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曾在演講的時候說過:「養兒防老,幾乎不可能!」,但養兒防老的觀念在中國人心中根深蒂固,老話說:"養兒防老,積穀防饑",正因為如此,所以在過去,才會有那麼多重男輕女的家庭和思想。
57歲的陳桂枝這一輩子最值得炫耀的一件事,就是生下兒子小朱。在那個重男輕女的年代,第一胎生了個女兒,遭了別人好幾年的白眼之後,終於生了個兒子。
兒子的誕生給了陳桂枝揚眉吐氣了一回,從小對兒子也就格外的寵溺。在物質相對匱乏的年代,陳桂枝幾乎滿足了兒子所有的欲望,小時候的玩具、長大後的潮鞋潮服,就連畢業後找工作都是陳桂枝幫忙張羅的。
轉眼兒子已有27歲,奔三的人了,看著親戚朋友家的差不多年紀的孩子,結婚的結婚,孩子能打醬油的也是有的,再不濟也都有相處的對象。自己的兒子似乎無心成家立業,陳桂枝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陳桂枝四處為兒子牽橋搭線,條件好的姑娘怕看不上兒子,條件差的姑娘又怕自己兒子吃虧,終於經人介紹認識了外地姑娘小霞,女孩長的挺漂亮的,看起來也挺精明的,從未談過戀愛的兒子一眼就相中了小霞,陳桂枝看兒子喜歡自己也就滿心歡喜了。
交往差不多半年時間,水到渠成,也到了該談婚論嫁的時候了。因為女孩是外地的,所以女孩的父母提出要求有一套房,彩禮8萬,婚禮兩邊各辦一場。
兒子將女方的意思告訴了父母,陳桂枝一聽女孩家的要求也並不過分,和市場行情相差無幾。於是讓兒子將心放進肚子裡,一切交給他們。
陳桂枝心裡也盤算著,如果花50萬按揭一套房,加上彩禮8萬,自己的積蓄為兒子辦場婚禮是綽綽有餘的。
眼看去小霞家提親的日子越來越近了,在動身之前,兒子小朱特意囑咐父母,一定要將彩禮帶足。陳桂枝滿口答應,讓兒子放心,不會耽誤事。
為了表示誠意,陳桂枝一家做足了準備,提前來到了兩家約定的酒店,簡單的寒暄過後,直入主題,說到房子已買,女方父母親戚臉上都露出了滿意的微笑,氣氛融洽。
說完房子就得說彩禮了,可是沒說幾句,女方的父母就離席而去,剩下的七大姑八大姨指著陳桂枝一家罵了起來:「養了這麼大的姑娘白給了?你們抬個頭怎麼有臉來?」
兒子和未來的兒媳一看這場面都懵了。原來,當初陳桂枝心疼兒子婚後還房貸壓力大,想著自己也就這一個兒子,將來什麼不是給他。於是和老伴商量,取出保險和退休工資,最終積蓄東拼西湊了107萬全款給兒子買婚房,本來是件皆大歡喜的事情。
因為是臨時決定一次性付清,所以一時也沒湊齊8萬彩禮。
說好的8萬突然成了3.8萬,兒媳小霞大聲衝兒子嚷嚷:「你真是個沒用的東西,說好的8萬很多嗎?3萬8還有臉上門來……」說完摔門就走了。
兒子也著急上火,怒斥父母:「你們怎麼回事啊?如果小霞不不回來我和你們沒完……"丟下話就追小霞去了。
陳桂枝正想解釋,因為全款買房,彩禮一時沒有這麼多……,可是沒有人願意聽,好好的定親宴就這樣不歡而散。
回到家後,陳桂枝滿心擔心兒子,終於東借西借湊齊了8萬,兒子和兒媳才順利領證結婚。
老話說,娶了媳婦忘了娘。以前兒子和兒媳處對象的時候,還偶爾帶兒媳回來吃頓飯,自從結婚後,兒子事事以小霞為主,對老婆百依百順,名副其實的妻管嚴,耙耳朵。而兒媳因為彩禮的事情更是不願意理睬公婆,陳桂枝便很少能見兒子一面。
或許是太久沒見兒子,陳桂枝心裡十分想念,於是和老伴決定,去兒子的住處看看兒子和兒媳。提著大包小包,都是平時兒子愛吃的東西和一些土雞蛋,一路舟車勞頓終於來到兒子家門口。
開門的是兒媳,兒媳一看是老兩口,臉上掛滿嫌棄,喊都不喊一聲就問:「怎麼不打招呼就來了,真是麻煩。」,說完就逕自回房去了。
老兩口尷尬的站在門口,進也不是,不進也不是。不一會,兒子出來了,沒說讓老兩口進去,還順手將門帶上,一邊抱怨:「你們怎麼來了」,一邊拉著父母出去說話,好像生怕熱老婆不高興。
陳桂枝知道兒子為難,於是開口說:「我們只是順路過來,家裡的這些東西我們也吃不完,順手給你們捎來,我和你爸這就走,不要你送……」
回來的路上,老兩口都不說話,自己身上掉下的肉現如今是這樣。陳桂枝更是失落,她想起全款買房前,親戚勸她,不要全款買房,要留點錢養老防身,當時的陳桂枝還嗤之以鼻,說:「養兒防老,不怕他(兒子)將來不給我養老送終。「,現在想來,心裡很不是滋味。
三毛曾說過:
「世上的喜劇不需金錢就能產生。世上的悲劇大半和金錢脫不了關係。」
陳桂枝的悲劇表面上看,都是錢惹的禍,世界上任何關係都經不起金錢利益的考驗,就算是血親的關係。
但他們走到今天這個地步,自己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過分寵溺孩子。單從買房這件事來看,如果當初不全款買房,首付一部分,既能體面拿出彩禮,還能留一部分養老。
如今他們寶貝一樣的兒子能因為彩禮的事情和父母鬧僵,試想將來等他們老得動不了了,身上有個三災五病的,還能伸手要兒子一分錢?
陳桂枝就是典型的中國式父母,而中國式父母最大的悲哀就是:付出自己的所有,卻想不出感恩的孩子。為了孩子付出所有,只要對孩子好,任何委屈都可以自己扛。
紀伯倫有一首詩歌是這樣說的: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藉助你來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
為人父母,該放手時就要放手,特別是年紀大了,兒女都已長大,更應該多為自己考慮。
人生到了後半場,要想晚年過的幸福,還需要早早的明白三件事:
第一,兒孫自有兒孫福
老話說:「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養育兒女是我們為人父母的責任,兒女大了,成家立業,也有自己的生活和下一代,他們也該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第二,要給自己留點傍身的錢,對子女要適度「自私點」
人到了一定年紀,就要學會適度「自私」點,給自己留點傍身錢,這樣老了就不用看兒女的臉色,靠自己養老也更有底氣。
第三,要學會「斷舍離」,過好自己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兒行千裡母擔憂,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對於孩子,父母一輩子都擔心牽掛。
人老了,一定要明白一個道理,自己不能陪伴孩子一輩子,一定要學會「斷舍離」,過好自己的生活,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做一個不拖累別人的幸福老人。
人生到了下半場,什麼都見識過了,不必像年輕時那麼計較拼搏,人老了,拼的就是個心態。
兒孫自有兒孫福,學會「斷舍離」,擁有健康的身體,再有一筆傍身養老的錢,早點明白這幾件事,晚年才能過得舒適安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