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相處最重要的是我懂你,婆媳相處最重要的是我尊重你。如果不遵循這兩點,夫妻生活很難和諧,婆媳關係很難融洽。
很多人不懂,或者也明白就是不願意去那樣做。
剛才看了一期視頻節目,一對中國美組合夫妻,他們的生活方式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妻子是美國人,跟隨丈夫在重慶生活8年多了,夫妻恩愛,跟中國的婆婆公公也都很合得來。眾所周知,中美文化差異非常大,生活方式應該千差萬別,這樣的兩個人生活在一起光是生活小事都能每天吵吵吵鬧個不停,但人家沒有。
就拿坐月子這件事來說,中國媳婦都是要坐月子,但外國人沒有這說法啊。這個妻子當然按照自己的習慣來,生完孩子想吃啥吃啥,想出去玩兒就出去玩,想洗澡就洗澡,隨心所欲跟「正常人」一樣。
妻子說她要感謝她老公沒要求她坐月子,丈夫說他不敢要求她坐月子。看似一句有點像說笑的一句話,其實裡面就是一個字「懂」,丈夫懂得妻子。如果他讓她這個美國姑娘跟中國媳婦一樣生完孩子就得在屋裡貓一個月,夏天不能開空調,不能吃西瓜,不能洗澡,這不能吃那不能吃,媳婦會崩潰。
因為他懂得媳婦心裡咋想的,懂得她作為美國姑娘從小就沒看到過有人坐月子,在她的觀念中就沒有這回事,如果他逼妻子幹自己不願意的事,妻子會難過,會不舒服。相反,妻子是美國姑娘,她不坐月也不會和中國媳婦一樣會落下啥病根之類的,所以丈夫不對妻子提出過分要求。
因為懂得妻子的心,所以這個挺大的東西方差異在他這個中美組合家庭並沒有掀起一點矛盾。
沒有所謂的我都是你好,也沒有所謂的入鄉隨俗,我都是為你好。
婆婆那邊也是沒有要求兒媳坐月子啥的,因為婆婆知道兒媳是美國姑娘,她有她的生活習慣,所以尊重她。在我們大多人因為坐月子和婆婆鬧矛盾、對老公產生不滿的一個月裡,人家這混合家庭還挺相安無事的。
這個美國妻子說,生完小孩,她自己帶孩子,和婆婆分開居住,需要幫助的時候婆婆公公就過來幫忙,每周會帶著孩子去公婆家待一天。
丈夫說,這是他和媳婦之間的協定,他知道媳婦和媽會在很多方面存在差異,如果長期生活在一起就會引起摩擦,為了避免這個,他們分開住,減少婆媳在一起的時間,又不至於奶奶想孫子見不著。
從這個男人處理問題的方式就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很疼老婆的人,同時也對父母挺孝順,他把妻子和父母都安頓的不錯是他最聰明的地方。
同時他的父母也是拎得清看得明白的人:不讓我帶孫子樂得清閒。
假如兩位老人非要求帶孫子非要求和兒子住在一起,兒子也不知道反對,因為吃的喝的什麼的都鬧不在一起,問題肯定百出。
正是丈夫的懂得,公婆的理解尊重,這個中美組合家庭才過得很幸福。
在一本書上看到過這樣句話:
「無論做什麼事,都要以自己的感受,去體會別人的感受,以自己的處境,去想別人的處境,站在別人的位置上,將心比心,把別人當做自己看待,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著想。」
這句話適用於其他關係,同樣也適用於夫妻關係,婆媳關係。
如果丈夫能站在妻子的角度上替她著想,這個世界將少了很多怨妻,反之亦是。
三月份我感冒咳嗽,心裡很煩躁,夜裡也睡不好覺,那時候我和男人都沒上班,他作為老公應該擔起做飯的任務,而且是主動照顧病妻才對。但事實上每到做飯點我們都能吵上一架,原因是他不但不主動還挺不上心,甚至到了糊弄的地步。
他糊弄我我自然不高興,在我心裡夫妻就是要互相扶持的,妻子不舒服的時候,當丈夫的就應該細心呵護才是,他應該問問我想啥吃,按照我的口味做上幾個菜,表達一下他的關心。即便我吃不下飯,他也應該哄哄我,畢竟我病著,心情不好。
但他不去這樣做,不是不會做,而是他從來不從我的角度考慮問題,如果他稍微站在我的角度,想想他如果是我這個狀態,他也希望有人關心他,有人對他噓寒問暖的。
但他不懂我。不想懂,不去懂。這是造成我和他吵架的主要原因,我其實只想讓他關心我,不是敷衍的而是發自內心的關心關心,我的要求一點都過分,但他不懂。
正是因為有太多的不懂,所以很多家庭很多夫妻也像我和我男人這樣,時不時就會吵一架,他說我脾氣大,我說他對我沒感情。他覺得我無辜,我堅持我的執拗。
懂得,是每對夫妻最應該修的必修課。
你懂我,我懂你,夫妻想吵架都吵不起來,感情想差都難。
媳婦跟婆婆的關係不好也大多數取決於男人的的不懂,他不懂妻子到底咋想著,有的時候妻子想到的就是老公站在中間上說一道公道話,有的時候就是讓老公和自己說一句軟和話,她也就能原諒口無遮攔毫不講理的婆婆。
可老公不懂,他總是沉默不發一言,所以問題越扯越大,婆媳矛盾演變成夫妻矛盾。
所以所有的男人都應該走進妻子的內心,看看她為啥那樣無理取鬧,她到底在乎的是啥。
當然女人同樣也要懂得男人,站在他的角度想想為啥他那樣冷漠,他到底每天想的是啥。
夫妻之間互相懂了,日子也就越過越好了,懂,就會為對方著想,懂才能真的對彼此好。
其實婆媳關係也一樣,懂了就能尊重,懂了就不再指手畫腳,懂了才也就尊敬了。