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鍾書在他的雜文巜魔鬼夜訪錢鍾書先生》裡有段描述,非常有意思:作自傳的人往往並無自己可傳,就是稱心如意地描摹出自己老婆、兒子都認不得的形象……
都說古時明月照今人。錢鍾書算古人麼?應該算吧?畢竟老先生已仙逝多年。那篇文章也是寫在八十多年前的。可能錢老先生怎麼也不會料到,他當時一番諷刺那些熱衷寫自傳人的話,在今天居然光明正大的大行其道。
看看當今娛樂界的明星,或者那些別的行業的大名人,他們對外的形象,有一個心照不宣的新鮮名詞:人設!所謂人設,就是呈現出來給粉絲看的明星名人,與他們自己本身的性格、價值觀、平時的舉動、幾乎完全不沾邊,那都是有可能的。或許有些明星名人倒回頭去看記者採訪他時說的話、做的事,估計連他自己也可能懷疑那個人到底是不是他?
這種幾乎是屬於虛擬的人物形象設定,好的一面是讓明星名人的形象更加突出,更加有特點,然後招徠更多的粉絲。不好的一面,一旦保密工作沒做好,真實不堪的形象哪怕只洩漏一次,就可能令這些虛幻的人設明星陷入萬復不劫的境地。畢竟近年來,人設崩塌後消失得無影無蹤的明星,大有人在!可是明知山有虎 ,偏向虎山行。明知道這種人為設置的形象,猶如建在沙灘上的房子,嚴重缺乏安全感。可是明星們一樣還是前赴後續的往前衝。
這是為什麼呢?一句話,就是富貴險中求嘛!有什麼樣的市場需求,就有什麼樣的商品供應。既然粉絲需要這樣的人物形象去滿足他們的內心欲望,那理所當然的,經紀公司或明星團隊肯定會竭盡全力的去打造和迎合大眾所接受的明星出來。
這樣的人設明星,說實話,看上去是個既真實又立體的人,可是仔細想想,此刻的他們與平面畫報又有什麼區別?可能有很多人同我一樣,有著超強的好奇心:那些過著雙重面孔或者多重面孔的明星們,在夜深人靜一個人獨處時,會不會有人格分裂的傾向?或者演著演著,真正過成了被設置的人生了?不管是哪一個選項,都令人有不寒而慄的感覺湧上心頭。
就說去年五月份,有位叫王源的明星,在餐廳裡吃飯時吸菸,被記者偷拍後發到網上,引發的後果據說被大量的粉絲漫罵和集體脫粉。其形象幾乎一夜之間,如秋風掃落葉,滿目瘡痍!其實對普通人來說,吸根煙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問題是這位少年明星的人設形象實在是太完美、太正能量:青春、健康、積極、陽光、向上……完美得簡直就是一位行走的榜樣。都說過猶而不及,太多的標籤,承擔的風險肯定越多,並且越大。小事件,引發大負面。王源的前車之鑑,肯定會引起其他明顯更小心瑾慎的去維護他們的人設。
也有媒體報導說,王源的那些脫粉的粉絲太玻璃心。可是他們當初把王源塑造成完美少年的時候,需要面對的是什麼樣的群體,難道他們心中沒點數?
說不定呀,王源因為這次吸菸事件,可以少一些偶像包袱,反而因禍得福了呢。未來發展的事,誰能預料得到呢?
明星的人物設置現象,大約還會在很長的日子裡,依然半露琵琶半遮面的存在著。或許當所有的人,都用平常的目光去注視明星這種職業時,所謂的人設手段,自然迎刃而解了。
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