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相親局的背後:80、90的愛情觀真的扭曲了嗎?

2021-01-19 騰訊網

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

這句詩傳唱了千古,象徵了多少痴男怨女對愛情的渴望和美好嚮往。然而就是這樣一句傳唱度極廣的佳句,卻出自了卓文君的《白頭吟》,可能很多人都會羨慕於文軍與司馬相如的愛情,甚至在此詩中窺探愛情的美好,但誰又能想到,珍愛文君的相如是個潛在的渣男?

當年相如落魄時愛上了文君,雖然家徒四壁但仍憑藉一首鳳求凰俘獲了美人的心,搞得美人為了和他在一起,不顧封建禮教的私奔。

最後又由於窘迫的家境,司馬相如讓大家閨秀的卓文君在酒店門口賣酒,即讓卓文君的爹卓王孫心疼,又讓這老丈人礙著面子被迫給了兩口子一筆錢財,成了富貴人家。

後來相如得到漢武帝的賞識,入朝為官,混得風生水起,便起了納妾的心思,讓遠在家中操持家庭的卓文君一封書信好頓奚落,最後不得不收起採野花的心思,認真愛文君一人。

丈夫被稱為漢賦四大家,妻子同樣是有名的才女,這二人不正像現代中國的精英層嗎?

不知道大家聽沒聽過958相親局,它一般指專門給高學歷的精英人群徵婚的機構,並且有著嚴格的相親標準,985大學的堅決不找211的,並尤為看重第一學歷。

即使研究生學歷是985高校的,本科學校非著名,那也會受到一些相親條件約束甚至「歧視」。

古代雖講究門當戶對,甚至一些人以仕途來選擇婚配,但正是那個時代的縮影。自從我國人民的思想解放後,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自由戀愛,即使某些條件不匹配,也會相伴一生,那才是真正的車馬很慢,一生只夠愛一人。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羨慕我們的上一代,上二代,很想摒棄快餐愛情,卻又身不由己。

都說愛情向像鬼,聽說過的人多,碰到的人少,985相親局的出現更是讓越來越多的人覺得80、90後年輕人的愛情觀日漸扭曲。

甚至一些人給局中人貼上了「優越感滿滿」的標籤,先看條件,再看緣分,最後看愛情,即使司馬相如也是抱著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彈奏的鳳求凰,讓卓文君仰慕。

但這真的是愛情觀扭曲造成的嗎?我們不妨將這些人的年齡揉碎了來看,按照正常的節奏,一般學子碩士生畢業的年齡大概在26歲左右,這個年齡段的人顯然已經到了家長們催婚的年級,學校和社會畢竟是兩碼事,都說一個人25歲之後很難再遇見真愛,如果校園戀愛不圓滿,畢業後,身心俱疲的一個人在父母的催促下,想抗住壓力找到真愛確實不容易。

還有很多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是985、211,所以他的另一半學歷必須要對等,條件也要比自家孩子好,但愛情哪有那麼多標準,父母喜歡的,孩子不喜歡,孩子喜歡的,父母又不同意,拖來拖去,倒是成全了這些以條件來幫助擇偶的婚戀機構。

也有人說,愛情和伴侶完全是兩碼事,糟糠之妻說不定都有下堂的那天,還不如房子票子來的實在,甚至衍生出了結婚就是搭伴過日子的名理論。

日久也許真的可以生情,但如果沒有一點感情基礎,誰又願意為別人改變呢?莫不就是馬馬虎虎苦苦糾纏的過一生,成了一輩子的怨偶。

就算搭夥過日子,也要相看不相厭,不然這日子可就真的一點奔頭都沒有了。那麼問題來了,你覺得當學歷、經歷、年齡出現巨大差距的時候,愛情真的可以打敗所有標準嗎?

