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哪裡?在有媽媽有愛人的地方

2021-01-15 浙江在線

  浙江在線1月15日訊 錢江晚報和杭州郵政聯合策劃了特別活動「讓愛回家」,為回不去的你們專門定製一款充滿濃濃愛意的專屬明信片。昨天第一款明信片已經出爐。根據讀者的建議,我們手繪了打毛衣奶奶的形象,代表「媽媽的溫暖」,也是夢裡家的溫馨。另一頭手繪了戴安全帽的小哥,代表的是留守杭州的一員,他可能是你,也可能是我。

  圍著充滿媽媽味道的圍巾,小哥透過蔚藍的天空,仿佛又回到了媽媽的身邊。

  大家對第一款設計方案,有什麼意見?
  接下來,我們還將推出幾款風格多樣的明信片設計,歡迎大家繼續分享點子和創意!

  與此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讀者在小時新聞客戶端給我們留言,講述自己和媽媽、和家人的故事。

  長慶街道舊改項目建築隊高文海
  媳婦撐起全家

  80歲老爸和孫女都靠她照顧

  52歲河南人高文海,是杭州下城區長慶街道舊改項目建築隊的一名普通工人。

  高文海個頭不高,很瘦。滿是水泥和油漆痕跡的紅色夾克衫,是他這個冬天的工作服。

  「平時,我們都是跟著建築隊走的,哪裡有工程,就去哪裡。今年都在老小區裡轉。」高文海說,他的工作就是打打混凝土、砌牆,做各種房屋外立面修修補補的活兒。

  沒讀過幾年書,他就出門打工了。他去過北京、上海、山東等地,跟著工程隊做活,也學了不少建築手藝。連老家的房子都是他自己蓋起來的。

  對於這些建築工人來說,莫大的幸福就是能在家裡過個長長的年。「每年11月底,我就能回去,一直過完元宵節才回來。」去年受疫情影響,高文海在家裡待了小半年。「心慌呀,著急呀,掙不到錢,還不如出來。」

  辛辛苦苦工作了9個月,他又盼著回去過年。因為疫情反覆,政府鼓勵大家留杭過年。回家9個小時的硬座,儘管不算山路迢迢,但為了預防疫情,還是不去乘車好。高文海糾結了很久,做出不回家的決定。

  他念叨著:「在我們老家,年貨裡一定要有臘肉,我媳婦兒做的臘肉特別香,因為家裡的豬肉和杭州的不一樣。年夜飯的桌上除了各種炒菜,還要有『四個鍋』,放好些個東西。我們家主要是魚鍋、羊肉鍋、雞鍋、魚圓鍋。吃了『四個鍋』,才能叫過年。」

  說起老家的吃食,他有說不完的話:「杭州的蘿蔔,幾塊錢一斤,我們老家,3毛錢一斤,水嫩嫩的,又脆又甜,好吃得很。」

  今年怕是吃不上了,高文海滿臉寫滿了失落,「過春節,誰不希望能回家團聚呢?」

  「今年家裡肯定冷清呀,我80多歲的老父親,得了肺結核,每天都是我媳婦兒做好飯端到他房間裡。我還有兩個孫女兒都在老家,我媳婦一個人照顧著。」說起這些,高文海紅了眼,「太愧對媳婦了。」

  杭州祥符派出所副所長王宏

  懷念媽媽做的羊肉,那是「媽媽的味道」

  王宏今年35歲,來自寧夏,2012年從警後一直在祥符派出所工作,現在擔任副所長。

  今年並不是王宏第一次不回家過年,從警以來,兩三年回一趟老家,每次也只待三四天,這已經成為他生活的常態。雖然回家少,父母對王宏也很理解,但王宏心中還是感覺對家人有虧欠。
  說起母親,王宏印象最深刻的事,便是自己小時候長水痘的時候,「那天早上我全身都起了紅紅的疙瘩,又疼又癢,跟媽媽說了之後,她就騎著自行車帶我去醫院。那時正值冬天,媽媽騎了30分鐘才到醫院,坐在後座的我感覺寒風刺骨,更何況前座的媽媽了。」

  提起母親,另一件讓王宏印象深刻的,是母親烹飪的羊肉,有時清燉,有時紅燒,老家的水配上老家的羊,那是一種「媽媽的味道」。

  「這麼多年在外,不想家是不可能的,前幾天還和母親視頻通話了,告訴她今年過年不回去了。我媽很心疼我,讓我保重身體。」王宏說道。

  王宏想通過錢江晚報·小時新聞,提前給母親拜年——

  兒子在外好多年了,這些年都沒能好好照顧你們,抱歉!即使不能經常回家,我也會多打視頻電話給你,多發信息給你。我在這邊一切都好,不用擔心。

  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線路工康寶文

  特別想媽媽,我的鄉愁是那碗香椿炒蛋

  康寶文是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杭州工務段杭州東線橋車間的一名線路工。平時的工作是對杭州東站周圍的高鐵線路進行維修養護。

