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

2020-09-19 律風文化傳播

不知前世誰是我,此生過後又為何!生老病死痛折磨,更有相思無人說!

從哇哇啼哭落地,到風雨飄搖的殘年,人生被殘酷輪迴!

"家"一一一個多麼平凡而又溫暖的稱呼。

無論你身處何處,無論你腰纏萬貫還是不名一文,年關除夕之際,無論你是坐飛機還是騎摩託,在大山深處的籬笆墻內,燈光總在昐著遊子的歸來⋯

農村是人情的社會,生活在農村,會被親情、友情、愛情所包圍!

但是在我看來,還有一種情比山高、比海深,這就是父母養育之情!

俗語「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這句農村俗語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是講述的父母的恩情,但是它的下半句更是精華,可惜很少人知道!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人活世間難免有過不去的坎,有邁不過去的山,但是只要想想遠在農村生活的父母,心裡就有依靠,也會更加的努力去闖去奮鬥,因為父母給我們足夠的安全感!

然而這句俗語的下半句,「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這句更是經典!

這後半句的俗語,含義是,如果父母不在了,那麼對於我們身為人子,如何來面對以後的人生呢?

父母在時,哪怕我們在大,在他們眼裡依然是小孩,依然可以面對他們撒嬌淘氣,不管是事業成功和失敗都能向他們傾述,而父母不在了,自己也變成了最孤獨的人,生活的不易,生活的艱辛,只能自己扛,再也沒有依靠的港灣了!

他們給了我們生命,撫育我們長大,在他們眼裡,不管你多大多老,都還是個孩子。

人間最大的就是父母之愛了吧!

他們無私的,無條件的,不計成本的保護你,幫助你,所以,父母在的時候,你總會覺得有個依靠在後面,有個港灣永遠屬於你,那裡就是你的本源,你的根!

成年後,離開他們了,工作累了,不開心了,你第一件事就是想:回家!有時你覺得是你去看他們,不如說是潛意識的去給自己的心靈,尋求片刻的安慰!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來處無法選擇,歸途只是開始

有父母在的地方永遠都是你的家,無論你走多遠,有什麼樣的委屈和痛苦當你回到父母身邊,一切都可以釋懷放下。

如果父母不在了,你的苦和痛只能自己默默承受。

其隱身意思是說:父母健在,有能力可以為子女遮風擋雨,要好好珍惜這個時光,多多孝敬父母,學習生存技術和本領,學會自立不要讓父母擔心掛念。等父母不在了,所有痛苦只能自己承擔承受,到那時不會在有訴苦的地方了。

父母在,不遠遊,可是現在這個社會基本上都是在漂泊遠遊,在追求著所謂的夢想,

但是等到真的意識到歲月流逝,父母年邁,才發現時間都不知去哪了,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

因為總有一天父母終將離開我們,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父母在的時候,家是心中永遠的港灣,因為在那個地方有個燈塔,不管你在哪,那個燈塔永遠亮在你的心中,

哪天父母不在了,那個燈塔也就不在了,在這茫茫宇宙中,心靈的寄託隨著燈塔的顯示再也沒有方向,那是誰也替代不了的,那個方向永遠的留在了心裡卻永遠也回不去!

父母去了以後,我們生命前的大山轟然崩了,無論生活多麼不易,我們又將站在村口,眺望村口大路,因為我又是父母了!

多少年後,我們也許會看到先去父母的影子在村口不舍的遊動,昏花的老眼顫抖著雙手向父母撲去!