相關焦點

  • 985相親局背後的驚人愛情觀,是學歷?
    但聯繫當下實際,以及婚姻成功率和幸福率來看,985的相親局的愛情觀和門當戶對的說法可以說是在情理之中了。既然自古以來便有這樣的說法,那自然是有他的道理。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985相親局背後驚人的愛情觀,是怎樣的切合現實吧!你走在什麼樣的路上,就會看到怎樣的風景。雖說,即便生活在陰溝裡也要仰望星空,可是,平臺越高便越接近星星。
  • 「985相親局」背後:單身男女到底在尋找什麼?
    近期「985相親局」相關的新聞、評論持續刷屏,以「985」學歷為門檻的相親服務讓大眾瞠目結舌的同時,也掀起了對於婚戀市場內卷、婚姻工具化等問題的討論。  12月22日,知名婚戀網站珍愛網發布了《婚戀市場內卷對單身男女婚戀觀影響》報告,調研了超過20000位單身用戶對愛情和婚姻的看法。
  • 985相親局,真的殺死了年輕人的愛情?丨周末談
    摘要周末談在尋找真愛的道路上,學歷真有那麼重要嗎?最近,「學歷區分」加「婚戀焦慮」的配方,共同製造出了「985相親局」這個熱搜話題。比如,不少參與者心中都橫亙著一條無情的學歷鄙視鏈:清北的看不上985的,「重點」985的看不上「普通」985的,普通一本的畢業生則連入場券都拿不到。更有甚者,會給每一位相親對象都列一張績效考核表,針對本科學校、碩士學校、專業、職業、身高、長相等多項指標進行打分衡量,以求「最佳匹配」。難怪有人感嘆:在這些冷冰冰的條件篩選下,年輕人的愛情早就被殺死了。
  • 「掛牌」在985相親局
    定位高學歷圈層的相親局早就存在。2013年,立足北大校友圈的婚戀平臺「相遇未名」成立。2015年,「陌上花開」又誕生在清華園,如今稱自己為「985圈子都在用的相親平臺」。沈奕斐認為,985高校的教育背景和愛情毫無關係,以此作為標籤,是一種對其他學校的歧視。而月亮則辯解說,這只是平臺的差異化定位而已。節目中,沈奕斐問:「作為局內人,我們真的有必要把自己的世界框小嗎?」局內人「我覺得很多人酸,因為他自己不是這個圈子的,其實不管是985,還是211、本科、專科畢業,只要相親,這些條件都是存在的。
  • 「985相親局」透出的焦慮與迷失
    最近,一篇題為《通過層層篩選,我在985相親局上見證了高端的失敗》的文章引起公眾關注,也讓「985相親局」成了網絡熱詞。根據這篇文章的講述,所謂「985相親局」,最早來源於兩個大學生創建的網絡平臺,只允許北大、清華、復旦、上海交大4個中國最頂尖大學的學生參加。後來,由於這4所大學的相親學生「已經被窮盡」,才將範圍放寬到其他985名校。平時,平臺會發布公號文章,介紹這些「優秀人士」,也會組織線下活動。線下活動才是重點,畢竟真正的相親都要走進現實。
  • 985相親局,是強強聯手的完美愛情,還是精準算計的功利婚姻?
    ,有按行業劃分的,比如金融圈子相親局,教育圈子相親局,有按地域劃分的,比如江浙滬相親局,粵港澳相親局,有按資產分的,比如1000萬相親局,高淨值人群相親局,阿里P8相親局等等。沒想到,這次的985相親局將婚戀這個大市場已經細分到極致了。一則針對985相親群的採訪,可以幫助我們來理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篩選機制。有985本科生說:我不僅想要自己優秀,我還希望我的孩子很優秀,我的妻子也要很優秀,比如說十年後同學聚會,這個家庭會讓人覺得是幸福的。
  • 身處985相親局的女孩親述:我拼命讓自己變優秀,婚姻絕不將就
    然而,798藝術園區「愛的博物館」餐廳裡,此時卻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只因這裡正在舉辦一場「985相親局」。 這些世人眼中的天之驕子,在相親局中茫然而機械地重複著自我介紹,挑選他人也等待被人挑選。 若是按時父母那輩的觀念來看,這些年輕人們頻頻相親之舉無疑是「掉價」,但對於這一屆單身青年而言,這樣的相親局早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而這背後折射出的則是名校生們說不清道不明的愛情困局。
  • 媒體評「985相親局」:把「起跑線」提前到相親上 是對幸福的誤讀
    最近,一篇題為《通過層層篩選,我在985相親局上見證了高端的失敗》的文章引起公眾關注,也讓「985相親局」成了網絡熱詞。根據這篇文章的講述,所謂「985相親局」,最早來源於兩個大學生創建的網絡平臺,只允許北大、清華、復旦、上海交大4個中國最頂尖大學的學生參加。後來,由於這4所大學的相親學生「已經被窮盡」,才將範圍放寬到其他985名校。
  • 985相親局:學歷誠可貴,感情價更高,不要把人當「商品」
    近段時間,「985高端相親局」這一話題再次走進人們的視野,在網絡上引起熱議,掀起一波討論浪潮,所謂的「985相親局」,最早出現在兩個大學生做的網絡平臺上,該平臺致力於給各名校的學生「牽線搭橋」,985以上學歷則是在該平臺相親的入場券。
