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1月,為紀念在二戰中死去的兒童,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決定將每年的6月1日定為國際兒童節。從那以後,全世界的孩子們就有了專屬節日。兒童節對於孩子來說無疑是最值得期待的日子,我至今還記得上幼兒園與小學時對兒童節的迫切期盼,仿佛那一天會發生任何我能想到的快樂的事情。自初中開始,兒童節便從我的生活中逐漸消失,但當時的那種快樂卻是無法忘懷的。
二戰中遭受苦難的兒童們
一、獨具特色的日本兒童節
目前國際上通行的做法是以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但這並不意味著每一個國家都會在這一天慶祝兒童節,因為他們也有屬於自己的兒童節。例如在日本,兒童節竟然有三個,分別的3月3日的「女兒節」、5月5日的「男孩節」以及11月15日的「七五三節」。日本將一個完整的兒童節拆分成三個節日,每個節日都有不同的受眾兒童。
日本兒童
3月3日「女兒節」,也被日本人稱作「人偶節」,因為父母送給家中女孩的節日禮物,往往是在家中擺置一個類似於樓梯似的陳列臺,在陳列臺上會擺上穿著和服的人偶,小女孩往往對娃娃十分喜歡,也會將她們視作自己的「朋友」。
女兒節的人偶
日本傳統節日 「桃之節」也是在3月3日,此時正是日本桃花盛開的時節,景色極其美麗。所以,女兒節也被人們視為桃花節。
5月5日是專屬男生的「男孩節」,同時這一天也是日本的公休日,人們在家要祈求家裡的男孩子日後成材。男孩節據說是由中國的端午節演變而來的。與女孩節擺放漂亮娃娃不同,人們會在男孩節這天擺放英勇雄壯的將軍人偶,這些將軍都是日本歷史上的著名人物。
與此同時,家長還會在家裡擺放許多鯉魚幡,顧名思義,就是希望男孩子們能夠「鯉魚躍龍門」,未來有好運。在這一天,日本大街小巷上也會出現許許多多的鯉魚幡。
鯉魚幡
11月15日的「七五三節」,同樣也是日本的兒童節,但這一節日的受眾孩童僅限3歲、5歲、7歲的兒童,「七五三節」之名稱也由此而來。
在日本,這三個年紀被人們視作兒童成長的關鍵期,所以人們需要專門慶祝一下。在這一天,三個年紀的孩子會穿上漂亮的小和服,和服的設計也十分考究,在背面往往會有一個繡著松樹、仙鶴等吉祥物的小袋子,袋子裡則放著父母給準備的糖果或小玩具,用以表達對孩子的祝福。隨後家長會帶著孩子前往當地神社去祭拜神靈,祈求孩子能受到神靈的保佑。
日本七五三節
二、歐洲國家的兒童節
在廣袤的歐洲大陸上,各國也有別樣的兒童節。如瑞典兒童節,與日本一樣,也不是在6月1日,也將兒童節拆分成「男孩節」與「女孩節」,分別在8月7日與12月13日。
十分有意思的是,瑞典的男孩節被叫作「龍蝦節」,這一天父母會帶著男孩子們出門下河出海捕龍蝦,以此來培養男孩堅毅不拔、吃苦耐勞的堅韌品格。要是能夠收穫滿滿,那就寓意著男孩子在接下來的一年裡會迎來好運氣。同時男孩子在這一天也要打扮成滑稽的「龍蝦」模樣。
瑞典女孩節則被稱作「露西婭女神節」。露西婭是瑞典神話故事中專門保護女孩的神靈,在這一天女孩子們會打扮成露西婭的模樣,力所能及地幫助周邊人做一些好事,以彰顯女神的優良品質。
在英國,兒童節被設置在7月14日。這一天,家長們會被學校邀請至學校參加兒童節,家長也不能空手而來,他們要帶一些小玩具或者食品來到學校參加義賣活動,孩子們在學校裡手工製作的一些小物件也可以參加拍賣活動,售賣所得錢款都會被學校收集起來用作貧困地區兒童的捐款。
英國的兒童節會舉辦各種各樣的活動
三、美國為什麼沒有兒童節
美國是一個例外,因為它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兒童節。那這是為什麼呢?
眾所周知,兒童節是為了悼念二戰時期被屠殺迫害的兒童而設置的,帶有濃厚的時代特色,而美國本土沒有經歷過二戰,自然不會有兒童慘遭屠殺的事情發生。而且決定設置兒童節的會議是在莫斯科召開的,那時候恰好是美蘇冷戰時期,美國自然不會對這樣一場在莫斯科召開的會議給予過多關注與認可。
美國兒童
至今日,美國依舊沒有一個法定意義上的兒童節。但美國民眾認為,美國的孩子已經有足夠的假期和節日了,如聖誕節、萬聖節、復活節等。而且美國教育比較重視孩童時期的快樂教育,他們的課業壓力其實並不算太大, 這樣自然也不需要設置專門的兒童節了。
美國的萬聖節是最接近兒童節的節日了
文史君說
儘管兒童節的起源是一個令人感到難過的悲慘故事,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兒童節已經演變成一個國際性的歡樂節日。各國兒童節的日期雖各有不同,形式也千變萬化,但父母與老師對兒童所表達的愛卻是相同的。
參考文獻
劉傳:《世界各地的青年節、兒童節》,《新湘評論》2010年第12期。
劉聰:《「桃花」與鯉魚--日本「兒童節」》,《海洋世界》2014年第6期。
(作者:浩然文史·劉越)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帳號!您的點讚、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