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們常說,「娶妻不娶扶弟魔,嫁人不嫁媽寶男」。
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其實只是冰山一角,根本無法感同身受,是因為不曾經歷過,所謂的真相也只不過是你以為,只有當你親身經歷之後,才會感受到那種悲憤。
朋友老張就遭遇了「扶弟魔」,老張與妻子已經結婚三年了,婚後第一年,家裡便新添一名家庭成員,一家三口其樂融融,婚姻也算是幸福美滿。
老張個人能力不錯,收入也穩定,兩人一起打拼之下,攢下來120萬的存款,本來是為孩子將來上學準備的,這也是夫妻倆共同的決定。
可是,隨著老張妻子的弟弟結婚這一問題的到來,打破了老張家原本幸福和睦的生活,原來,老張妻子的弟弟準備結婚了,但是無奈囊中羞澀,無力承擔結婚的開支,於是只能求助於姐姐。
02
老張的妻子認為,自己就一個弟弟,肯定得幫他,但是,老張卻表示,可以幫,但是要量力而行,能借給他部分資金周轉,但是,要立下字據,及時歸還。
兩人為此大吵一架,老張妻子一氣之下就回了娘家,在娘家待了整整幾個月,後來,妻子實在受不了這種冷戰,就回家想和老張和解,沒想到卻等來了離婚協議書和法庭傳票通知。
原來,老張妻子在回到娘家之後,為弟弟一手操辦婚姻,幫弟弟買房買車,前前後後把120萬的積蓄都花在了弟弟的婚禮上,妻子的這種行為,徹底讓老張寒了心,覺得過不下去了。
所以,老張向法院提起訴訟,選擇拿起法律的武器來維護自身的利益,從而想要追回借款,因為這120萬屬於夫妻的共同財產,現在卻被妻子擅自動用給弟弟辦理婚禮,這種行為已經觸發了法律的底線。
其實,歸根結底就是兩個人的溝通問題,夫妻之間若是好好交流,互相體諒的話,本不會鬧成現在這樣對簿公堂的場面,讓彼此都難堪。
而現在最壞的結果,就是雙方達成離婚協議,然後孩子在單親家庭長大,這無疑孩子的影響也非常大,因為「扶弟」這個問題,讓一個幸福的家庭支離破碎,著實可悲。
那麼,如果各位遭遇這樣的事情將會如何處理呢?
03
我相信,很多人對於「扶弟魔」這個角色是深惡痛疾的,畢竟,很多時候,矛盾點會集中在婚後爆發,婚前的話,其實,作為一個姐姐去幫助弟弟,也是理所應當的,哪怕你付出了再多,那也是你們姐弟情深的一種表現,和外人無關。
可若是,當女人步入婚姻,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那麼,她就不僅僅扮演一個姐姐的角色,更是一個妻子,一個媽媽的角色,想幫弟弟可以的,但是,卻要把握一個尺度,不能再肆無忌憚地付出自己的一切了,畢竟,這牽扯到你自身家庭的利益了。
其實,最無辜的莫過於「丈夫」這個角色了,就如文中所說的老張,自己辛辛苦苦打拼下來的家業,卻被妻子作為弟弟結婚的基石,妻子弟弟的家庭算是搭建好了,可是卻是以拆除自己家庭為代價的,自然讓他悲憤不已。
最可氣的莫過於「妻子」這個角色了,將自身的家庭毀得支離破碎,讓自己的孩子將在單親家庭當中長大,孩子可能需要用一生來治癒這個不美好的童年,這會對他往後的人生造成怎樣的影響,還未可知,不過我覺得,至少會讓他對婚姻產生一定的恐懼心理,那麼,這個鍋誰來背呢?
04
藝術來源於生活,在不少的電視劇當中,其實都有「扶弟魔」這一角色,像之前熱播的三部電視劇當中的《歡樂頌》中樊勝美、《都挺好》裡的蘇明玉、《安家》房似錦,就是典型的「扶弟魔」。
其實,我們通過對電視劇當中的這個三個女人的遭遇,可以總結一下「扶弟魔」原生家庭的特點:普遍存在重男輕女的思想,當「扶弟魔」成人以後開始正式扶弟事業,而原生家庭中的這種思想也不會隨著她年齡的增長而有所改變,從原來的輕視轉變到成人後的無止境索取。
不得不說,「扶弟魔」這個角色也是蠻可悲的,她們很大程度是受到原生家庭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影響,從小被灌輸以輔佐弟弟更好成才的思想,讓她們失去了自我,想通過給予弟弟利益,來得到父母肯定的一個病態心理,藉此獲取在原生家庭的存在感和地位感。
為他人而活著,這無疑是很可悲的,而想要徹底改變這個觀念,任重而道遠,這需要我們每一個人都參與進來,堅決抵制重男輕女的這種思想,從本質上杜絕這種現象的產生。
若是此時你僅僅抱有一種看客的心態,那麼下一個「扶弟魔」可能會成為你的妻子,也可能是你未來的女兒,這時候,每個人都應該及時醒悟,從自身做起,方才能讓「扶弟魔」徹底消失。
--END--
今日話題:「你覺得「扶弟魔」和「媽寶男」哪個更可怕呢?」歡迎留言討論,小編會一一回復。
版權聲明:(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