  • 985相親局現場查畢業論文,明碼標價的愛情,成了奇葩相親會
    近日網上發生了這樣的一個事情,一個31歲的985碩士女生加入了一個相親群,這個女生一共填寫了長達12頁的表格。填寫完表格完畢之後,系統就給他自動匹配了相親對象,但是這個相親對象卻嫌棄這個女生的學歷,認為女生的本科第一學歷不是985
  • 相親局跟學歷掛鈎錯在哪?
    光明時評【相親局跟學歷掛鈎錯在哪?】「985相親局」的一個荒誕處在於,它把衡量一個人價值的標準,還和高考成績掛鈎。參加相親的人,至少都已經大學將近畢業,或者已經參加工作。名校的生活應該是豐富多彩的,一個讀了名校的人,理應擁有一個「更大的世界」,為什麼還對幾年前那場考試念念不忘?一個北大、清華的學生,如果不能從高考中走出來,大學就算是白讀了。 這樣的名校相親局只是時下「高端相親局」的極端形式。
  • 北京最高端相親局,985畢業只是入場券,網友:脫髮容易脫單難
    含陌率越高,證明你的生活中985名校的人越多,一般以達到50%作為鄙視鏈頂端生物。明面上,任何從陌上花開HIMMR微信號看到活動推文的人都可以報名相親,實際上,最後入局的清一色的都是985名校畢業生。1、高端限定的相親局「陌上花開HIMMR」是由兩個清華大學的校友在2015年聯合創辦。二人創辦的初衷就是希望在清北這樣男女比例失衡的院校早日解決個人問題,兼顧同學脫單。在當時,只有清華、北大、復旦、上海交大四所院校的學生可以在這掛牌交友。
  • 通過層層篩選,我在985相親局上見證了高端的失敗
    線下相親局參與者的質量,又直接轉化自公號高學歷的關注者。工作人員告訴我,陌上的線下活動報名一直很踴躍,釋放出的女生名額會在五分鐘內被搶光。因為報名者人數往往超過2、3倍,事實上需要篩選。「我們一般都會優先滿足名校。看見女生出生在88年以前,男生出生在85年以前,就幾乎不要了。」 負責線下活動的小融坦言。
  • 名校畢業生的愛情困局:在高端相親app裡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好像不管是愛情還是工作,都是如此。 你是普通本科也好,211畢業生也罷,或者是985碩士生,海龜博士,只要你沒把握住校園的黃金戀愛階段,都一樣會在相親局中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尤其是女生,在戀愛與婚姻上,會更加有危機感。每次回家,都會面臨的靈魂拷問必然逃不脫「有男朋友了嗎」。
  • 「海歸名企男生,紅唇裙裝女生專場」|愛情本純粹,何處染塵埃?
    當我們不斷被這些平臺的宣傳所洗腦,當我們耳聞目染充斥著這些極致的KPI,我們還看得見愛情本來的樣子嗎?我們的愛情觀、擇偶觀都在功利主義的浪潮中被衝刷滌蕩,變得面目全非,徒留一顆焦躁不安的心,在浮華塵世中饑渴地跳動。
  • 現在的年輕人是否真的不再嚮往愛情了?
    如今的青年人主體逐漸變為「90後」「95後」甚至「00後」,當年人們口中的「小公主」「小皇帝」們開始在社會上嶄露頭角,綻放光芒。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機遇和使命。當代青年更有主見,更加獨立,他們開始用自己的方式影響家庭、社會、國家乃至世界。本報今起推出「中國青年觀察」系列報導,與您一起領略新時代的青春風採。「是手機不好玩還是劇不好追?為什麼一定要談戀愛?」
  • 985相親,被精算過的婚姻真的不會死機嗎?
    958相親最受質疑的無非是:當婚姻變成了赤裸裸的臺面交易,還會有愛情嗎?看似完美匹配的兩個人,真的就能攜手一生嗎?在我看來,這個問題有點諷刺,而且也是個悖論。首先,其實放眼看看我們身邊,即使是兩個人自由戀愛最後走向婚姻,誰能說這背後就沒有各種利益的權衡交換?
  • 《我的播音系女友》掀口水戰 80後痛踩90後熱捧
    《我的播音系女友》已於近日正式上映,作為一部青春懷舊電影《我的播音系女友》不僅搭上了80後的後青春期也與正處青春校園的90後息息相關,影片上映三天以來除了引起兩個主流全體的廣泛的關注,也在網絡上掀起了80後痛踩、90後熱捧的口水戰。
  • 「我985畢業,憑啥跟高中畢業的相親?」學歷真的和戀愛掛鈎嗎
    如果我們真的在一起,肯定就會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啊。我工作確實不穩定,但不代表未來一直如此啊。但是,學歷真的能代表一個人的全部嗎?這一點我是萬萬沒有想到,正常來說不是男人不看重學歷嗎?學歷真的和戀愛掛鈎嗎?
  • 論QQ陪伴80,90的人生,愛情,歡樂。
    說起QQ,那可是80.90後的好夥伴呢,承載了幾代人的回憶,QQ上面不僅有很多好友,更重要的是有個人心情說說,照片,日記還有QQ愛情。QQ包含了一個人太多的重要信息,記錄了一個人的人生歷程,他雖然是個虛擬的軟體,但陪伴我們成長的他也是一個鮮活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