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一個人幸福是什麼?會有好多答案:金錢、健康、名譽、地位……
但人生還有一種幸福是:「上有老下有小」。
常常聽中年人這樣吐槽:「生活壓力太大了,上有老下有小,天天忙,累啊。」
姜文也曾在文中這樣寫到:「中年是個賣笑的年齡,既要討得老人的歡心,也要做好兒女的榜樣。」
人到中年,如果父母還在,也是六七十歲的人了。年邁的他們,也許無法自由行動,也許越來越健忘,需要我們照顧的地方越來越多。
特別是當家裡老人身體有病,不能照顧自己,我們既要上班賺錢,又要照顧他們,走到哪裡都掛念。
孩子從呱呱墜地到長大成人,培養他們,我們不僅要花好多錢,還要花無數精力和時間。
人到中年,孩子的學費,營養費,家庭生活等等都要用錢,哪一樣都要錢到位,我們要給他們好的生活,就要努力工作。
上有老人要贍養,下有孩子要撫養,作為中間的中流砥柱,壓力可想而知,常常覺得心力交瘁。
不過反過來想一想,上有老,回家你永遠是父母眼中的孩子;下有小,回家你是孩子們依靠的大樹,這樣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子,又何嘗不是一種難得的幸福?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父母在,家才是你安然入睡的地方。當你在外邊勞累了一天,回家叫一聲:「爸、媽」,隨聲應和的兩個人,端上熱騰騰的飯菜,時間仿佛回到了從前,一切熟悉又溫馨。
無論你是腰纏萬貫,還是生活平淡,在父母眼中,你只是他們的孩子,有困難,他們會和你一起分擔;有快樂,他們願和你一起分享。
小哥費玉清,作別娛樂圈的手寫信,曾讓無數人落淚。其中有一段關於父母的,他這樣寫到:
「當父母親都去世後,我頓失了人生的歸屬,沒有了他們的關注與分享,絢麗的舞臺讓我感到更孤獨,掌聲也填補不了我的失落,去到任何演出的地點都讓我觸景傷情,我知道是我該停下來的時候了,停下來我才能學習從容品味人生。」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父母還在,我們總覺得自己還是孩子,自己還沒有老,生命的黃昏離我們很遠,我們還有大把的時間去做事情。
父母離去,我們和死神之間隔著的那道帘子,一下子沒有了,我們恐慌的發現,生命的盡頭一眼就能望到底。
孩子是我們生命的延續,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就是重回生命最初的快樂時光,是讓人幸福的事情。
無論我們在外邊受到多大委屈,開了家門,聽到孩子那稚嫩的童音叫一聲:「爸、媽」,我們的心被瞬間融化,所有的不快和疲憊一掃而光。
我的弟弟有一兒一女。他沒多大的本事,幹焊工活。但兒子特別崇拜他,因為他會用樹枝給兒子編鳥籠,會用易拉罐做小凳子,會講齊天大聖的故事。
女兒崇拜他,是因為他雖沒多少文化,卻能給她輔導高中的作業。她看見爸爸很晚才熄的燈,看見過擺在爸爸房間裡的書本。那是爸爸熬夜自學高中課程,然後再教她。
弟弟的這種生活,像千千萬萬普通家庭一樣,用下面這段文字來形容,很貼切:「父母就像一棵果樹,孩子可以在樹蔭下乘涼,可以爬在樹上任意摘果,父母親一直都是孩子堅定的靠山和支柱。」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承擔著撫養孩子的重任,也是孩子最強大的靠山。孩子是我們未來的希望,是我們拼搏的動力,為了他們,再苦再累也覺值得。
人生在世,上有老人,身體健康,慈祥可親;下有孩子,天真可愛,茁壯成長。這種日子充滿希望,充滿期待,不知道讓多少人羨慕。
上有老人疼你牽掛你,下有小兒戀你依靠你,這種日子充滿溫暖充滿愛,是人生旅程中最快樂,最興盛的時刻。
不過歲月無情,父母終將老去,孩子也會長大。我們留不住時光,但我們可以盡我們所能,多一些時間陪陪家人。
父母含辛茹苦撫養我們長大,把自己能擁有的最好的東西都給了我們,他們心甘情願,不求回報。
如今他們年邁,到了依靠我們的時候了。
無論你多忙多累,都記得家裡有兩個人,時時刻刻牽掛著你。要常回家看看,也許什麼都不用說,只是靜靜地待在他們身邊,和他們吃頓飯,父母都會滿心歡喜,心滿意足。
孩子來到人世間,給我們帶來了歡樂,帶來了希望,陪伴他們成長的日子,我們學到了許多,收穫了許多。
他們會慢慢長大,會在羽翼豐滿的某一天,去遠方求學,去外地工作,那時候就離我們遠遠的了。
請珍惜和孩子相處的每時每刻,多陪伴,多溝通,少發脾氣,少埋怨,和他們一起經歷風雨,和他們一起分享快樂。
結語: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總是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壓力大在所難免。但我們如果反過來想一想,會覺得「上有老下有小」是一種幸福。家裡有老人有孩子,上有父母牽掛,下有孩子依靠,我們的人生才圓滿;我們去拼搏,去奮鬥,才會覺得人生有奔頭,生活有意義。我們要珍惜「上有老下有小」的幸福生活,不要給未來留下遺憾。
作者簡介:青桔時光,一個喜歡簡單生活,生活簡單的人,歡迎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