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聽歌,偶然間刷了一下音樂留言區,看到了這樣的一句評論:
「成年人的告別儀式非常簡單,我沒有回你最後一條信息,你也很默契地沒有再發,就這樣消失在彼此的生活裡,好像從沒認識過一樣。」
成年人的友誼看似堅固,實際上卻很容易破碎。
我有一個好友,工作的時候認識的。同住在一個宿舍。那時候我們都畢業不久,身上的錢也沒有多少。記得那一年的冬天,半夜餓了,我們便商量,買個泡麵吧。到了商店之後,我身上的錢,僅夠買面的,他看出了我的囧處,便一把推開我說,今天我請客。不但買了泡麵,還買了雞蛋、火腿腸、還有一個塑封的雞腿。
後來我們都相繼成家,他結婚的時候,說彩禮錢還差點,我把自己身上所有的錢都借給了他。
那筆錢,我一直沒有催他還。
後來隨著工作的繁忙,我們的交流也越來越少。不知道什麼時候,兄弟成了電話簿裡的陌生人。
半年後,我去北京上班,那時候的我手頭緊,厚著臉給他打了催債電話,電話那頭的他支支吾吾的,說自己工資沒發等等,我怕他尷尬,就沒再說什麼。
可是第二天,刷到了他出國旅遊的照片。
在那之後,我們再也沒有彼此聯繫,還我錢,也是在幾年之後了。
沒有互刪,這段友誼就這樣灰飛煙滅了。
之前看過這樣一段話:與人打交道,就是與情緒和利益打交道,而與事業打交道,是純粹的與利益和地位打交道。
利益也好,情緒也好,都脆弱的轉瞬即逝。
因此成年人的友誼往往也是同等的脆弱,有時候因為一次借錢,有時候因為一次誤會,也許莫名其妙的就不聯繫了。
過年前我參加了一個同學聚會,發現昔日每天都要手拉手一起走的姐妹花仿佛普通朋友一般,本以為是時間疏遠了彼此,後來才知道是因為兩人畢業後合夥做生意,其中一個人背著另外一個人勾結廠家吃回扣。事情不久就敗露了,雖然沒有撕破臉,但是關係已經永遠回不到從前。
沒有吵沒有鬧,我想是因為顧忌曾經的情誼吧。
想到席慕容說過的一段話:
「我們離回憶太近,離自由太遠。成年人的友誼念念不忘,只是愛上回憶。
一次的猶豫,一次的背叛,都足以讓這段情誼枯萎。作為成年人,我們應該早已習慣了失望,那些枯萎的友誼就這樣默默的埋在心裡。
不是我們不在意,而是覺得不值得。
時間和精力要留給更對的人。
有一些人,只是過客
我不只一次的清理我的手機通訊錄,還有微信好友。很多的曾經無話不談的好朋友,突然有一天發現,看不到對方的朋友圈。
我曾經也感受到不解,嘗試重新加回對方,可是沒過多久,再次如此,於是我選擇了釋然。
長大就是一個不斷失去的過程,我們向年少告別,把回憶和回憶裡的人留在這裡。也許有一天,無意間點開聊天記錄,會驚訝的發現,原來的你們無話不談,可如今,卻止步了最後的那一條消息。
惆悵的同時,我想,對方一定遇到了更好的朋友了吧,也許我以後不能幫助到了對方了,所以,我被對方遺忘。
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也都在扮演著別人生活裡的過客。因此當別人消失在我們的生活裡的時候,也無需憂慮,因為我們也在步履匆匆的消失在別人的生活中。
人生聚散,都是常態。
《千與千尋》有一段話:
「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自始至終陪著走完。
當陪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使不舍也該心存感激,然後揮手道別。」
我們每個人都是如此,步履匆匆地向前。
我是花田小姐家的花田先生
每天分享一篇暖心文章
如果喜歡,請點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