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世界》:女孩,請自信地擁抱人生,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樣

2021-01-11 書影時間

當今社會,女性擁有越來越多的對職業、婚姻、身體、人生的選擇權,但隨之而來的,還有各種各樣的外界聲音:

作為一個學生——高中的時候,被說「女生後勁兒不足」;學歷太高,又被說「誰敢娶」;作為一個女人——胖了醜了,會被嫌棄;太漂亮吧,又被懷疑不安分;作為一個員工——打算結婚生子,就會有「玻璃天花板」的晉升阻礙;事業太好吧,又被議論老女人內分泌失調,或者婚姻失敗;作為一個母親——當全職主婦相夫教子,被視為「媽蟲」,沒理想沒前途;去工作吧,又被說不顧家,對孩子家庭不負責......

身為女性,我們該如何面對這些聲音,處置好新舊衝突、自我懷疑和不安的情緒呢?我想,《她世界》這本書能讓我們找到答案。

《她世界》從社會發展帶來的女性角色變化角度,結合大量的案例,對女性一生中的關鍵時期將要面對的選擇和挑戰做出了深度的分析,深入淺出地揭示了現代社會下,女性自信匱乏的表現、處境,以及內在成長的真相。

本書作者是伊莉莎白·卡多赫和安娜·德·蒙塔爾洛,伊莉莎白是法國著名的記者、作家、紀錄片導演,擅長洞察現實背後的心理與文化等因素;安娜是法國心理治療師、培訓師,專注研究在文化因素的影響下,女性如何擺脫束縛,活出完整的自我的議題。

這本書為女性打開了一扇自我認知的大門:我們只有正視自己的表現,了解前因後果,才能更好地做出改變。

01你知道「冒充者症候群」嗎?

我的朋友徐徐,是一位很優秀的女性。從念書開始,她一刻都不敢鬆懈,大學、研究生、博士生一路披荊斬棘,一步一步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但從我高中認識徐徐開始,她有個地方就挺討人厭的——那就是每次考試,她都覺得自己考砸了、不及格,結果事實證明不過是一場「凡爾賽」。

但是,話又說回來,徐徐不是騙人,她是真的焦慮。比如大學有一次考試以後,她覺得自己會掛科,打電話跟我大哭了一場,我安慰了她半天,結果分數出來90多分......

徐徐父母對於這樣的事情已經見怪不怪了,並覺得她莫名其妙,太情緒化;我有時候也納悶,她都那麼優秀了,怎麼還是經常需要外部的安慰和肯定。

現在讀到《她世界》這本書,深入了解「冒充者症候群」,我才真正理解了徐徐,也明白了為什麼有一些女性明明如此優秀,卻還不自信。

書中指出:冒充者症候群的棘手之處就在於,越是成功,他們就越懷疑自己的成就。

有冒充症候群的女性對自己和他人持有的認知、看法上的偏差。她們總認為自己不配得到成功,總是將成功歸結為運氣。

冒充者症候群有7種類型,分別是完美主義者、專家心態者、獨行女俠、故步自封者、全能女超人、奉獻者、以及虛假自信者。

完美主義者是指:在傳統的眼光中,「好」女孩總是受到讚賞,做一個「好」女孩,就意味著處處完美,這種對「好」的追求是終其一生的,很容易讓女性陷入到焦慮中。反觀男孩,他們的粗枝大葉更能被容忍,為他們今後面對生活中的不完美做好了準備。

專家心態和全能女超人與完美主義類似,追求高質量的工作和生活,想要掌控一切。

獨行女俠則是認為,只有單槍匹馬地工作才能證明自己的努力,不能向任何人求助,因為求助就是示弱,會顯露自己的缺點。

故步自封者認為,能力的高低取決於解決問題的輕鬆程度和速度的快慢。比如,認為如果要付出太多努力,就代表自己不夠優秀;覺得不能顯得很費勁地做一件事情,否認別人會不把自己當一回事。

犧牲者是害怕他人失望,而不敢說出自己的真心話,選擇順從;虛假的自信者,是表面顯得很自信,比如顯露自己的職場、情感、身材等方面的成功,其實目的是保護自己經不起批判的脆弱內心。

冒充者症候群的類型可能是單一的,也可能是重疊的。這不是一種精神障礙,但卻揭示了一種令人深感無力感的思維方式。

「冒充者」在平靜的外表下,經常心懷恐懼,害怕自己被「揭穿」。後果就是,會把自己的職業變得枯燥乏味,陷入倦怠和無力狀態之中。

02女性缺乏自信的根源

「冒充者」在面對機會的時候,腦裡都會有這樣的聲音:「反正我是個女孩,差不多得了。」正是這種聲音,限制了我們人生很多的可能性。

那麼,女性缺乏自信的根源是什麼呢?書中指出了三個方面的原因——分別是歷史原因、社會原因和家庭原因。

歷史原因:女性一直成長並受制於男性統治的歷史中。

自古以來,男性都將自己的英勇事跡記錄在歷史上,而女性卻很少在歷史上留下筆墨。幾個世紀以來,女性只能憑藉婚姻和母職而存在。試問一下,如果女性從未閱讀過屬於自己性別的歷史,豈會對自己有信心呢?

