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得足夠遠,
你就會遇上你自己。
——大衛米切爾
昨天和我們家老代同學聊起了我們雙方的老人,他們都七八十歲了,沒有必須的事情做,只是每天一日三餐吃飯睡覺地就那麼過著。因為他們不用再為兒女負責,不用工作,也沒有興趣愛好……
我時不時地想起這樣的「活著」,但對於我自己,我無法想像這樣活下去的狀態。
更多的時候,我會覺得為活著而活著的人生是是無法忍受的,這是我這樣的人的理解,而且我還年輕。
昨天聊天的過程中,老代問我,你說我們老了也會這樣嗎?
我立刻說,絕對不會的!那時我肯定還在做年度陪伴課程,每天還得答疑呢!
他立刻笑了。
我在做年度陪伴課程的第二年和第三年猶疑過是否還要繼續做。但是,現在,我不會再猶疑。其實,我幾乎不會為收入而工作,儘管收入目前還是我的家庭生存之必須。但我知道,總有一天,收入不再是必須,但也絲毫不會影響我工作,我熱愛工作,我必須工作,我一定會工作著,直到老去。至少是因為,工作本身就是我的興趣愛好。
做課程和答疑早就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今年更是備受鼓舞:看到很多朋友在我的年度陪伴課程中發生本質的變化;在女性課程中實現了穿越;在睡眠課程中大人和孩子都從根本上改變了睡眠習慣;在吃飯穿衣繪本課程中知道原來在生活中的這些小事都是在實踐教育理念……
我沒有理由不做!
以上都是題外話,其實,今天早晨,因為一位朋友在我平臺文章的留言,加上想起年度陪伴課程裡兩位朋友的成長,促使我寫此文。
這位留言的朋友的頭像和之前不一樣(我知道不是這兩天換的,但今天看了就是特別有感覺),是自己的大頭像,清爽、利索、自信、清晰……這張照片讓我看到,她是多麼地自信和愛自己。儘管就是一張照片而已,但我似乎窺見了很多——因為,近幾年,我一直見證著她的成長:迷茫、猶豫、養二胎、懷三胎、辭職……我們的關係,早已深刻,其實陪伴會員的成長,多多少少地,已經成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這種感情在最近女性課程結營前,我才有所意識。
原來,命運與命運,可以如此地交織在一起。
這讓我想起前天發生的關於一位新年度會員朋友的事。她帶著比較大的成長課題而進入到年度陪伴群來,從一開始就向大家求助……她的處境她的心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整個群,大家都被她牽動著。
甚至,我和代老師感嘆:跟在學校當老師一樣,我的年度課程裡,每年都有兩三個讓我特別操心的朋友。
從這位媽媽的種種描述中,似乎很難讓人看到希望。真的,太難了!成長太難了!
以至於有幾位會員朋友私信我要私下給出主意幫助對方,或者提醒我一定要多關注怕這位媽媽想不開出事兒等等。
但是,前天早晨,這位離家出去兩天又回到家中的媽媽,帶給了我驚喜。本來也是我期待的,但我不是擔心她會落入過往的模式中。
我之前就將這位朋友的信息置頂,因為我比較擔心她,告訴她隨時可以聯繫我,並囑咐她可以給我發私信。結果,一大早就看見,她微信的頭像變了——原來,她真的變了!
這位媽媽在過往的模式裡各種兜兜轉轉,感覺很難繞出來。真沒想到,竟然真的轉出來了。
我之所以基本上相信她變了,還有一個原因是她幾天沒在群裡說話了。我之前就囑咐她,少說,也不要和孩子爸爸去講道理,不要試圖搞明白,就是去做去生活就好。結果,她真的去生活了!
我發信息尋問她,並且提到發現她頭像變了。我說我感覺她正在變化中。
結果非常欣喜地,她回復了我,並且提到以前不敢把頭像換成自己。而現在就想把頭像換成自己,把方方面面都變成自己。
那個自己頭像是孩子的沒有成長沒有力量總是抱怨覺得自己過得最苦的命裡註定是來受苦的一個象孩子一樣的母親,她終於開始長大了!
她列舉了幾件小事,都是之前一直焦灼的關係中的老公的變化。哎,她們終於相信我說的,你變他就變世界就變的事實。
可能的讓他人變化最大的捷徑是自己真正的成長起來!
還有一位去年秋季群的朋友,說實話,我也覺得挺挑戰我的。當時她的名字讓人聯想到漂浮不定的雲彩,或者是無依無靠的浮萍,就是帶給我沒有生根在大地之上的可憐無助的靈魂的這樣的感覺。
入群時問題很多,對我個人也「非議」過,但是,印象中只短短的兩三個月的時間就發生了甚至可以用「天翻地覆」的變化。
在年度會員一對一的電話諮詢中,有兩個朋友提到她的變化,覺得這樣的轉變不可思議。大家親眼見證了她的整個成長的過程,所以驚嘆這樣的成長。
其實,和這位朋友一次比較放鬆的溝通中,我建議她換個名字。
她真的換了,換的新名字讓我耳目一新——不是見到那個名字時讓我耳目一新,而是只要每次她的名字跳出來都會帶給我耳目一新的感覺,我的腦海總是立刻浮現出林間的那一抹新綠——嫩嫩的、向上的、努力的、成長中的……狀態。雖然是在林間的最高處,但是,一定是紮根足夠深,才會在那樣的高處生長著、搖曳著、美麗著……
自從換過名字後,當然,更多地是得益於她內在對於成長的呼喚與渴望,反正,她越來越不一樣。在女性課程結營時,她做為學員代表做了分享,我相信那分享對於其中的每一個人,都有積極的意義。
看到很多朋友自從當媽媽後,名字就叫「**媽」或者有幾個孩子的媽媽將孩子的名字合在一起就成了自己的網名——我最初那些年看到的是愛孩子的母親的心,但是,漸漸地,我就看不到母親了,只能看到孩子。我想,身為當事人自己,可能也是走著走著,只知道自己是「**媽」,而在很多時候,都忘了自己也是一個獨立的人。
至於頭像,很多的媽媽甚至爸爸也只用孩子的照片做頭像。我還關注到有兩個甚至三個孩子的媽媽,可能只用其中的一個孩子的照片做頭像——即便在選擇的當下很隨意,但我仍相信,那些不經意用手指做出的選擇,那些無意間溜出嘴的話,那些不經過大腦的動作,都一定有其特別的深義,它一定是我們內在的種種模式種種種念想的外顯,一定!
任何一個父親和母親,只有你是有著獨立完整自尊的人,只有你自愛自強,你才會擁有這樣的孩子。
一定,一定要在自己心中,給自己好好擺放在最最關鍵的位置上。
一定要先好好愛自己!
而成長和改變,也一定從自己這裡發生,從裡面發生,而非外面。
陽光三月 2020年4月6日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