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若
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
在人際關係中,我們需要明白一個常識,禍從口入,我們要了解人際關係的忌諱,我們才會在人際關係中收穫尊重,贏得更多的人喜歡和支持。
宋朝作家曾說過,耳不聞人之非,不視人之短,口不言之過,你才會在人際關係中得到平安和幸福。
在生活中,或許我們需要明白,不要去探聽別人的是非過錯,往往會讓你避開別人的議論。
如果我們去議論別人的對與錯,某些時候,我們就已經在製造一些是非禍端,不知不覺就會得罪某人。
一個人越是有影響力就越需要明白自己言語所帶來的影響,曾經伊能靜在節目中大談梅豔芳,並講述對方的感情問題對錯的時候,一不小心就得罪了網友,網友直接抨擊伊能靜,而伊能靜的人氣大幅下滑,讓她自己都始料不及。
真正好的人際關係來自我們不參與是非的討論,我們才不會讓自己捲入到某些漩渦中去。
要知道,人生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聰明的人從不隨便參與進入別人的是非,這樣從某個方面能讓我們保持獨立清醒的風格,更能讓我們專心做好自己的事情。
多年以前,我曾在的雜誌社有兩個派別。經常有人要求我來站隊,一方總是習慣抨擊另一方面,而我對此總是保持沉默,因為我知道我來企業是來做事的,而不是來站隊的。
後來公司高層大洗牌,兩個派系的領導都被公司解僱了,而許多站隊的同事也被解僱了,而我保持中立的想法反而讓我留下來。
後來我才明白,當你去站隊的時候,某些時候你就會得罪另一方,而中立能讓你保持最客觀的態度,這就是我能被保留下來的關鍵原因。
所以在人際關係中,我們不要捲入別人的是非討論,不要忘記自己的初心能讓我們在人際關係中收穫更多的平安,甚至會給予你更多的機會。
更多關於自我修煉的文章,可以關注我的專欄,從心態,思維,習慣,人際關係,認知等多個維度助力你在複雜的叢林世界中重建內心強大的自我。
在生活中,我們還需要養成一個習慣,不要總是看別人的短處,如果我們總是看一個人的短處,我們往往胡看不到別人的長處。
我曾經在上心理老師課程時候,老師曾給我們做了一個實驗。他在一張白紙上畫了一個黑點,然後他詢問大家,大家看到了什麼?
絕大多數的人都回答我看到了一個黑點,老師搖搖頭,又詢問,你們沒有看到其他東西嗎?
隨後老師回答到,這難道不是一張白紙嗎?老師繼續跟同學分享人生的經驗和智慧,他說在人生中,我們如果總是盯著一個人的短處,我們往往就看不到一個人的本質。
一張白紙雖然有一個黑點,但是依然不影響他是一張白紙。做人做事也是如此,一個人做得不好,也只是一小部分,他依然是一個完整的人。如果我們能夠用這個心態去面對他人的缺點,你才不會一葉障目,更不會被別人的不完美所阻礙,而是用心去看到人的其他好處。
因為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唯有用整體的觀念去看待別人是非對錯,我們才能真正欣賞別人,尊重別人,自然別人也會欣賞你,你的人緣也會變得越來越好。
人際關係中,我們要了解一個事實,我們對別人的了解往往是非常的淺薄的。真正了解一個人需要時間。
我們不要在人際關係中說人功過得失,在生活中,你或許需要明白一個事實,當你在議論別人是非的時候,某些時候你已經讓自己站在道德的制高點。
你站在道德制高點的時候,某些時候別人就有了批評你的權益,你也要經受得起別人的批評。
我們不要議論別人,從某些方面來說是一種保護自我的方式,你需要在人際關係中明白,你只是一個普通的人,普通的人都有對與錯,並沒有什麼特別高尚的地方。
唯有讓自己回歸到普通人身上,我們就不會對別人是非指指點點,而是知道,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不批評別人,就是了解一個普通人的處境,往往能讓我們更加了解人生的真相,人性的真相。
學會不議論別人是我們明哲保身的方法,更是讓我們學會內省的過程,唯有如此,我們才會在人際關係中得到更多人的擁躉。
人生從來不是一個輕易說是非的過程,人生需要是根據自己的內心去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每個人在人生中都需要明白,不說人是非,你才會讓自己擁有更睿智的頭腦,更能讓自己變得內心清明起來,而我們也會在人際關係避開許多禍端,讓自己擁有更多幸福的心流。
今日話題:你會在人際關係中隨意探討別人是非嗎?歡迎探討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