婚姻順利開始,肯定就需要把握好嫌貧愛富的「度」,你對別人有要求,需要建立在你自己有資格提要求的基礎上,這樣你的要求才顯得合理。如果你自己沒資格對別人提要求,卻提一些很過分的要求,你以為你的要求合理,但對方卻不這麼認為,對方只會認為你太不懂事。
文/東林夕亭,你有故事,就來找我。
你遇到過特別「嫌貧愛富」的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