  雖然工作地點就在東站旁邊,但進入鐵路系統工作四年,康寶文幾乎沒有見過這座高鐵站的繁忙時刻。「我們做線路維修養護,只能等高鐵末班車後才能上線工作,工作時間往往在凌晨0到4點。」

  「一般回去都是趕在節假日的時候,能在家多待幾天。上一次回家是在國慶節,主要在家陪父母,偶爾和一些同學或者發小聚一聚。」

  他算過,算上探親假,一年回家也就四五次,「去年春節碰到疫情,在家裡待十多天,算是時間長的。」

  每次回家,是康寶文最輕鬆的日子。在家裡,就連很普通的白面饅頭,吃起來也是那麼香。「爺爺奶奶喜歡大鍋蒸饅頭,每次我回去最愛吃這個。雖然來杭州工作幾年,飲食也慢慢適應了,但家裡的味道,有一種鄉愁在裡面,和外面的總歸不一樣。」

  離開家的日子,25歲的康寶文也特別想念媽媽炒的酸辣土豆絲和爸爸為他準備的香椿炒蛋。「尤其是香椿炒蛋,要知道香椿摘下來是4月前後,每年父親會把新鮮的香椿放在冰箱裡保存好,為的就是讓我一回家就能吃上。」

  最近,康寶文對老家的疫情尤為關注。「晉州市與石家莊藁城區相鄰,之前爸爸給我打過電話,讓我春節儘量不要回來了。」

  康寶文說,打算這幾天正式跟父母說,今年春節就留在杭州過了。「我想等過完年後,春天來了,再回家看看父母和爺爺奶奶。另一方面,也抓緊練好技術,保障即將到來的春運。」

  最後,康寶文想通過錢江晚報·小時新聞,提前給父母拜年——

  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要留在杭州過年了,提前祝爸爸媽媽春節快樂,身體健康!