社會原因:女性無時無刻不受到社會對完美外形,以及婚姻家庭的規訓。

我們的電視和社交媒體上充斥著許多「完美」的女性,她們事業很棒,婚姻幸福,有出色的兒女;還有完美的身材,連懷孕都不會發胖......雖然這些「榜樣」都是不真實的,但卻投射出了社會對女性的苛刻要求。

還有另一種社會規訓是有關婚姻家庭的,也就是社會上有個「共識」:25、26歲再不結婚就沒人要了,30歲不結婚就是剩女。單身似乎都成了一種罪,面對這樣的社會壓力,女性的自信也常常被擊潰。

家庭原因:童年是培養自信心的重要時期,父母的態度很重要。

很多父母把孩子視為自己的延伸,而不是一個完整的個體,習慣於把一些僵化的規範強加給孩子,這並不利於培養孩子的自信。

特別是,父母對女兒的期待和兒子有所不同。父母都覺得男孩可以玩一些有爭鬥性的活動,但女兒不行,否則就是「假小子」。

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中,阿梅從小喜歡爬樹瘋跑,被父母以「好女孩不應該這樣」規勸;阿梅喜歡地質學,但父母卻認為會計更適合女孩。

就這樣,父母將孩子限定在某種特定的性別中。

03改變:人生並非一條靜止的長河

當我們了解自己缺乏自信的表現和原因,其實就是認清了自己。那麼,接下來,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知道,信心匱乏並非不可逆轉。

其實,自信心會隨著人生境遇的變化也變化,而且人生也是不斷進步的過程,所以,想要超越別人或者自己強加給自己的限制,活出自信的人生,就需要改變!

書中給出了3個方向的建議,幫助女性改變現狀,恢復自信。

第一、化自信不足為動力。

當一個人意識到自己信心不足的時候,可能就能擁有一股前進的力量,因此,我們完全可以迎接挑戰,在別人不看好的眼光中做得更好。

首先,運動場就是一個充斥著性別刻板印象的地方,研究表明41%的女孩青春期結束後,就停止運動。但其實運動有很多好處,一能保持身體健康,二增強自信心,三培養團隊精神。

所以,我們可以從運動入手,打破刻板印象。不僅要多做運動,還要將運動作為一項貫穿一生的實踐。

其次,當有人給你致命一擊,讓你垂頭喪氣、一蹶不振的時候,書中給出了一個小技巧:寫一封感謝信給這個人,不需要寄出,只需要寫下,就能邁出這道坎。然後,你還可以記錄下,你現在實現的所有成就,給自己輸入自信心。

第二、女性需要團結。

長期以來,人們都認為女性之間的關係是相互嫉妒,相互批評以及刻薄評價。

有些女性之所以討厭其他的女性,是因為自信的匱乏,所以陷入到無休止的比較中。這種心態在戀愛中表現為嫉妒,在職場中表現為苛刻刁鑽。

有位社交名流說:「讚美一個女人只有一種方法,那就是多說她競爭對手的壞話。」這種看法實在是太可悲了。

我們必須打破這種迷思和陳舊的觀念,不再把自己局限在和其他女性敵對的角色中,努力建立一種女性之間的人際關係網絡。

我們可以加入公司內或者社會中,搭建女性人際關係網絡的見面會,分享經驗,互相傾訴,讓自己並不感覺到孤單。

我們還需要注意自己對自信、優秀女性的負面看法,或者極端的態度。比如捫心自問:如果她是一位男性,你還會這樣看待她嗎?通過這種反思,把自己從偏見中解放出來,並與其他女性分享。

第三、培養自信的女兒。

通常女孩在5,6歲的時候,就會在大人們的教唆下,關注自己是否夠漂亮、乖巧,但是這會限制了女孩的價值,讓女孩陷入了不自信當中。

自信的女孩應該擁有的能力是:自愛、自尊、不受刻板印象限制、敢於行動、懂得堅持自我。

書中指出,自信是女孩一生的通行證,培養女兒自信是為人父母的哲學和理念。

作為父母,首先我們要讓女兒知道,我們會永遠愛她,無條件信任她,是她最強健的後盾。

其次,我們要對她的行為給予支持和鼓勵,允許她們接觸新鮮事物。比如,她想做拳擊手,我們就應該給她買拳擊手套,而不是芭蕾舞裙。

然後,我們需要接受她的失敗,也要幫助她接受自己的失敗,接受真實的、不完美的自己。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我們需要做一個自信的榜樣,因為言傳身教才是最好的教育。