父母在的時候,如果回去的時候是個家,家就是溫暖的,你就還是個孩子,有什麼事情和父母說說商量,父母如不在了,你倘若回去,沒有地方回了,沒家的孩子,就沒有依靠了。

雖然有弟、弟媳侄子,那不是家,是親戚了。祝父母身體健康。家就在。還有回去的路。

相關焦點

  •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可今年到了八月十四,爸爸又說不回來了(應該是媽媽不讓回來的,本來回來也沒事兒,工地上也不放假,普通人家怕多花錢),突然間,我腦子裡閃現出一個疑問:爸媽都不在家,我該去哪裡過節(我還未結婚)?雖然我也有老家的鑰匙,雖然城裡我也有自己的房子,雖然哥哥們打電話說讓去他們家,雖然小姨也打電話說可以去她家………一時間雖有「千萬」個可以去的地方,但是心裡突然沒了倚靠,感覺沒了歸宿!
  •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
    我們常常會在時間還尚充裕時,肆意揮霍,當時間縮短了生命,走著走著,就忘了初心,也忘了生命來時的樣子。陡然發現,曾經苦苦追尋的東西,原來並不是那麼重要。在美好的青春年華裡,我們失去的太多太多。  在短暫的餘生裡,應當把孝,放在第一位,當做人生使命。父母在,家才在。成家立業,闖天下。先有家,後有業。父母與我們相處的日子,總歸越來越少,而他們的身體也會一年不如一年。
  •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故鄉也無歸途
    長大後,奔赴不同的人生坐標,童年成了永遠珍藏的童話。到了知天命的年紀,再見到闊別多年的髮小,竟是別樣的感覺。不分離,已經分離多年。說聚首,卻是尷尬無語。時光會記得,故鄉會記得,回憶會記得,那些回不去的人和事。
  •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就歸途
    做父母不用考試,也不是每個父母都是合格的都是愛孩子的! 我六個月就沒了媽媽,農村封建迷信,很多人在謠言說我克我媽,從小體弱多病,我爸幾次要把我送走,最後爺爺奶奶把我留在,倆個最小的姑姑也在照顧我。爺爺做生意的,大概是我從小沒有媽媽,爸爸也不管,爺爺奶奶對我倍感疼愛。農村沒媽的孩子總是容易被欺負,每一次被欺負替我出頭都是爺爺奶奶。
  •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人生很長,能陪伴父母的時間卻很短。外地的打工族,一年回家的次數屈指可數。最長的春節假期,除去應酬、聚會,真正在家陪父母的時間只有一兩天。如果父母能活到80歲,算一算,在剩下的日子裡,陪伴父母的時間竟不到兩個月。
  •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回家,幸福的事
    畢淑敏在《孝心無價》中寫道「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老家,是溫馨的地方,因為那裡有爹娘,有滿滿的兒時記憶;老家,也可能是個傷心的地方,父母沒了,家也就沒了,睹物思人,一把鼻涕一把淚。
  •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父母在,不管你是30歲還是60歲,都覺得死亡太過遙遠。一旦父母離去,你一下子就明白了生命的短暫。正如老舍先生所言:「人即使活到八九十歲,有母親便可以多少還有點孩子氣。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裡,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父母給予了我們生命的起點,卻無法陪伴我們走向人生的終點。這是何等的寂寥和悲傷。
  •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回家,做幸福的事
    畢淑敏在《孝心無價》中寫道「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老家,是溫馨的地方,因為那裡有爹娘,有滿滿的兒時記憶;老家,也可能是個傷心的地方,父母沒了,家也就沒了,睹物思人,一把鼻涕一把淚。
  • 故事: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老媽一看到親人就會哭,而老爸表情豐富,吃飯吃的香,眼神在不停地看著周圍,在我們身上晃來晃去。我問父親:「你的眼睛來回的看啥?」說著,外甥女眼裡含著淚,去學校的路上,外甥女還在流淚,我知道她心裡想什麼。打趣地說:「我跟你姥爺說了,我在家伺候他的時候,不準病,不準發燒,要不,我害怕。」你姥爺說:」啊!」外孫女笑了,我也笑了。看不到父親的日子裡,經常會做夢,總感覺父親每時每刻都會離開我們。只要守在父親身邊,每天和父親朝夕相處,心裡反而會踏實下來。感覺父親永遠不會離開我們。
  •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走人生只有歸途,不要再讓父母小心翼翼
    那是因為我們跟父母生氣,氣得不是他們做錯了什麼,而是氣他們不該成為犯錯的人。因為我們眼中的父母,一直是為我們遮風擋雨的人,其實,不知不覺中,父母老了,跟不上孩子的步伐了,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了,內心也是惶恐不安的。我們是不是換一種愛他們的方式,正如弟子規中有句話:"怡吾色,柔吾聲",學會原諒並接受這種錯。
