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被特別親密的人傷害的經歷嗎?
我剛剛經歷過。
老家的房子有一道手續需要近期辦理,但是我無法抽身回去,再三斟酌,打算交給一個特別親密的朋友幫我去辦。
雖然我跟她開口的時候,她一口就答應了,可是辦事過程中卻多次指責和埋怨我:
上班時間給她添麻煩,自己的事情卻不上心,流程都沒問清楚,她家的事情她都沒這麼費勁過……
好不容易事情辦完,我說:「萬分感謝,太不容易了。」
她回我:「事情還好,就是面對你太不容易了,就你這樣,如果回社會也混不下去,我現在就想把你微信刪除了。」
雖然知道她有一半是在開玩笑,但我還是忍不住紅了眼眶,我害怕她會繼續這麼說下去,傷到我倆和氣,也半開玩笑地說:
「我知道你就是過嘴癮,差不多得了。」
她回覆:「我說的都是真心話。」
我再也忍不住淚如雨下,我以為她能懂我孤身在外孤立無援,我以為她能明白我求人辦事心有不安,沒想到,了解我的她卻招招都打在我痛點上。
暖人心難,傷人心易,有時候苦心經營的感情,幾句刻薄的話就可以打碎。
在一期《嚮往的生活》中,眾人圍坐,何炅給黃磊的新電影做宣傳。
談到拍電影的時候,魏大勳忍不住發了句牢騷:
「現在很多電影明明是導演讓這麼演的,本來就該怪導演, 但是最後承擔結果的卻是我們演員。」
他說得痛快,卻完全忘了當時在座的黃磊正是他上一部戲的導演,何炅第一時間聽出來問題,立刻替他解圍:「大勳說的肯定是《梔子花開》。」
這時魏大勳才意識到,何炅曾經也是他的導演,一句話cue了在場兩個人,尷尬得想要原地消失。
何炅知道他其實無心,先假意生氣,但最後還是跟他分享自己的經驗:
「想說誰好就說誰好,不要說誰不好,因為你不知道聽見這話的是誰,不知道自己就得罪了人。」
「說一句話,要看在場所有人的臉。」
在言語中顧及他人的體面,是成年人最基本的自律。
口無遮攔的人,大多數時候都會傷人而不自知。
話出口前多換位思考,才不會丟失與人交往的分寸感。
一次我們初中同學聚會,大家觥籌交錯,歡聲笑語。
忽然有個男生大聲對原來的班花說:「你沒有初中漂亮了。」
大家都一起看向班花,她臉上大寫的尷尬,不過還是強顏歡笑地說:「是啊是啊,老了嘛。」
有女生立刻跳出來解圍:「哪有,人家現在也很漂亮,還是班花。」
沒想到男生卻不懂看人臉色,不依不饒地說:「現在是還可以,但不如初中漂亮。」
解圍的女生飛他一個白眼,班花也漸漸沒了笑臉。
年華易逝,容顏不再,本來就是美女心中最無奈最介意的事情,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誰身上都會不高興。
男生卻只認為自己在描述一個客觀事實,絲毫沒有想到自己的話已經開始傷人了。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做「自我中心化」,就是說話辦事只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感受去判斷和理解事物,不在乎他人的感受,無法感受別人的痛苦。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有時候,說出的話,跟聽到的話,其實不是同一句。
既然話是說出來讓別人聽,就要站聽者的角度考慮一下別人的感受。
《荀子》裡說:「與人善言,暖於布帛;傷人以言,深於矛戟。」
好聽的話能撫慰人心,傷人的話殺人不見血。
知乎上有個帖子:如何做到說話有分寸?
高贊回答的樓主講了很多具體的方法,但是每個方法都是以「尊重對方」四字開頭。
「說話之前考慮對方的感受,這是一個君子的基本涵養。
尊重別人的感受,是一種低調而深沉的愛。」
小S跟蔡康永十幾年的好友,她說:
「跟康永哥聊天絕對不會被刺傷,讓人不愛都難。
如果因為懂得說話交到好朋友,又可讓人開心,為什麼不?」
正如蔡康永自己所說:
「懂得把別人放在心上,這才是真正的說話之道。」
小孩子口無遮攔是天真,成年人口無遮攔是莽撞。
管得住自己的嘴,不用言語傷人,才是一個人走向成熟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