如果說《82年金智英》讓我們對女性的艱難感同身受,那麼《她世界》則堅定地告訴我們:平等在任何領域都是有可能實現的,而且我們有選擇的權利。

希望所有的女孩們,不要辜負這個時代賦予我們選擇權,自信地擁抱人生,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樣。

文/四夕

相關焦點

  • 願你勇敢,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樣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是一個與眾不同的人,我們首先要學會自立于堅強,還要學會調節,並控制自己的情緒。太關注他人,生活重心就不會是自己了,那樣會輸掉自己的生活的。愛自己,有自信,懂得很多東西不用跟別人比較,懂得屬於自己的就已經很美好。愛自己,對自己的不滿足要甚過對別人的,要求自己不是為了取悅別人,而是為了豐富愉悅自己。
  • 往後餘生,願你在在平淡的歲月裡,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樣
    餘生,和寵你愛你的人在一起,別讓自己太委屈了。他不需要多高多帥,但一定要對你足夠包容和理解,在每個事情發生之前之後都會毫無理由站在你的身邊。最美的愛情,不就是「擇一人深愛,擇一城終老」。人生苦短,我們不找個愛自己寵自己的人?
  • 8句正能量人生感悟句子,認清生活的真相,活出想要的模樣
    只活一次的人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但很少有人能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面對生活的刁難,我們一再妥協,一再將就,最終與自己理想的生活漸行漸遠。有時候想想人生短短幾十年,為什麼不能隨心所欲地活一回呢?當你想通了看開了放下了,不再選擇將就的人生了,你才能與自己喜歡生活越來越近。
  • 人要活出自己的模樣,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活出自己的模樣,我想,這是我一生最大的願望。想要活出自己的模樣,要做的就是跟自己的過去說再見。小時候活在父母的世界裡,他們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了自己少年時代的價值觀想要活出自己的模樣,就需要有自己的獨立的思想。有了自己的思想,才能夠形成自己特立獨行的人格。想要有自己的思想,就需要多讀書,勤實踐,常思考,日積月累,才能夠形成自己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 真正富裕的生活,是不畏年齡,活出青春的模樣
    最好的生活不是擁有花不完的錢,而是靈魂的豐盈,青春的模樣。真正富裕的生活,是不畏年齡,活出青春的模樣。1堅持運動,生命才有活力。運動與不運動的人生,差別到底有多大?不久前看到一張圖,是一位67歲的普通大爺和67歲的健美運動員楊新民的合照。明明是同樣的年齡,卻有著全然不同的神情與樣貌。
  • 你想要的人生,從不需別人定義,做自己才會活出想要的樣子
    稍有不從,或者是展露自己的想法,就變成搞特殊,其他人都這樣,你就偏偏要獨立獨行,太不像話。 每次這樣的聲音,總愛指點你的生活,要你變成活成她所說的樣子,而且往往很有自己的一套「邏輯」,看似一籮筐挺合理。
  • 她靠自己的力量,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樣
    導語:在一段令人窒息的婚姻裡,既有無法被理解的痛苦,又有說不出口的委屈,選擇結束也許才是對自己最好的交待。那天突然接到朋友電話:「梅子離婚了 ,你知道嗎」?我第一感覺這就是謠言。這怎麼可能呢?我不信。梅子和她老公可以說是我熟悉的人中最恩愛的一對。她老公可是出了名的疼老婆,一直以來都把她當孩子寵。
  • 活出自己喜歡的生活模樣,才是最愜意而舒服的人生(深度好文)
    人生儘量隨緣,緣深多聚聚,緣淺隨它去。很喜歡這樣一段話:做粥要,放三分米,七分水。處事要,三分為己,七分為人。對朋友要,三分認真,七分寬容。對家庭要,三分愛,七分責任。 02 半生已過,慢慢懂得,人生是減法,過一天少一天,生命短暫,見一面少一面,從今以後,活好剩下的每一天,珍惜身邊的每個人,不留遺憾,不虧欠。
  • 過自己的人生,活出自己的精彩!
    人間值得》作者恆子奶奶說,我們在人生追求過程中,一定要分清,自己是自己,他人是他人。我們不需要追隨他人的腳步,過自己的人生,活出自己。我們要問自己,你想要什麼樣的人生,什麼樣的幸福。幸福在每個人那裡的定義是不同的。
  • 餘生,請為自己而活,活出自己的精彩
