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整理的老鐵大家好,歡迎持續關注幸福整理日記,我是丟丟,一個提供快樂丟東西、快樂做自己的整理師。
今天是很特別的一天,是父親節,其實不管是父親節還是母親節,都是來源於西方的節日。
後來為什麼在我們國家甚至全世界流行呢?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全世界的人都有爸爸媽媽啊,所以理所當然的流行起來。
(1)
首先,祝全天下的父母節日快樂。
不過,我這裡也有一個觀點,就是是不是一定要去大張旗鼓的過這樣的父親節母親節,其實看自己情況,因為很多非傳統節日都變成了購物節,所以過起來沒有太大意義,很多人會被孝道綁架。
父親節母親節,對於電視裡那種父慈母愛模範家庭出來的孩子,是爭著給父母過節;
相反,在虐待中長大,沒感受到父母什麼愛的孩子,過節簡直就是受罪,這裡涉及到原生家庭創傷的心理因素,我就稍微帶一下這個觀點,希望大家更多元的視角對待節日。
(2)
我今天其實要講的內容是另一個話題:要不要和長輩說斷舍離?
這裡的長輩包括自己的父母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這兩代人。
先說到爺爺奶奶那一輩,他們可以說都是經過戰爭年代,我常聽奶奶說起村裡地主被槍斃的事,可以說生活很動蕩的年代,能活下來已是萬分幸運。
在那樣的年代,物質嚴重匱乏,吃飯都是問題,更不要說其他物質和家當,更是少得可憐,都是只有一畝三分地的農民窮人。所以,凡是個東西都當作寶貝收藏,囤積變成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
不論是日用品,還是沒用了的廢報紙、空紙箱、空瓶子都被一一收藏,就像需要過冬的松鼠,喜歡在窩裡囤積大量的堅果,堅信某一天會用上它。
經歷饑荒戰亂年代的窮苦人民,囤積是刻在基因裡的生活方式,如果不學著儲藏,可能活不到今天。
所以,我們不只是看到他們囤積破爛舊物的一面,我們更應該看到他們囤積背後的故事,他們只是想更好地活下來啊啊。
對曾經缺衣少食的老一輩來說,浪費可恥的觀念根深蒂固,勤儉樸素的生活方式已成本能,這是時代的烙印不可磨滅,活了一輩子的生存方式,你對他們說斷舍離,無異於是跟他們謀財害命。
(3)
對老一輩來說,過去的囤積都是記憶和歷史,是生命的一部分,可以適當引導,但不要一味灌輸。
因為他們無法理解為何還能用的東西要捨棄,就像我們無法理解為什麼一個紙箱子都當寶貝囤積著。
說到底因為我們活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價值觀,理解彼此和而不同是最好的相處方式。
不要阻止老一輩囤積,
不要強行給他們斷舍離,
不催促他們扔東西,
除非真的是東西多到影響身體健康,
不過也要注意引導大過灌輸,
注意溝通方式。
先把自己活明白了再說,很多人是自己的東西還沒整明白,就替家人操心,這是本末倒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