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如何相處的問題自古以來都是個難題。以前看電視《雙面膠》時,有一個片段就讓觀眾印象非常深刻。
傍晚,全家人一起坐在餐桌上吃飯,兒媳麗娟夾了幾塊肉放嘴裡,婆婆就開始暗示她:別光吃肉,肉鹹。兒媳當下並沒有意識到,回了句:不鹹。婆婆又說:那你就就點飯吃,吃點飯。兒媳還是沒明白,說:米飯都是碳水化合物,要胖,我就不吃了。
兒子卻明白過來了,連忙夾了一塊肉放進自己媽媽碗裡。婆婆卻陰陽怪氣地說了一句:不吃,我不喜歡吃肉,我喝湯就可以了,我少吃一塊,我兒子就能多吃一塊,這就是當媽的心吶。
而現實生活往往會比電視更戲劇化,婆媳相處的矛盾點更是五花八門,多數年輕夫妻經濟壓力大,生下孩子後還需要老人來幫忙,近距離的接觸,更容易產生各種矛盾。
不過,也並不是所有的婆媳都相處不好,關鍵在於雙方的各種觀念,如果有一方觀念開明,關係就會更容易相處。
最近就有一位婆婆,關於婆媳相處問題的觀念,獲得了網友一百多萬贊。
這位婆婆提到,我本來在想兒媳婦也是我的女兒,後來發現我這樣是不對的,不能把兒媳婦當女兒。
和兒媳婦要少講話,互相客客氣氣的,因為她並不是我肚子裡養的,我說的話她也不一定會聽。她們的觀點跟我們不一樣呀,有代溝的。
記者又問到,如果兒媳婦不孝敬你,什麼都不給你買,只給自己的媽媽買,你會怎麼想?
這位婆婆答道:那是應該的呀,我不小氣的,她要是給我買點小東西,我就領情,我不會要求她買多少,她有這個心意就可以了,我們現在有退休工資,我喜歡的我就自己買。
跟兒媳講話,客氣就好了,不指望她們對自己好,只要他們自己好就好了,我不去參與,我也不會去跟兒子說什麼,一家人和和氣氣,平安健康,才是最大的福氣。
不得不說,這位婆婆的觀點真是深得兒媳們的心。
網友對這位婆婆一針見血的觀點表示很贊同:說把媳婦當親閨女的太假了,媳婦永遠不會是自己的親閨女,婆婆永遠不少親媽,不用道德綁架,客氣點關係才能維持得更好。
也有的網友表示,遇到這樣得婆婆太幸福了,三觀太正。
還有的網友表示,自己有兒子,未來也是當婆婆的,會努力向這位婆婆靠近。
不過,生活中這麼明事理的婆婆畢竟是少數,因為多數人婚前都說跟丈夫相處,結婚後婆婆為人如何大多是要靠自己的運氣了,遇到明事理的是自己的幸運,遇到不那麼明事理的該這麼辦呢,我向兒媳們可以學習這位婆婆的觀點。
每個人在自己媽媽面前都永遠是個孩子,兒女再大,當媽的也願意把他們寵成孩子。每次回家,只要在自己媽家裡,多數時候是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狀態,什麼都不用做,只管負責吃就好了。
但是如果婆婆來幫忙,兒媳還是這種在親媽面前的狀態,婆婆就不一定樂意了。所以還是別把婆婆當親媽,該客氣還是得客氣,婆婆幫忙,當兒媳也要記得感恩,別把幫忙當作是理所當然應該的。
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才能跟婆婆相處的更好。
2.保持適當距離
距離產生美,除了保持空間上的距離,更重要的是保持情感上的距離。
在生活,充分地尊重對方的生活方式,儘量給對方以包容和理解,不直接對對方的處事方式給予評價。畢竟每個人成長的家庭環境不同,社會環境不同,造成的觀念差異是必然的。
比如許多婆婆的育兒方式讓兒媳很不能理解,看起來很愚昧,但是在當時的環境下,多數人在意的是溫飽問題,科普知識也很少普及,所以婆婆的舊觀念是根深蒂固代代相傳的。如果不能贊同,雙方坐下來好好溝通才是更好的解決之道。
很多丈夫覺得自己充當了「夾心餅乾」的角色,很難受,狠狠心把問題甩回給了妻子跟媽媽,但這樣只會讓矛盾更升級,不如做好溝通的橋梁,畢竟相對於兒媳,婆婆更願意也更能聽進兒子的話。
你家婆媳是怎麼相處的呢?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