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亦何歡?死亦何苦? 從此放下離愁,生生世世,酒敬自由

2021-01-12 牛哥談人生

生亦何歡?死亦何苦?

從此放下離愁,生生世世,酒敬自由...

看人生百態,觀眾生之相,可謂是差別甚大。有的人整日裡是遊手好閒無所事事,有的人卻忙忙碌碌辛勤勞苦了一輩子。

造成這兩極分化的,就是我們每一個人在內心裡對生活、對人生的真實態度。不能說這兩種活法哪一種比較好,因為走的是兩個極端,其實兩種活法都不好。

中國人一貫講究「勞逸結合、張弛有度」,更提倡人與他人、人與自然、人與自己都要和諧的相處。一個人如果老是貪圖安逸整天無所事事,就會喪失了自我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反之,一個人若把自己活成了一個不停旋轉的陀螺,那也難以體會到生活的精彩和樂趣。

說誰「天生就是勞碌命」,誰又「註定是個享福的人」,這都是瞎JB扯淡。對於那些很閒很閒的人,有可能的話還是自個去找點兒事乾乾吧,人生最需要的就是充實,這人也跟衣物一樣,閒久了可是會發黴的。至於有些勞勞撲撲一刻閒不下來的人,時常給自己的身體與心靈都放個假吧,去親身領略一下生活本有的美麗與美好,那也算是不枉此生。

沒有煩惱與憂慮的人生是絕對不存在的,更是不可能的。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否則先人們也不會哀嘆「人生苦短」,更不會倡導人們應「及時行樂」。