    我們的人生其實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精彩,也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漫長,你明白嗎?這一生已經過去了大半,大半的時間我們都在委曲求全。餘生,請你為自己而活,活出自己的精彩。01其實你應該清楚的知道,我們的人生並沒有我們看起來的那麼漫長,你能夠明白嗎?其實我們的人生對於這個宇宙來說真的是很短暫的,其實我們對於這個世界來說真的是很渺小的。你能夠明白嗎?我們都應該知道,世事無常。
  • 2020八月早安經典短句:你不必光芒萬丈,但要活出自己的模樣
    1、請珍惜自己,給自己一個堅持下去的理由,生活中的坎坷與挫折,都會過去的。早安。2、活得精彩,活得耀眼,每個人都渴望。若心願一時不能達成,也請善待自己,未來還有希望。3、八月,已至。你不必光芒萬丈,但必須活出自己的模樣!早安。4、努力把日子填滿,讓孤單遠離你,在平淡的生活裡,安靜地努力,一切都會好起來。
  • 如何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樣?
    十八歲以前,你或許可以說:「我現在過著這樣的人生,都是我爸媽造成的!」但如果你已經長大成人,或許應該回過頭想想—其實你是有選擇的。你要跟原生家庭維持什麼樣的關係,那是你的選擇。就算你以為自己沒有選擇,別忘了,那其實是你選擇「以為自己沒有選擇」。
  • 17歲女孩的暗戀日記,為了他,她願意張開雙手擁抱世界
    我問了她近況,她話不多,不過她也跟我透露了,她想考什麼學校,她為了考這些學校做了哪些準備,我看著她講這些話的時候,眼神堅定,目光澄澈,不由放下心來。我誇獎她,比以前愛學習了,也更自信了。芳芳沉默了很久,最後才告訴我,她喜歡上了一個男生,很優秀,她想跟他考上同一所大學。她讓我替她保守這個秘密,我說,只要你不公開,我就不會公開。
  • 「沒能活成別人期待的模樣,也沒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趁著年輕,大膽去迎接風霜雨雪的洗禮,活出最真實的自己!01沒人會為你的生活負責表姐上學的時候是出了名的才女,愛寫小說,還拿過全國賽事的獎。她立志要當個作家。可在高考報志願的時候,大跌所有人的眼鏡,她報了金融專業。
  • 自信是訓練出來的,想要讓自己自信,我們該怎麼做?
    第一:給自己設置前進的目標,練習做成一件事的能力自信一定來自我們做事的掌控感,一個人如果在人生做事的過程中,從未有過成功的經驗和喜悅,很難讓她變得更有自信。心理學上有一個習得性無助,意思是一個人失敗多了,就會變得越發的恐懼與失敗,他會陷入到一種失敗的循環中。
  • 願你不被人情世故煩擾,活成你想要的模樣
    當時,她結婚的時候,我沒去,好多同學去了,同學們的嘴裡也會嘰嘰歪歪地說些什麼,說我怎麼怎麼樣,以前和她那麼好,現在她結婚了居然沒去。那個時候,我心裡也是挺難受的。但是,現在這麼多年過去了,你會發現,你早就不生活在那個圈子裡了,你會在乎她們說些什麼嗎?
  • 最後,我們都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模樣
    這才真正認識到,有錢,才能擁有真正的好生活;有錢,才能使得自己的理想充分實現。不再厭惡那些有錢人,而是充滿了羨慕嫉妒恨,為何自己不是家財萬貫,為何那個富起來的人不是自己?一步步,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模樣。每天為了掙錢,而絞盡腦汁,為了掙錢,而東奔西跑。
  • 女人一定要善待自己必須要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樣聽烏市大媽給你說
    所以,她讓我在月子裡面一定要照顧好自己,千萬不要指望別人。我聽了阿姨的話非常感動,也覺得阿姨說的非常有道理。每當我受到挫折的時候,我就會想起阿姨給我說過的這番話。讓我一輩子受益匪淺和終身難忘。也讓我懂得:無論在任何時候,一定要善待自己。
  • 自信來自持續探索,想要變得自信,請學會打破三種負面意識的束縛
    一個人自信往往來自內在的力量,更來自內在的潛意識。 心理學發現,真正的自信來自內在的無所畏懼, 如果我們想要變得自信,請學會打破內在的畏懼,你才能變得越來越自信。 畏懼阻擋我們成為最好的自己,畏懼也會影響我們內在的自信,如果我們想要變得自信,最好的方法不斷打破我們內在的畏懼,我們才能變得越來越自信,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
  • 很慶幸,我沒有活成父母想要的樣子
    吵架的大概內容是:女孩的媽媽希望女孩懂事乖巧,學會自己打掃房間的衛生,家人出去工作沒人在家時就要提前煮好飯菜,不要等家人大晚上回家還沒有飯吃。「怎麼做什麼事情都要父母操心,我以後怎麼放心你一個人出遠門,飯菜都不會煮怎麼照顧好自己。」 雖然女孩的媽媽在苦口婆心地勸說,但女孩還是低頭刷著手機,一臉嫌棄媽媽嘮叨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