  疫情期間,希望你們在家好好待著,工作停一停,身體健康是第一位的。

相關焦點

  • 家,什麼是家,家在哪裡
    家?我忽的睜開了眼睛。家嗎?好陌生,我在哪裡?一個女人,小時候,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長大了結了婚,愛人在的地方才是家,老了以後兒孫在的地方就是家,可是就是沒有自己的家,也許最後那一抔黃土才是女人的家。有人說,有愛的地方就是家,如果沒有愛已經變成風雨呢?還有人說,家人在哪裡,哪裡就是家。
  • 家在哪裡?
    不知道自己轉輾過多少工地,也記不清自己租了多少次房子, 一個從農村來的打工者,,只要晚上有一個睡覺地方就行,白天時間都在工地上,晚上回來,勞累了一天便倒床就睡著了。他是有家的,可是為了家只能打拼。老婆帶著孩子在家鄉下的縣城裡住,以前老婆也與他在北京打工,掙了一點錢,才在自己老家縣城裡買了房子,雖然沒有房貸,但是也從親戚那借了一些錢。前年兒子正在讀高中,兒子也算爭氣 ,成績名列前十名,想讓兒子考上一個好大學,讓他比自己有出息,不能走自己老路,就讓老婆回家照顧兒子讀書去了。
  • 有她的地方才是家,有她的地方就有愛—感恩母親
    這個人就是,媽媽。當你在異鄉忙碌的時候,點了不那麼可口的外賣,你會想家嗎?你會想她嗎?病重的媽媽已經站不住了,但依然堅持給女兒做了最後一頓飯……▼我們都是有媽媽的孩子,但我們恐怕都不是稱職的孩子。  春節長假過去,80歲的母親堅持送兒子出門。在汽車發動的那一刻,母親把頭探進車廂,凝望著兒子,反覆叮囑。▼
  • 有母親的地方,那才是家
    言辭裡,聽出了媽媽的一點點抱怨,更多的是不舍。😢 小時候經常流鼻血,體質不太好,老媽就每天不是燉豬蹄就是燉排骨或者雞湯給我喝,還都是每天凌晨4點多就去熱了端到床上給我喝。迷迷糊糊的我迷迷糊糊喝完湯,老媽總說:喝好,再睡會兒,養身體。每天就是那樣,看著她忙碌的身影。 我的身體可能屬於那種吃很多都不會很胖,或者胖的比較隱蔽。
  • 已婚女人家在哪裡?
    不覺中已經漸漸的離開了那個「黑雲壓城城欲摧」的古都西安,媽媽不停地逗兒子玩,從她的臉上我看到了孫子對老人的意義,似乎不僅僅是快樂,更多的是放心,對女兒的放心,女兒經歷了那麼多,終於有了自己的孩子,這也完成了母親的心願。視野中出現了渴望已久的田野,大自然的容貌真的是語言無法描述的。
  • 有錢的地方沒有家,有家的地方卻沒有錢,兒子父親?這身份我都有
    現在已經是有了寶貝的男人深刻的的體會到父母的辛苦和不易,想對我的爸爸媽媽說一聲:爸爸媽媽我愛你為了生活一路的漂泊,回頭想多陪陪你卻發現你已長大,有錢的地方,沒有家。有家的地方卻沒有錢,加油,至所有努力的人。
  • 沒有了媽媽,家鄉變故鄉,娘家娘家,有娘的地方才是家
    相信你們看過一個故事,故事中的外婆去世之後,媽媽抱著女兒哭著說「媽媽沒有媽媽了」,那一刻讓很多人都感到無比的辛酸。沒有媽媽的娘家你還會回去嗎?有父母在兄弟姐妹是家人以前回去有爸媽在門口等著我回來,現在回去只能看著父母的遺照。那種感覺好悽涼。有爸媽的時候沒啥感覺,父母走後才覺得像個孤兒,心裡有委屈無處訴說。回娘家,回娘家,有爹媳才是真正的家。爹娘不在了,雖然兄弟嫂子們很好,但沒什麼事平時都沒有回娘家的欲望。爹娘在的時候一有空就往娘家跑。
  • 長大後才知道,媽媽卻喜歡在外婆家,因為媽媽也喜歡有媽媽的家
    媽媽總是說再等一會,慢慢的結過婚了才知道,媽媽也喜歡有媽媽的家。小的時候,不懂事,不喜歡出去,總是喜歡在自己的家裡,哪裡都不去。哪怕是一直睡覺都是很幸福的。小的時候去外婆家,媽媽總是想在外婆家多待一會。那個時候,我們不理解,不知道為什麼媽媽總是喜歡在外婆家。後來的後來,我們知道了,媽媽原來一年都沒有幾天陪伴在外婆身邊,媽媽也想她的媽媽啊!
  • 有媽的地方就是家
    記得小學的時候,天寒地凍的日子,父母為了改變拮据的窘境每天會上山砍柴,第二天父親用獨輪車推到集市上去賣,因為結冰的道路難行,每天早上母親都會幫父親拉車送行。每次離開家之前都會幫我們哥兩把火盆升好,鍋裡的飯上蒸著肉最豐厚的臘鵝,以至於哥哥到現在都回憶說「那時的臘鵝是最最美味的」,是啊,因為那時的一切都是媽媽為我們精心準備的,他們吃的是肉最少的翅膀,只不過我們兩個傻小子不知道罷了,還每次都在那裡念叨「母親愛吃翅膀」。
  • 每逢佳節倍思親,怎奈有家的地方沒工作
    有工作的地方沒有家,有家的地方沒有工作!來自河南農村85後的我,馬上就奔四了,還是一事無成,在外漂什麼時候是個頭啊!真的很想回家陪陪父母和孩子,爸爸媽媽馬上就八十歲了還為我操勞,在家幫我們看著有孩子沒有爸媽的家,有時候真的想對爸爸媽媽說我不在外面了打工回家去陪你們,可是不行啊!
  • 有愛的地方就是家