既然人生不可能都遂如人意,那就讓自己學會隨遇而安吧。怎麼開心,那就允許自己怎樣去活著,就算是自己活不出別人所認為的「精彩人生」,那也最起碼沒有太虧了自己。

人生就是一個持續修煉的過程,何必用這一顆不平的心看待人和事,這樣既作踐了自己,由辜負了歲月。

生亦何歡?死亦何苦?從此放下執念,生生世世,酒敬自由。

相關焦點

  • 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看淡生死,活在當下!看古人如何看待生死
    賈平凹說,人活著最大的目的是為了死,而最大的人生意義卻在生到死的過程。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當我們漸漸地長大,親人隨著歲月的流逝也在慢慢變老、生病。在我們本可以照顧他們的年紀漸漸失去了他們。悲傷夾雜著痛苦、悔恨裹卷著遺憾向我們襲來。
  • 生而為人何必抱歉,何必為難自己,何必妄自菲薄,何必遷就!!!
    ——李白這段話有愛情的傷感,分手的絕望之情3.生亦何歡,死亦何苦。——周星馳這段話既有人生的哲理,又有愛情的傷感。4.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的無能的憤怒。
  • 人活著要有理想,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
    05、一直很簡單、很平凡的活著,從來不奢望上天給我掉下個大餡餅,讓我美美的抱著餡餅,從此不再為衣食住行而奔波勞累。相反,我很堅持的在職場打拼,在繁雜的家庭瑣碎裡,尋得心靈的寧靜。06、一個人最重要的是他的內心,不是外表。有了良好的心態,就能夠衝破一切阻力和障礙,不管它們來自自然環境,還是你周圍的人。07、每一個人都多多少少有點惰性。
  • 彭家珍:共和成,雖死亦榮
    為掃清革命障礙,他即於1912年1月25日暗藏炸彈,炸死頑抗到底的滿洲貴族組織宗社黨首良弼,自己亦同時犧牲。    彭家珍(1888-1912) 辛亥革命烈士。字席儒,四川金堂人(現青白江區城廂鎮)。年輕時即受文天祥、黃宗羲等人的思想影響,具有強烈的民族主義觀念。1906年畢業於四川武備學堂,後赴日本考察軍事,又入四川高等軍事研究所。
  • 人生無常,亦是如常
    生離死別最不由己的無常,但亦是正常。死亡,或許是世上最令人無奈的事情了。沒有人不懼怕死亡,更沒有人可以忍受死別。生死之外,皆是小事生和死既然無法控制,那我們唯有享受活著的時光。活著不易,也許生活總有磕磕絆絆,但靜下心來想一想,活著就是幸福,活著就是希望。
  • 相處若舒服,無言亦生暖;相處若不累,久處亦不厭
    那天華歆回來後,管寧將蓆子分開,平靜地說了句:「從此,你不再是我朋友。」或許有些人會說,他太過決絕。但其實一件小事亦可見彼此的追求不同。人與人相處愉快的本質其實是「跟你在一起,我不用改變那麼多的原則」。人生很貴,請把時間留給相處舒服的人,頻率一致,才有最美的共振。
  • 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亦無種,無性亦無生。
    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亦無種,無性亦無生。
  • 想念亦是等待,想你,時間沒能讓我放下你,卻積攢著我對你的習慣
    有一種想念叫淚眼婆娑,有一種等待叫孤獨的守候,愛著想著,愛到深處人孤獨,想到極致心很痛,想你,一次相遇一生銘記,那是一場相伴一世的柔情,心裡愛著一個人,想念亦是等待,想你,時間沒讓我放下你,卻積攢著我對你的習慣,習慣愛你,習慣想你,習慣有你的陪伴,就是習慣不了沒有你陪伴!
  • 最好的夫妻關係:亦師亦友
    如果非要總結出一個狀態,那麼夫妻之間,最好的關係,莫過於亦師亦友。面對同一個問題,能夠對照對方找出自身的不足,也能夠努力的改進,唯有這種亦師亦友的夫妻關係,才能走得更長遠。事實證明,那些亦師亦友的夫妻,才能走到白頭偕老,成為彼此的依靠。
  • 閉口不談一生廝守 從此紅燈綠酒
    從此尋花問柳,閉口不談一生廝守 從此紅燈綠酒,再也不想牽誰的手 從此人海漂流,閉口不談愛到白頭 從此單打獨鬥,再也不會徹夜淚流 從此放下離愁,生生世世酒敬自由從此潦草一生,再也不問是否白頭 從此尋花問柳,只願來世你是唯一.
  • 放下亦是一場修行
    只有那些真正將愛情放下了的人會告訴你,其實真的沒什麼大不了的。我們常說地球離了誰都是一樣的轉,我們的生命中也會有許多的過客,迎來送往,到最後都不會走開的只有我們自己罷了。放下也是一種修行。你不是放不下,你只是不願意放下而已。
  • 世間若有一見如故,命中亦有一別陌路
    從此再不肯接我的電話。我多想在你有空的時候,分享你的喜悅;在你煩悶時,絕不打擾你。可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仿佛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開始懷疑自己是否愛的過於卑微?我原以為,愛是自由,獨立,不依附。沒想到,遇著你後,愛卻成了最揪心的牽掛。太久不聯繫,我有時常常忘記還有你這麼個人,同理,你也該忘記了我吧!
  • 缺處知足,亦常樂
    因此我認為,應當把握住當時,放下包袱,把「放下就是快樂」牢記心中。人的一生中,不論是在工作上、生活上、人際關係上、鄰裡交往上、處理上下級關係上,時時處處都如意的空間不會很多。越是在這種時候,越是不能光盯在不如意的地方不放。正象我們在學校裡考試一樣,主副課共四門,有三門得了滿分,另一門得分較低。而按照慣例要盯住分數少的這一門不放鬆,就是盯住「缺處」想問個究竟。
  • 蘇軾極富哲理的絕唱: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永遠值得你收藏!
    這首詞是蘇軾晚期的一首送別詞。你將離開杭州,因為時間緊迫,連夜就要乘一條孤舟,載著我們彼此的離愁而去。這時候,除了我,就只有暗淡的月亮和淼淼的薄雲,為你送行了。 「樽前不用翠眉顰」一句,由哀愁轉為曠達豪邁:離宴中歌舞相伴的歌女用不著為離愁別恨而哀愁。這一句本是要寬慰友人不要過度悲傷,其實在字面背後,還透露出詞人自己對人生離合的見解:世間離別本就是常事,所以不用哀愁。
  • 相遇很美,相別亦無悔
    從此,你會為他心動,也會為他憂傷。 看過一句話說: 緣已逝而情難止,生有涯而思無盡。 相遇很美,相別亦無悔。
  • 相見時難別亦難
    刪除它並不是代表放下,放下是內心的放下,那如果刪除了聯繫方式只是為了不讓自己想起過去的美好,或者不想自己那麼痛苦,這種情況也並不是放下這段感情。真正的放下不是刪除,而是他躺在你的通訊錄裡,不管他朋友圈發放任何動態,你的內心都不會泛起任何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