  • 今天最唯美的話: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媽媽走後,父親時不時去兒子家待一陣子。每每這個時候,感覺自己就像一根浮萍,更像一根斷了線的風箏,悲哀地發現我沒了去處!有時候會不由自主去媽媽家,看到房門緊閉,才驀然發現媽媽不在了!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最深的感悟,最深的痛!願天下母親平安健康,幸福安康!願每一位母親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走,人生只剩歸途
    記得有句話,是這麼講的: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走,人生只剩歸途。我們似乎剛好處在這個尷尬的年齡:心裡會開始在關心爸媽,卻不願說出口;想多陪陪他們,卻又無法控制自己經常去按手機玩電腦;知道爸媽想和自己說話,卻不知道他們的話題要怎麼接。
  •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
    在沒有父母的老屋,我只是故鄉的客人。老家親戚的孩子結婚,邀請他去喝喜酒。他欣然應允。回到了故鄉,從車站走出來,他卻有點恍惚了,喜宴是明天,他不知道是直奔親戚家好,還是該先找個酒店住下,明天再趕過去?但是,當他再次回來,站在熟悉卻又陌生的車站出口,他忽然發覺,自己不知道該往哪去了。以前當然不是這樣。父母在時,每次回來,不管多晚,他都不擔心,他會打個車,直奔縣城20裡外的家,那個他從小長大的鄉村。有時候,他會提前告訴父母他要回來;有時,他也會忽然就出現在了家門口,讓父母又驚又喜,嗔怪他搞突然襲擊。
  •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雙親去,此生只剩歸途
    父母在,人生即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推薦一篇畢淑敏先生的小短文《孝心無價》,祝天下的父母平安喜樂家庭十分困難,父親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學畢業後,還要堅持讀研究生,母親只有去賣血……我以為那是一個自私的孩子。求學的路很漫長,一生一世的事業,何必太在意幾年蹉跎?況且這時間的分分秒秒都苦澀無比,需用母親的鮮血灌溉!一個連母親都無法摯愛的人,還能指望他會愛誰?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無上位置的人,怎能成為人類的大師?
  • 畢淑敏:「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聽到下半句讓人有點想哭
    我們是不是都聽過一句話,「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這句話出自畢淑敏的《孝心無價》,那麼這句話到底想要表達什麼呢?下面聽我細細說來。從小的時候,我們的教育就告訴我們一定要做個對家人孝順以及對國家有抱負的人,於是這樣的話語就一直深深的刻在我們的腦海裡,但是你們知道嗎?
  • 感恩,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盡孝,莫等只剩歸途
    沒有父母哪來的子女?如果人生對人有所虧欠的話,那第一個一定是父母。父母的護子之心勝過對自己生命的珍惜,怎麼報答也報答不了。如今父母80多歲身體尚好,可能是過去勞動鍛鍊得來的好身體。中國人講究的是兒孫滿堂的天倫之樂,如今很難再現過去那個場景,兒女成家意味著離開家去了自己的小家,已經是無法改變的,最終留在家裡相伴相依的還是父母自己一對老人,仔細一想還是有些落寞。
  •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不在,人生只剩歸途
    對於子女而言,天底下最無私的某過於父母了。 然而,可曾想過,我們心中始終惦記的是父母嗎在父母健在的時光裡,我們處心積慮於事業、前途、愛情等人生命題時,未嘗不可以多一些對父母的考量呢,讓他們在我們的心中始終佔有一席之地罷!
  • 俗語「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下半句更是精華,可惜很少人知道
    但是在我看來,還有一種情比山高、比海深,這就是父母養育之情!俗語「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這句農村俗語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是講述的父母的恩情,但是它的下半句更是精華,可惜很少人知道!「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人活世間難免有過不去的坎,有邁不過去的山,但是只要想想遠在農村生活的父母,心裡就有依靠,也會更加的努力去闖去奮鬥,因為父母給我們足夠的安全感!
  •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逝,人生皆是歸途。
    兒女啊,父母一輩子的債……想起電視劇《三十而已》中,顧佳的爸爸說:「我閨女能有今天不容易,我沒幫上忙就算了,絕不能老了老了還給添亂。」
  • 情感:父母在,人生還有去處,父母去,人生只有歸途(內涵深刻)
    忽視了家人生命的快速終結往往隱藏在你對生命的過度消費中,我們總是有太多藉口說服自己成為不珍惜時間和生命的人一個人不是多麼輝煌,玩得多麼精彩,才值得,而是減少你心中留下的遺憾,給你愛的人更多的溫暖,使家人感到舒適,也不是單單一種金錢上的滿足,而是精神上的快樂在短暫的餘生中,要把孝放在第一位,作為人生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