    作者:高麗媛一天,王雨婷像往常一樣準時來到辦公室,卻看到桌上有個寫著她名字的包裹,猶豫著打開,原來是剛剛畢業離校的學生悄悄放在這裡的,一個禮物、一封信。「謝謝你,這段時間對我的包容,不嫌棄我這麼調皮,其實我更願意把你當作朋友。」此刻的王雨婷百感交集。馬上就要離開這個地方了,最捨不得的就是這幫學生。「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作為一名軍嫂,她對此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 車禍後,我想不起家在哪裡了
    「媽媽,媽媽,生日快樂!」對於媽媽的記憶>李普博的家裡一共有五個孩子她在內心深處一遍遍問著自己:「我的家人在哪裡後來,李普博幸運地遇見了值得託付終生的愛人
  • 除了愛人外,值得被愛的人有三種,別忽略了
    把愛人理想化,最後越會發現他不完美,痛苦的只會是自己。這一生,我們要學會去愛那些值得被愛的人,這和我們的愛情並不衝突,幾種情感是可以疊加的。所以,除了愛人外,值得被愛的人有三種,別忽略了。我們都好久沒有問過自己了,最愛吃的是什麼,最想去旅行的地方是哪裡,最渴望擁有的是什麼等等,自己都沒有答案。忘記了愛自己,把自己當成無所不能的機器,累到身心俱疲想停下來,卻在現實面前不敢任性。
  • 遠嫁的你有家嗎?問到家在哪裡?她哭了
    遠嫁這個詞太熟悉了,很多人為了愛情為了更好的發展,機緣巧合的離開了自己的家鄉,嫁到了幾百公裡甚至上千公裡的地方。你還有家嗎?我聽到了一句話特別好:「我嫁給你,不是我離開自己原生家庭,來到你的原生家庭,而是你也離開原生家庭,我們一起有一個家」這句話刺痛你了嗎?
  • 媽媽是根,媽媽在,家就在
    放電影的那一年,我八歲,爸爸陪媽媽去廣東治病。出發時還不知道是否有治癒的可能性,而我和弟弟開始了幾個月的寄宿伯父家中的生活,而至今最深印象的是,家門口的那一袋爸媽留下來的桔子。當時學校組織看電影,就是《世上只有媽媽好》,而同時間的另一個地方,爸媽也在看這個電影,一併的哭著看的,這是後來爸媽回來後說的。
  • 貓咪最喜歡家裡的這6個地方,你家貓喜歡待在哪裡呢?
    貓咪的領地意識挺強的,屬於自己的地方絕對不讓別人靠近,這是因為守護自己的地方才有安全感,貓咪一般最喜歡家裡的這6個地方,你家貓喜歡待在哪裡呢?1、陽光溫暖舒適的陽臺貓咪很偏愛能曬到太陽的地方,這是因為貓咪都是怕冷的動物,尤其是冬天,要是有陽光的地方,鐵定有貓咪的身影,而家裡溫暖舒適,能曬到太陽的地方,非陽臺莫屬了,很多貓咪都愛待在陽臺,但是寵主要注意了,要建好圍欄,不要讓貓咪掉下去了。
  • 2020上半年最感人視頻:有親人的地方,才是家
    媽媽李靜芝被騙了三四次,98年的時候被騙了五千元錢。失去兒子,還屢屢遇到壞人,難以想像當時的李靜芝有多艱難。更難過的是,丈夫毛振平無法面對兒子丟失的自責和痛苦,堅持了五年之後,他和李靜芝分手,離開了家。但是母子連心,為了找回自己的骨肉,她不能放棄。
  • 回不去的叫故鄉,有爸媽的地方就是家
    沒想到,進屋之後,媽媽竟然數落起我。媽媽:這是你姥姥新給你做的棉褲!就這麼不知道愛惜!我:你就關心褲子髒不髒,不問問我怎麼回來的!我摔了17個屁蹲才回到家。說完,我哭了,媽媽沉默了。有一天,爸爸出去進貨,只有媽媽看店,晚上我正寫作業呢,來了一群人二話不說,將家裡的攤位掀了,東西全都裝進他們的車,還把我媽帶走了,我根本追不上。我拼命跑,拼命跑,找到平時熟悉的老鄉阿姨那,讓她帶我回奶奶家,阿姨二話不說攔了一輛計程車,我憑著僅有的記憶,終於找到了奶奶,又把事情描述一遍。
  • 哪裡有婚姻調解師
    今天看到一個問題,哪裡有婚姻調解師?婚姻問題我覺得就是自己調解!婚姻問題別人調解不一定能解決問題!我快退休的時候,我們倉庫保管員:劉師傅 明天替我看一下倉庫吧!我們這位師傅,大女兒家出現了家庭矛盾。我勸她:你先問問閨女有什麼想法,你不能替閨女做主,你應該尊重閨女的意見!這位師傅和二女兒,就是要給大女兒出氣做主。
  • 家有強勢的媽媽
    一說起家庭中有一個強勢,辛勞,努力的媽媽,到底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呢?很多普通人,或是短期觀察的人就會覺得,一個辛勞付出的媽媽當然是好事,因為有人做事,有人承擔。在於樸素主義心理學研究者的視角裡,這並非一件特別好的事情。一個強勢的,辛勞的媽媽本身就是被動承受的主體,她因為無奈而做了家庭中不該她做的,不需要她承擔的事情,對於她本身來說就是一種壓抑,一種痛苦,一種吶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