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說過這句話:真是毀了我的三觀!可是如果有人問你,三觀具體是什麼,你能描述出來嗎?
三觀通常是放在一起說的,比如百度百科的解釋:三觀指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它們辯證統一,相互作用。
世界觀,通俗講就是你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每個人生在不同的家庭,生長環境(所見所聞)和家庭教育不同,這種伴隨自己成長的氛圍就造就了我們不同的世界觀。
人生觀,就是自己眼中人生是怎樣的。隨著自己成長,我們慢慢對人生有概念有體會,對未來有理想和規劃,就會清晰的生出人生觀。
價值觀,是自己眼中具體的某一事物是怎樣的。當我們完全獨立或者人格獨立,思想上脫離開父母家庭進入自己的生活,對身邊的事物有了清晰的定位和看法,就形成了價值觀。
所以我認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逐步遞進形成的。
世界觀從感知這個世界開始就存在,起於嬰兒時期;
人生觀從對人生有感悟開始存在,對於早熟早當家的人,可能在幾歲,對於大多數人,在十幾歲(幼兒園裡面老師問的長大後的理想,我認為那只是孩子對理想的一個被引導性認知,不是自身真正的人生觀開始);
價值觀從有了自己的成熟思想,可以自己對事物定義後開始,也是在十幾歲,但是比人生觀稍後;
而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三觀發展成熟,大多數人在二十幾歲,並且一旦發展成熟,很難再改變,只有少數人在自我成熟的三觀基礎上,還能進行改正和變化。
男生家庭一般,父母收入來源只有靠天吃飯的幾畝田地,把他養大已不容易,再供他上大學更無能為力,男生只能自己貸款邊打工邊讀書,深知生活苦,寒門早當家。男生自小形成的世界觀,生活的痛苦是大於幸福的。
女生家庭中等,父母可以是雙職工,可以是做生意,總之可以讓她吃穿不愁,甚至有時候還能讓她享受一些「奢侈品」,比如普通家庭根本不會買的哈根達斯,比如普通家庭認為一點也不值的德芙巧克力,比如普通家庭支付不起的一小時200的舞蹈課。女生自小所看的世界除去被爸媽打的時候都是美好的。
男生和女生在彼此三觀成熟的時候相愛,比如25歲。
這時候男生可能剛剛擺脫大學貸款的壓力,轉向拼命掙錢讓自己將來的孩子擺脫自己成長經歷的動力;女生沒有畢業壓力,正享受青春,自己掙錢大多投到化妝品和衣服上,並且要求高質量的愛情。
女生覺得趁年輕多走走轉轉希望男生陪著旅遊,兩個人下班難得見面希望和男生做浪漫的事一起看電影吃大餐,周六日可以懶床到10點然後從下午開始這一天,女生的世界裡,生活是用來享受的,眼前都是粉紅泡泡;男生覺得出去旅遊浪費錢浪費時間浪費生命,電影可以手機裡看況且也浪費時間,生活中不需要什麼大餐,最健康是粗茶淡飯,周末早上6點要起來看考證的書籍,落後就要挨打,自己荒廢不起,男生的世界裡,生活是用來奮鬥的,抬眼都是豺狼虎皮。你看,男生女生眼中的世界完全兩個樣子。
女生滿足於現在的月薪4000,沒有個人職業規劃,不想做女強人,父母有退休金存款不用自己照顧,自己掙的自己花就好,至於以後,還有老公養呢;男生有明確的人生規劃,要做到行業的精英,要不斷的學習豐富自己,要實現財務自由,要給父母買房體面的生活,要在大城市紮根落腳給孩子更好的教育,男生打心底裡欣賞工作中和他一樣努力奮鬥不斷提升自我的女孩子。男生和女生的人生觀就好像垂直線,而相合的人生觀應該是趨於平行線。
女生生理期就想吃某一家口味的烤魚,男生說有什麼好吃的;女生懶得洗衣服攢一周用洗衣機洗,男生說不如你多做家務少懶床還能省電費;女生報了瑜伽班塑性,男生說有這個時間你不如提升你自己的工作素養;女生偶爾提起要讓自己以後的孩子比自己更早學習跳舞,男生說小孩不用學那麼多吃苦耐勞才是王道;女生覺得男生下班時間嘗試各種副業比如擺地攤做物流丟人不體面,男生覺得女生要面子假講究,掙到錢成為生活的主宰者才是真正的體面。所有的生活細節裡,兩個人有幾乎100%不同的價值觀。
人一旦成熟,就會有成熟的三觀,所以上面的例子更準確來說,每一段都是男生女生三觀不合。
我堅定的認為:三觀不合的人,是一定不要在一起的,固執的在一起後心靈的痛苦不亞於凌遲。
男生雖然自己排斥旅遊電影和大餐,可是可以接受女生喜歡旅遊電影和大餐,可以偶爾陪伴用攢下來的錢給女生驚喜;男生不認同女生的生活方式,可是喜歡女生的單純快樂,也願意做女生的後盾遮風擋雨。
女生雖然覺得生活沒有緊迫感,可是看到男生那麼用功有危機感,慢慢改掉自己懶惰習慣,甚至也要考一門證書提升自己。女生為了男生開始收拾家務學做飯。
女生理解男生成長的苦,男生理解女生成長的甜。女生願意和男生一起擺地攤送貨,覺得男生掙錢的樣子雖狼狽真帥,男生願意看著女生成長,覺得女生雖然單純但是善良可愛的樣子真喜歡。
所以也沒有天生不合的三觀,我認為成熟的人完全可以支配自己的三觀,改變或者不改變。任意兩個人,願意就合,不願意就不合,全看對方是不是對的人。
最後,結尾了,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遇到與自己三觀相合的朋友和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