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很多人都在企圖探尋「人性」這個話題。
比較出名的,有被譽為「人際關係學大師」的卡耐基,他還曾經寫過一本經典名著《人性的弱點》。
很多人都把這本書奉為「勵志神作」,但事實上這本書放在當下時代來看,其實不過是滿滿的「雞湯」而已。
卡耐基對於人性的理解自然是常人無法企及的,但並不代表這本書中所說的內容就真的可以讓我們正確地認識到自己。
「人性」從來就不是單憑一面剖解就可以解釋清楚的,在不同的場景、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人群分類中,同一種人性都會有各不相同的理解。
我們沒辦法深入到每一分每一秒去研究那個時刻的人性,但至少在看待事物時可以做到分正反兩面。
接下來,我們就以很多人都普遍認同的「人性6大弱點」來舉例說明。
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跟親人之間、戀人之間、朋友之間,或者是跟一些素不相識的陌生人之間,我們都會遇到發怒的情況。
比如在地鐵上我們被人踩了一腳,本身就已經很不爽了,再遇到胡攪蠻纏把責任怪罪到你身上的人,我們就會很容易發怒。
那麼「發怒」之所以會被人認為是「人性的弱點」,是基於什麼原因呢?
他們認為「發怒」是在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所以這是人性的一大弱點。
但其實很多時候「發怒」只是為了捍衛自己的利益,採取了人性本能驅使的情緒發洩方式而已。
也就是說,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通過「發怒」的方式來宣洩情緒,只要不傷及到他人,不損害別人,是一種很好的情緒調節方式。
所以,「發怒」並不絕對是人性的「弱點」。
人生一世沒有人會一帆風順,一定會有各種各樣的煩惱。
這是一個人活在世上必須要面對,而且也一定會遇到的事情,怎麼就跟「人性」扯上關係了呢?
原來有些人認為「煩惱」是用自己的過失來折磨自己,所以這也是人性的一大弱點。
然而我們其實完全可以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人連「煩惱」都沒有了,那麼他處於一個什麼狀態呢?
在我看來,人短短的一生,最沒有煩惱的時候其實就是降生那一刻和去世的那一刻。
出生那一刻天是不知道何為煩惱,而去世的那一刻是知道煩惱也沒用。
「煩惱」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會有利於我們去反思、自省,從而為了不讓自己繼續煩惱而提升自己。
從這個角度來看,沒煩惱是不是就意味著沒進步呢?
認為「後悔」是人性一大弱點的,主張後悔是在用無奈的往事來摧殘自己。
我們經常說「回憶往事」是一個人活在世上的一個有力證明,而在我們所有的回憶中,雖然會極力去回想那些美好的,但終究一定會有遺憾。
對於那些遺憾的回憶,多多少少都會帶著些許「後悔」。
如果一個人沉浸在後悔的自責中無法自拔,那麼確實是在摧殘自己。
但要是一個人在這些遺憾的事情裡總結方法、尋求更好的途徑來讓自己的未來變得更好,不也是一件好事情麼?
所以,後悔只能算是人的思維方式,算不得是「人性」,也就更談不上「人性的弱點」了。
如果說「煩惱」是一種對當前棘手問題的情緒,那麼「憂慮」則更多是對未知的風險感到恐懼。
有些人把「憂慮」認為是一種人性的弱點,但轉頭又說做人要「居安思危」。
既然憂慮是人性弱點,那何必又要居安思危呢?這不是自相矛盾麼?
要是我們可以通過保持對未來危機的警惕感,那麼我們就可以提前做好更多籌備。
若危機沒來,皆大歡喜;若危機真的來了,那麼我們也不至於手忙腳亂。
所以,如果連對未來基本的「危機感」都沒有,那麼這個人該是有多麼平庸無能啊?
從這個角度來看,「憂慮」頂多也只是我們如何把控自己的情緒節奏而已,根本就和人性沒有太大關係。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說的不就是這個道理麼?
一提到「孤獨」我們就會立馬想到另一個詞:寂寞。
這兩個「雙胞胎」經常會同時出現,然後有很多人就開始對這個詞進行深入研究。
他們認為,「孤獨」是用自製的牢房來禁錮自己,所以說孤獨是人性的一大弱點。
然而我們首先要搞清楚「孤獨」和「寂寞」雖然看似很像,但卻是完全不同的兩個詞。
孤獨是一種狀態,比如你一個人在家看書寫字學習,你這種狀態是孤獨的。當有人來拜訪你,跟你一起看書寫字學習,那麼你的孤獨狀態就消失了。
而寂寞則是一種心態,比如你在跟朋友聚會的場合下走神,且感到無聊想要逃離這個場合,那麼你此時的心態是寂寞的。
著名的哲學大師尼採有句名言:「更高級的哲人獨處著,不是因為他們喜歡孤獨,而是在他周圍找不到他的同類。」
孤獨能讓我們更清醒地思考問題,也能讓我們沉下心來學習,這哪是人性的弱點呢?
這明明就是難能可貴的「獨處」好吧?
最後一個呢確實感覺像是人性的一大弱點,因為普遍認為自卑之人是在用別人的長處來詆毀自己。
從而讓自己感覺自己一無是處,心生自卑之感。
但真實情況是,自卑更多時候只是一種狀態而已,每個人一生中都會經歷無數次自卑。
比如小時候我們跑步比其他小夥伴跑得慢,我們會自卑;再比如我們讀書成績比別人差,我們也會自卑。
每次自卑的時候,我們都會去反思該如何提升自己不足之處,從而讓自己能夠得到更大的提升。
也就是說,自卑事實上是另一種認清自己不足的角度而已。
要是把「自卑」當作是人性的一大弱點,那我們如何才能「愈挫愈勇」呢?
之所以很多勵志書籍或者勵志語錄總會被人說成是「沒用的毒雞湯」,可能更大的原因是來自這些勵志書籍的「片面性」。
就拿「自卑」這件事來說,要是我們一生都從不自卑,那也就是說我們從來就沒有感受到過別人比自己優秀的時刻。
這種情況,豈不是在說我們是一個「無比自信」之人?可自信過頭之後,就叫「自負」。
也許又有人會說,自負也是人性的一大弱點。
人性到底是什麼?
《孟子·告子上》中曾說過:「人性之無分於善不善也,猶水之無分於東西也。」
就是說,人性其實就是天生就具有的為人處事的共同屬性。
所以說,本質上人性是沒有弱點的,關鍵是我們要如何去對待這些所謂的「弱點」。
養成一個多面性看待事物的習慣,或許比去了解人性的弱點更能夠正確地認識到自我。
—END—
對於這六個「人性的弱點」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觀點。
我是知陽,感謝您的閱讀。
(圖片源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