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期《奇葩說》,討論對點評前任這款APP的看法,有支持有反對 辯論相當精彩 ,我喜歡宋丹丹說的那句人是會變的 ,二十歲和四十歲的完全不同,而兩個人在一起生活了幾個月,也許是幾年,分手之後對前任進行點評。我覺得分手也有兩種,一種是主動分手,另一個則是被動分手。如果點評一下前任,被分手一方一定會感覺到委屈,點評的時候未必客觀,言語過激之處傷害的也可能是自己。如果一個人一點優點沒有,為什麼會選他,當我們大罵對方是渣男或者是渣女的時候,是我們的評價不夠客觀還是我們的眼光有問題,也許連自己也說不清。
有人說分手之後還可以做朋友,這事我一直不太認同,可能這是我個人的偏見吧,既然分手了,肯定是有不合適的地方,或者接受不了的習慣。最好的結局可能就是不見,不聯繫,也不吐槽對方的不是,可是又有幾個人能做到呢。好的時候如膠似漆的,分手的時候惡語相向的比比皆是,如此情況下進行點評,怎麼能客觀的反應一個人的真實情況呢,所以點評前任我覺得還是算了吧,何況人也不需要點評,每一個階段,或者遇見不同的人,可能相處方式也不一樣。沒有人能夠完全了解另一個人,就算生活在一起很多年也未必能真的看透枕邊人,因為每時每刻人的想法都在不停的變化著。
人這一輩子很少有人一下子就遇到對的人,如果遇見了,那是幸運的。不幸運的人可能會更多,通過接觸不同的人之後,才知道什麼樣的人適合自己,從而找到自己的幸福生活。有時候感覺人生就是一個不斷遇見,而後有不斷離別的過程,與人相處一定是先了解優點,之後才會不斷發現一個人的不足。如果無法共同生活,分手未必就是一件壞事,每個人都有選擇生活的權利。只是分手之後把對方說的一文不值好像也不是太好,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
有很多人寫過王菲的各種報導,可是沒見誰寫過她對前任的不滿,不僅如此,雖然離了婚,可是和前任婆婆依然相處的很好。我想這可能也是一個人的涵養吧,沒有在分手之後咬著對方的缺點不放,畢竟曾經投入過感情,而且人也是自己選的。我們可能做不到古人說的一別兩寬,各自歡喜的地步,可是不對別人說長道短應該還做得到 ,不為別的,就為自己曾經的付出,雖然感情不在了可是曾經的美好也不會輕易忘記,留一點美好給回憶吧,若干年以後,再回頭看看,就會發現自己當初有多傻 ,那也是青春的葬禮,埋掉了單純和幻想,就用它來祭奠我們的青春吧 ,因為經歷了之前那個人,知道了什麼叫傷心和失望,才會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和眼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