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細節,成功與否全在細節裡
細節是決定全局成敗的關鍵,因為中國人從不缺乏勤勞,從不缺乏智慧,但我們最缺的是做細節的精神。
當今社會是一個個性張揚的時代,應對充滿變數並且競爭十分激烈的世界,每個人都在追求發展與成功,甚至是一夜成名或一夜暴富,然千裡之行、始於足下,不積跬步,無以致千裡。尤其是青年人,常有浮躁的心態,所以想成就一番事業,必須從簡單的事情做起,從細微之處入手。
對這樣一個故事印象很深刻。有人見一位盲人打著燈籠,便詢問緣由。盲人說:「我聽說天黑以後,世人都跟我一樣,什麼都看不見,所以我才點燈為他們照亮道路。」那人說:「原來你是為了眾人才點燈,很有善心。」盲人說:「其實我也是為自己點的燈,因為點了燈,在黑夜裡別人才能看見我,就不會撞到我。」
一盞燈,方便了他人,也照亮了自己。做人何嘗不是如此。在細節處多下一點功夫、多一份心,並不是做無用功,而是向這世界多輸出一點暖意。
隨著經濟的發展,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社會分工越來越細,也要求人們做事更加認真、精細。老子曾說:「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今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要想始終立於不敗之地,必定要注重細節管理。細節是提高單位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法寶。
我們還可以從古代一些有趣的典故裡來感悟細節的重要性。
話說武陵樊伷反叛,州郡請求發兵一萬人去討伐,孫權徵求潘濬的意見,潘濬說:「五千兵足夠了。」
「你為啥如此輕視樊伷?」潘濬說:「樊伷善於誇誇其談,卻沒什麼本事。他曾經設宴招待賓客,天都晌午了,飯菜卻還沒上來,起來坐下觀望了十多次,我就知道這人成不了大事。」孫權便派潘濬率五千人去,果然很快就平定了叛亂。
唐朝的司刑太常伯盧承慶,曾負責官員的考核,有一官員督運,遭風失米,遂考為「監運損糧,考中下。」此人容色自若,無言而退。盧重其雅量,改為「非力所及,考中中。」此人既無喜容,又無愧色。最後,考為「寵辱不驚,考中上。」觀人於微,細節上帶著大節呢。
其實生活中不管多大的事情,都是一步一步來完成的,而細節之處的處理才能夠看出一個人的能力。
可能有些人已經習以為常,覺得一次的失誤沒注意並不會給自己帶來多大的影響,但那些細節可能在對方眼中就是對你失望的原因。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而人生精彩與否更大的決定權還是在自己的手裡。 細節決定人生,這從不少的成功人士中都有所體現。
要想比別人更優秀,只有在bai每一件小事上比功夫。成大業若烹小鮮,做大事必重細節。
笑鈾
20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